编者按:今年以来,全省工信系统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深入开展“走找想促”活动和“送解优”行动,按照“三联三促三统筹”的思路,建好用好联市州联工业大县联企业(项目)工作机制,全力以赴帮助企业纾困解难、降本增效、稳健运行,不断夯实稳增长根基。为进一步推动企业服务工作走深走实,本公众号特推出“‘送解优’行动看市县”专栏,专题推介各地帮扶企业的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持续营造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浓厚氛围。
近年来,临湘市扎实推进“送解优”行动,全力帮扶钓具(浮标)产业提质增效,年产值突破100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超80%,产品远销30余个国家,今年成功上榜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区域品牌。通过“三链融合”(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三化协同”(数字化、品牌化、国际化)、“三维突破”(跨境出海、标准引领、区域协同)的发展路径,探索出一条“小浮标撬动大产业”的特色发展模式,成为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典范。
一、“三链融合”强根基,政府搭台构建产业生态圈
延链补链,打造产业集聚“强磁场”。政府投资12亿元打造全国首个浮标特色小镇,创新“一镇三区”(生产区、商贸区、游钓区)空间布局,建成15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推动“龙头企业入园、家庭作坊进镇”。通过吉成国际户外休闲产业城等项目建设,整合原材料供应、机械制造、电商物流等环节,形成上下游协同的完整产业链。目前临湘市钓具市场主体达3130家,规模以上企业74家,实现从单一浮标生产到钓竿、钓线、钓饵等全品类覆盖。
强链壮链,培育企业成长“生力军”。实施“专精特新”梯度培育计划,创新“政策包+服务包”组合拳,在争取国家、省级扶持资金的同时,相关部门研究制订奖补文件,财政配套累计发放企业创新驱动奖励资金超1000万元,支持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企业”成长通道,推动池海、瑞琦户外等33家企业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家企业入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海鳌鱼具等2家企业登陆湖南股交所专精特新专板,3家龙头企业启动上市程序,力争打造中国钓具行业“第一股”。
优链活链,营造产业服务“快车道”。建设全国首个浮标喷涂绿色共享车间,实现环保处理集约化,降低中小企业成本30%。设立省级浮标质检中心,主导制定7项行业标准。搭建“五位一体”服务平台(集采、研发、金融、外贸、孵化),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推行“五个一”联点机制(一个企业、一名市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书记、市长每季度召开调度会,建立企业问题“收集-交办-销号”闭环流程,通过“一企一档”精准服务,2025年上半年为企业解决用地、融资等难题127个。
二、“三化协同”增动能,政企合作锻造产业竞争力
数字赋能,激活传统产业“新基因”。政府牵头组建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与中山大学等国内高校共建智能钓具实验室,开发智能浮标、碳素钓箱等创新产品4000余种,获专利540项。支持池海公司建成全省首个浮标自动喷涂智能工厂,并纳入全省100个数字新基建标志性项目,金锐户外实现子线双钩“黑灯生产”。不断推进企业上云、上平台,自主开发的无尘浸漆机、全自动画彩机等智能装备投产,推动生产效率提升300%。
品牌铸魂,擦亮区域经济“金名片”。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双轮驱动战略,以“临湘浮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为核心,培育“池海”“小凤仙”等342个自主品牌。创新“政府备案+平台赋能”模式,联合抖音打造临湘钓具官方旗舰店,规范价格体系,2024年电商销售额突破50亿元。举办浮标文化节等系列活动,“游钓临湘”IP网络曝光量达30亿次,品牌价值评估超百亿元。
文旅融合,开辟价值创造“新蓝海”。投资2亿元建成国际垂钓中心,创新“钓具+文旅+赛事”模式,打造10条精品游钓路线。举办中华垂钓大赛等30场年度赛事,双11金秋垂钓大赛单场奖金200万元,带动综合收益30亿元。推动产业与非遗、民宿等深度融合,年接待游钓爱好者超50万人次,文旅收入占比提升至25%。
三、“三维突破”拓市场,开放共赢融入产业双循环
跨境出海,勇闯国际市场“新航道”。政府实施“钓具出海”行动计划,组织企业参加东南亚渔具展等国际展会,2024年外贸订单突破1500万单,出口额15.65亿元。建设7万平方米电商物流园,培育30家跨境电商示范企业,东南亚市场占有率大幅度提升,获评全省外贸特色产业集群。
标准引领,掌握行业发展“话语权”。主导编制全国浮标行业标准,6家企业参与8项国家标准制定,推动“临湘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设立知识产权综合服务站,构建“严保护、快维权”体系,积极查处商标侵权案,维护市场环境。
区域协同,共建产业命运“共同体”。与浙江、山东等地建立产业联盟,签订合作协议20余项,引进供应链企业43家。通过“研发飞地”模式,在长沙、深圳设立创新中心,吸引高层次人才53名,构建“临湘智造+全球销售”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