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初心担使命,立德树人育桃李
湖南兵器工业高级技工学校 刘 丹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的引领。时代楷模,他们犹如一颗颗星,光耀天空;犹如一盏盏灯,烛照大地;犹如一束束光,温暖世间,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程。
今天我们学生科党支部专题学习了“时代楷模”杨士莪同志的先进事迹。2024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宣传部追授杨士莪同志“时代楷模”称号,褒扬他是“爱党报国、倾听海洋声音的杰出科学家”,号召全社会向他学习。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杨士莪同志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作为我国水声工程学科奠基人和水声科技事业开拓者之一,他坚守初心、担当使命,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全力投身水声科学研究,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为中国水声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杨士莪同志以“科研报国”为使命,为党和国家奉献一生,其高风亮节和崇高品格,值得我们深入学习。我们要向时代楷模致敬,从一个个“故事”中汲取奋斗动能,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新力量。
学习他“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的赤胆忠魂,将“许党报国”写进“人生词典”。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杨士莪同志青少年时期就立下了“读书是为了救国和报国”的铮铮誓言,始终把祖国需要作为人生奋斗目标。他将“谋海济国、为国听海”作为毕生追求,一干就是一辈子。他在水声领域取得一系列颠覆性成果,为我国水下兵器装上“千里眼”和“顺风耳”,筑牢了“水下国门”。广大党员干部应向杨士莪同志看齐,将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终身课题,高举“许党报国”的大旗,厚植“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家国情怀,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人生。我们作为党员教师,要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牢牢扛着肩上,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学习他“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毅品格,让“挺膺担当”照亮“奋斗征途”。“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他年过花甲带队开展大型深海水声考察,迈出中国水声界从浅海向深海跨越的关键一步;八十多岁依然坚持海上实验,克服甲板高温和缺水等恶劣环境……杨士莪带领团队开创了中国第一颗洲际导弹“落点水声测量系统”研制、中国首个针对低噪声水洞研究的“重力式低噪声水洞”等多个“第一”。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杨士莪“有任何困难都得克服,该坚持时就要咬紧牙关迎难而上”的坚毅品格,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我作为一名技工院校的教师,要学习杨士莪同志“做人做事做学问,为船为海为国防”的育人理念,潜心治学、甘于奉献,立足工作岗位,倡导学生独立思考,掌握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创新,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学习他“青葱早有雄鹰志,耄耋也想傲长空”的奉献精神,以“无我之境”成就“大我精彩”。他为国“听海”,坚守三尺讲台,被尊称为“一站到底院士”。他把“只要是国家、社会需要的,就是值得干的”作为座右铭。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直至生命最后一刻还在做科研。他用一生践行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他创建了中国首个理工结合、覆盖全面的水声专业,培养了一批水声专业骨干和年轻教师队伍,并建立了多个重点学科和实验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忠于党、忠于人民、无私奉献,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广大党员干部要涵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我之心”,以俭养德,恬淡如水,勤勉实干,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烨烨其士,护千桅篷帆守镇疆海;菁菁者莪,开一派学问听寻水声。”斯人已逝,但杨士莪同志开创的水声事业和坚守的立德树人精神,犹如茫茫大海上高耸的灯塔,指引着济济后来者,共同守护着祖国的辽阔海疆……作为党员教师,我们要以杨士莪同志为榜样,积极融入和投身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建设,不忘初心、坚定信心、自立自强、勇毅前行,牢记立德树人使命任务,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教育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矢志创新、敢为人先,立德树人、潜心育人,培养更多创新人才,打造更多大国工匠、国之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