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新兴优势产业链产学研合作对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表 |
||||||
成果名称 | 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产业化技术 | |||||
单位名称 | 中南大学 | |||||
联系人 | 刘智勇 | 职务/职称 | 移动电话 | 13874985754 | ||
传真 | 电子邮箱 | |||||
通讯地址 | 长沙市麓山南路932号 | 邮 编 | 410083 | |||
成果研发单位或研发人员研发成果简介 | ||||||
成果主要应用新兴优势产业链类别 |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含磁浮)□工程机械 □新型轻合金材料 □化工新材料 □碳基材料 □显示功能材料 □先进陶瓷材料 □先进硬质材料 □基因技术及应用 □先进储能材料及电动汽车 ■新能源装备 □IGBT大功率器件 □人工智能及传感器 □自主可控计算机及信息安全 □航空航天(含北斗)□中药 □空气治理技术及应用 □装配式建筑 □3D打印及机器人 □农业机械 | |||||
成熟度 | □在研 □小试 □中试 ■产业化 □其它:________________ | |||||
知识产权类别 | ■ 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 □软件著作权 □其它
证书编号:______________ |
|||||
是否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 ■是 □否 □其它:________ | |||||
来源 | □国家部委计划 □省级计划 □市级计划 □计划外 | |||||
成果简介 | 磷酸铁锂为正极的动力电池具有高安全、长寿命、低成本、体积小、重量轻的突出优点,磷酸铁锂已成为动力锂离子电池的最佳正极材料。 本技术从生产工艺的一致性和重复性出发,充分考虑制备设备的可靠性及标准化设计,将成熟的工艺参数固化到制备设备中,使设备便于用户操作,适应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本技术针对目前磷酸铁锂导电性差、振实密度低的两大缺陷提出了独到的解决办法。从原料和工艺路线着手,在对原料进行预处理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前驱体制备技术与混合技术,真正实现了原料的纳米尺度混合。本技术合成的高倍率高密度磷酸铁锂,容量高、倍率性能好、振实密度大,使磷酸铁锂能制备高性能的锂离子动力电池。
推广前景与建议: 利用该技术能大幅度提升我国高比能量锂离子动力电池材料的制备水平,达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目标。从而为我国的动力电池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该技术在国内一些公司已经初步推广应用,各项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关项目支撑及成果: 项目: [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2007BAE12B01 专利: [1]胡国荣,彭忠东,杜柯。一种磷酸铁锂粉体的制备方法.CN100450920C [2]彭忠东,胡国荣,杜柯。一种合成纳米级磷酸铁锂粉体的方法.CN10045919C |
|||||
拟合作方式 | □技术转让 □联合开发 □技术入股 □其它:________________ | |||||
提供附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