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基于鲜药材产地初加工及饮片趁鲜制造技术--湖南农业大学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gxt.hunan.gov.cn 时间:2017年06月06日 16:54 【字体:
  

  

湖南省新兴优势产业链产学研合作对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表

成果名称 基于鲜药材产地初加工及饮片趁鲜制造技术
单位名称 湖南农业大学
联系人 曾建国 职务/职称 教授 移动电话 13808453398
传真 0731-84673824 电子邮箱 ginkgo@world-way.net
通讯地址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农大路1号   410128
成果研发单位或研发人员研发成果简介      湖南农业大学国家中药材生产(湖南)技术中心科研团队承担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鲜药材产地初加工技术及相关设备研究”,获得了山银花/金银花、百合、黄精、白及、黄花菜、茯苓、博落回、龙脑樟、罗汉果等鲜药材的产地初加工技术;同时获得了将玉竹、天麻、黄芩、黄芪等鲜药材进行趁鲜切片的饮片产地一体化生产装备与技术。
成果主要应用新兴优势产业链类别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含磁浮)□工程机械 □新型轻合金材料 □化工新材料 □碳基材料 □显示功能材料 □先进陶瓷材料 □先进硬质材料 □基因技术及应用 □先进储能材料及电动汽车 □新能源装备 □IGBT大功率器件 □人工智能及传感器 □自主可控计算机及信息安全 □航空航天(含北斗)■中药 □空气治理技术及应用 □装配式建筑 □3D打印及机器人 □农业机械
成熟度 □在研    □小试   中试    产业化   □其它:________________
知识产权类别 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  □软件著作权 □其它    

 

  

证书编号:_201410031931.8 _____________
是否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是    □否    其它:________
来源 ■国家部委计划    □省级计划   □市级计划   □计划外
成果简介      成果简介:该成果是在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鲜药材产地初加工技术与设备研究”资助下获得的,饮片质量除基源外与中药材次生代谢产物的累积量及鲜药材产地初加工方式有很大关系。本成果为基于鲜药材产地初加工及饮片趁鲜制造技术,课题研究中对湖南道地、大宗和特色药材山银花/金银花、百合、黄精、白及、黄花菜、茯苓、博落回、龙脑樟、罗汉果在生长期内的代谢累积规律、采收期、采后不同干燥、加工方式进行系统研究,获得了将上述药材从产地加工成可流通的商品中药材的生产装备与技术,并展开饮片趁鲜加工一体化生产。

 

  通过对采收前药材目标成分快速检测技术的建立,确立最佳采收期,对花果类药材(山银花/金银花、龙脑樟、博落回、罗汉果)通过杀青、灭酶、低压快速脱水、原料挤压成型装置与技术对其进行处理,获得活性成分含量高、产品色泽好、运输方便的商品中药材。对根茎类药材百合、黄精、玉竹、白芨、天麻、黄芪、黄芩进行采收前后的胁迫处理技术,有效提高其中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采用趁鲜切片、灭酶、无硫低压干燥等关键技术获得商品药材。

  上述采收、加工关键技术和装备的推广对于保证和提高上述药材的从农产品到商品药材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该集成技术改变了传统的中药材产地初加工生产模式,尤其是中药饮片的趁鲜加工一体化生产,生产效率高、加工成的产品质量好、能大大缩短生产流程和运输成本,对中药材及饮片产业是起到很大的提升。

  

应用前景:该成果属于中药新兴优势产业链,属于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和饮片生产环节.该成果目前完成了研发,成果处于应用和推广阶段,部分关键技术已得到应用。该成果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成果中所列的关键技术为大部分大宗中药材的适用性技术。中药材产业规模化和规范化生产目前缺乏先进和适用性强的产地加工关键技术和设备,该成果的实施能有效填充该领域的短板,对中药材规模化种植与加工产业的发展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拟合作方式 □技术转让    ■联合开发   □技术入股    ■其它:________________
提供附件  

 


主办单位: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4300000013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新韶路467号    邮编:410004
备案号:湘ICP备10004984号-4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530号

  • 值班电话 0731-88955310
  • 信访问题服务电话 0731-88955363

129、基于鲜药材产地初加工及饮片趁鲜制造技术--湖南农业大学

7658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