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工信提案函〔2024〕274号
陈燕东等32名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车网智能融合技术攻关与产业引导,打造湖南新能源汽车创新高地与特色产业集群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是湖南省大力推进发展的重点产业。近年来,湖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发展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战略部署,突出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发展新战略,立足我省特色优势产业基础,抢抓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变革战略机遇,危机中育先机、变局中开新局,以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为切入点,加快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在省工信厅的积极支持下,通过推进新能源汽车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紧密融合,坚持“车路云”协同的方向,率先开展以5G基站、自动驾驶测试区为代表的新型基建工程,湖南建成“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和“湖南(长沙)车联网先导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湖南)正式落地,长沙成为国家首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形成了较强的地域品牌影响力。同时,通过持续优化政策环境、搭建应用场景,吸引相关行业世界500强和行业头部企业、科研院所的关注,其中一批已相继落户,较高起点地构筑了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与产业基础,产业生态初具雏形。你们的建议切合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和省内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对未来我省加快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提出了很好参考意见,我们已经或将在自身工作中积极推进。
一、关于抢占核心技术制高点,提升产业规划引领作用
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是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为抢抓汽车产业发展新机遇,加快建设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高地,推动我省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省工信厅先后发布《湖南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湖南省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将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湖南汽车产业的发展重点。
目前,我们正按照省内相关规划提出的发展思路和你们提出的具体建议内容,聚焦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关键细分领域,重点推动新能源动力策略、电池管理系统、氢燃料电池相关技术、车载计算平台、5G-V2X、自动驾驶算法、高精度地图及定位、大数据云控基础平台、智能道路基础系统等关键领域研发攻关;加快推进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电制动、电转向、电空调等新能源汽车“大小三电”配套产业发展;积极培育车规级芯片、车载雷达系统、高精度地图、车载计算平台、智慧座舱、路侧设备等智能网联汽车增量零部件新兴配套产业。同时,在基础设施领域,一是加快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以构建“车—桩—网”融合互动的充换电网络体系为目标,适度超前布局充换电基础设施,加强智能有序充电、大功率充电、无线充电等新型充电技术研发,提高充电便利性和产品可靠性;选择有产业基础和推广优势的地区,适度布局氢能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快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湖南(长沙)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积极推动长沙创建国家“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按照适度超前原则,大力部署路侧智能基础设施,并逐步拓展到其他区域,实现重点区域的车路协同环境,建设国内领先的5G-V2X车路协同测试示范基地;加快5G基站选址和建设,大力推动5G网络规模化部署,力争实现全域5G室外信号连续覆盖;加快重点区域高精地图测绘和采集,推动北斗高精度定位与高精度地图深度融合。三是加快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车联网身份认证和安全信任机制,保障汽车运行安全、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二、关于高起点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全球研发中心
湖南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科技创新发展,对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动态长期保持关注,并采取积极措施。目前,已建设新能源汽车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重点实验室、省技术创新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6个。2023年,争取新能源汽车领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湘落地,经费3000万元;组织省内优势科研团队,在省十大技术攻关、重点研发计划中部署相关领域21个科研攻关项目,经费达3590万元。近年来,省科技厅鼓励对网联化与智能驾驶汽车领域进行探索,重点开展了“基于无人驾驶毫米波雷达传感器核心技术研发”“封闭特定场景无人驾驶通用底盘平台开发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等科研攻关,推动有关领域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聚力做好工作:一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广汽集团重组广汽三菱为契机,争取广汽集团以广汽三菱新研发中心为基础,来湘设立新能源汽车整车研发分中心,搭建聚合省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资源的关键平台。二是完善检测试验认证能力与标准体系,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2家国检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车联网先导区基础设施,建立健全汽车测试评价体系。支持构建和完善产业标准体系,增强产业主导权和规则制定话语权。三是把握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变革机遇,紧盯产业链关键点和短板弱项,全面梳理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清单,积极对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布局,靶向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加快突破一批“卡脖子”难题,取得一批原创性引领性成果。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相结合,有组织地推进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注重从源头和底层解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四是以建设高水平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为主抓手,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蓄势赋能。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电池等关键零部件研发平台建设,支持湖南大学、长沙理工、湖南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高校、企业建设一批省重点实验室;加大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推动巴斯夫杉杉、湖南立方新能源、中伟新能源等龙头企业布局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时协调各方力量,争取科技部支持。五是在实施“三尖”创新人才工程中为新能源汽车产业予以重点支持。支持引进和培养新能源智能汽车领域具有国际视野、具备权威性、领军才能和团队组织能力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团队,主动从项目支持、产学研对接等方面为该领域人才提供创新创业服务。
三、关于加强本土优势资源要素集聚,培育壮大企业创新主体
一是培育优秀市场主体。进一步深化与国内外整车及重点零部件企业合作,争取其在湖南设立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区域总部,引导省内现有企业通过联合、兼并、重组、上市等方式,实现跨越式和集团化发展,进一步盘活现有产业资源,通过引进和培育,形成一批市场前景好、创新能力强的领航企业。支持骨干整车企业与交通、通信、能源等领域跨界融合,围绕多元化需求,通过开放合作和利益共享,培育和壮大涵盖解决方案、研发生产、使用保障、运营服务等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生态主导型企业。加强省内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的对接合作,提升产业协作配套能力,大力发展配套产业,在车身设计、汽车模具、新能源“三电”、智能网联汽车增量零部件等领域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二是锻造产业链长板。加强现有在湘整车生产基地与总部的对接,推动整车制造企业进一步优化提升在湘产能利用情况。发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电机、功率芯片和智能网联汽车基础设施优势,吸引更多新能源汽车“三电”配套企业和智能网联汽车相关软硬件及增量零部件企业集聚,构建具有湖南特色的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配套发展环境。引导龙头企业建设产业链协同平台,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对接合作,推动产业链标准化、协同化、绿色化发展。三是补齐产业链短板。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薄弱环节、缺失环节,靶向精准招引一批产业链带动性强的引擎性重大项目,开展重要产品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推进产业链改造升级,加大技术更迭、工艺优化、装备升级投资,提升全产业链设计、制造、工艺、管理水平。促进重点产业横向联合,强化应用牵引、整机带动。以变速器、底盘、整车控制器、电控系统、车规级芯片、智能计算平台、智能操作系统、高精度地图等领域为突破口,补齐产业链短板。加大招商引资和本地培育力度,大力发展配套产业,提升供应链安全性、稳定性和竞争力。四是推动多业态融合发展。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应用,大力推进汽车与能源、交通、智慧城市、工程机械等领域延伸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充电体系智能化,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能量互动,改善电网综合负载均衡度,降低新能源汽车用能成本。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和智慧城市协同发展,加快车辆运行和基础设施、“城市大脑”、应用场景等方面最大化协同,实现全面感知和车城互联,赋能城市交通优化和精细化治理。加快汽车与智能交通管控系统的连接,形成一体化智慧出行服务体系,支持建设涵盖前端信息采集、边缘分布式计算、云端协同控制的新型智能交通管控系统,推进智慧交通与智慧城市加速落地。基于汽车感知、交通管控、城市管理等信息,构建以数据为纽带的“人-车-路-网-云”多层数据融合与计算处理平台,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与信息通信融合应用服务创新,助力智慧城市建设。锚定汽车未来价值链高端,推动产业由生产制造向设计研发、云服务、大数据应用、汽车软件、回收再制造等服务领域延伸。
四、关于推动创新要素资源向优质企业、优质项目、优质园区的集聚,打造新能源汽车特色产业集群
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是我省重点打造的“4+6”产业集群之一,我们正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推动产业集群建设。一是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立足我省现有基础,引导各市区优化产业布局,明晰主导产业定位,坚持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加快构建“一核引领、多点联动”的产业发展空间格局,推进我省汽车产业“研发、制造、应用、服务”聚链成群,逐步形成区域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产业布局。“一核”引领:以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为核心,立足长沙经开区、雨花经开区、长沙高新区、宁乡经开区、株洲高新区、湘潭经开区等园区现有基础,重点发展整车研发制造、零部件研发与产业化、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检验检测、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等领域,打造具有国内影响力的汽车产业核心集聚区,引领全省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多点”联动:立足其他市州汽车产业基础,打造若干以零部件、改装车为特色的产业集聚区,并与长株潭形成有效联动,构建高效协同、安全稳定的协同体系。二是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支持园区重点围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布局一批高端创新平台、成果转化基地和产业孵化基地。以国家级、省级开发区为载体,以链主企业为骨干,发挥中心城市和园区的产业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特色园区创新发展,突出特色园区特定产业方向、特优园区主体和特强产业生态,优化园区管理机制,完善配套功能服务,在空间规划、审批流程、存量盘活、环境评价等方面,优先给予政策试点。稳定工业用地布局规划,加强用途管制,严把产业准入关和土地供应关,加快研究产业导向型存量用地“腾笼换鸟”实施路径,对重大项目启动战略预留机制。激发产业数据潜力,打造资源富集、应用繁荣、治理有序的工业大数据生态体系,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经营、运维等全流程的数据汇聚,推动上下游企业数据开放及合作共享。三是推进整零高效协同。科学规划零部件产业布局,围绕整车企业所在的产业集群区、产业园、产业基地打造零部件产业生态,培育和发展一批符合产业链协作要求的零部件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效率。探索符合我省汽车产业特点的整零对接机制,打造若干汽车产业整零对接平台,支持定期举办整零对接活动,建设需求发布平台,推动整零对接模式创新。支持配套企业加大技术攻关、质量把控和体系认证,积极进入本地整车企业采购体系。引导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共同研发、协同攻关核心零部件产品,建立紧密的整车与零部件战略合作关系,提升零部件配套水平。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4年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