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0088号提案的答复

  • 索引号:430S00/2023-082454
  • 题裁分类:
  • 发布机构:
  • 发文日期:2023-06-12 08:58
  • 主题分类:
  • 主题词:
  • 名称: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0088号提案的答复

湘工信提案函〔2023〕317号


陈春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对嘉禾铸造产业扶持力度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铸造产业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基础学科”和基础性产业,是配套产业中的基础性和必要性环节,发展好铸造产业是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嘉禾县铸造产业文化底蕴深厚,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发展历史;产业基础雄厚,是“江南铸都”和“精铸小镇”;发展前景好,全面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湖南省一直以来高度重视铸造产业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嘉禾县铸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当前,嘉禾县正在以贯彻落实第二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加快推进铸造产业转型升级,引导铸造企业入园集聚发展,计划在“十四五”末将嘉禾县打造成为高中低搭配、产业链完整、配套齐全、环境安全的铸造产业集聚地。
    一、关于保障要素供给
    一是强化规划保障。省政府有关部门全力保障产业园区发展需求,出台政策文件保障产业园区用地需求,为嘉禾铸造产业发展提供土地保障。省自然资源厅联合省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做好省级以上产业园区规划布局工作的通知》(湘自然资发〔2020〕213 号),要求将省级以上产业园区全部划入城镇开发边界,充分保障园区未来发展用地空间。下一步,建议有关部门加强与郴州市、嘉禾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的衔接,结合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主体功能定位,在符合“三区三线”管控要求的前提下,统筹考虑、科学布局,将嘉禾铸造产业用地需求依法依规依程序纳入郴州市、嘉禾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及详细规划,合理保障铸造产业发展用地需求。
    二是强化要素保障。省自然资源厅高度重视包括铸造产业在内的产业用地要素保障工作,结合产业发展需求主动研究相关支持政策,先后出台《湖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全力服务稳增长二十二条措施〉的通知》(湘自资发〔2022〕4 号)、《湖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进一步强化用地要素保障服务若干措施〉的通知》(湘自资发〔2022〕35 号)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切实做好包括铸造产业在内的产业发展用地要素保障工作。下一步,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将进一步加大对嘉禾铸造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允许有关项目同步开展规划修改、调区扩区、成片开发、用地审查等工作,全力保障铸造产业项目合理用地需求,为铸造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用地保障。
    三是强化服务保障。统筹省、市、县三级自然资源部门力量,面向部分重点产业园区,组建由行业主管部门、自然资源主管部门、项目业主单位联合参与的园区用地要素保障服务专班。建立“项目即时会商、问题定向研究、指标全额配置、组卷专人跟进”的工作机制,实行点对点专班服务,及时研究解决项目用地保障中的困难或问题,全方位、全流程做好用地保障工作。下一步,省自然资源厅将对嘉禾县铸造产业采取差别化用地支持政策,在符合相关产业政策、环保要求且资料齐全的条件下,落实即来即办、随报随审、限时办结的工作要求,确保项目顺利落地。
    二、关于畅通融资渠道
    一是主动对接企业融资需求。人民银行嘉禾支行制定了《嘉禾县深入推进金融“暖春行动”加大“一都四县”金融支持的实施方案》,督导辖内金融机构积极对接重点项目和市场主体有效融资需求,扩大信贷投放。截至2022年12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18.9亿元,同比增长27.5%,增速居郴州市第一位。
    二是大力提升金融服务能力。人民银行嘉禾支行持续开展“行长园区行”活动,引导辖内金融机构为嘉禾铸造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注入金融力量。2022年10月,人民银行嘉禾支行牵头举办了银企对接会,促成嘉禾县铸锻造产业链上下游共58家企业签约贷款2.3亿元。截至2022年12月末,全县新增小微企业贷款17.2亿元。
    三是积极创新信贷产品与服务。人民银行嘉禾支行推动县委县政府成立融资平台公司全资子公司——嘉盛担保公司;成立嘉禾县农业信贷服务中心,积极推进“政担”合作,省县财政合作“潇湘财银贷”,并建立主办行制度;聚焦打造“精铸小镇”,推动县政府有关部门与农业银行郴州市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出铸锻造企业特色信贷产品“湘铸贷”。截至2022年末,嘉盛担保公司已为9家企业0.4亿元贷款提供担保;“潇湘财银贷”已为53家企业2亿元贷款提供担保;农行“湘铸贷”贷款余额1.2亿元,惠及铸造业企业48家。
    四是加强金融机构业务引导。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等有关部门强化业务指导,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全省铸造产业的支持力度。截至2023年1月,我省28家银行机构制造业贷款余额5293.3亿元,同比增长24.9%,比年初新增60.6亿元;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3114.7亿元,同比增长33.9%,比年初新增70.4亿元。重点制造业企业贷款余额3284.9亿元,比年初新增42.9亿元。
    下一步,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等有关部门将加强沟通协调,加强部门间协调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加大对嘉禾铸造企业金融支持力度。一是用好各项货币信贷政策工具,指导人民银行郴州市中心支行及其辖内嘉禾支行引导当地金融机构加大对铸造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创新信贷产品,不断优化金融服务,切实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二是继续发挥政府有关部门的牵头作用,积极推动政银企对接,引导金融资源支持铸造产业。三是搭建对接合作平台,精准对接2023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2023湖南(国际)通用航空产业博览会、2023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产业博览会等高水平展会组委会,通过举办或参加国际性展会或金融对接会,创造金融机构与铸造业企业交流合作平台,重点支持我省铸造业优势产业链企业。
    三、关于加强政策扶持
    (一)加强产业政策支持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2021年,我厅围绕奋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按照“十四五”规划体系编制印发了相关发展规划,为促进铸造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如《湖南省装备制造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将推进产业链协同、提高配套能力作为重要任务,《湖南省工程机械“十四五”发展规划》将发展配套产业和相关服务业作为发展重点,《湖南省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指出要深化主配协同,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性和稳定性等。
    二是完善政策体系。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铸造和锻压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铸造行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确定了提高行业创新能力、推进行业规范发展、加快行业绿色发展、推进行业智能化改造、支持优质企业发展、提升行业质量效益、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等七大重点任务,为推进铸造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引。按照《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支持先进制造业供应链配套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和<支持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循环利用产业延链强链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湘政办发〔2021〕49号)和《省财源办关于印发<落实湘政办发〔2021〕49号文件责任分工>的通知》要求,我厅会同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商务厅制定印发了《落实<支持先进制造业供应链配套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实施细则》。目前,已按程序公布了龙头企业、关键零部件配套生产企业、重点配套产品补链等清单,后续将发布申报通知并落实有关政策。促进省内重点产业供应链配套发展政策的实施将有力促进重点产业主配协同发展,为支持包括嘉禾铸造业在内的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机遇。省发改委报请省政府同意批复设立湖南省(嘉禾)铸锻造特色产业园、郴州市嘉禾县塘村精铸小镇,着力打造全省特色小镇,全力实施集群发展策略,促进嘉禾铸造产业集群发展。
    三是突出项目支撑。由我厅管理的制造强省专项等财政专项资金对嘉禾县铸造产业集群培育、转型升级等给予重点倾斜,引导铸造产业集聚发展,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有力推动嘉禾铸造产业转型升级和智能化、绿色化发展。2022年,我厅通过制造强省专项资金共给嘉禾县安排资金400万元。其中,嘉禾县南宏铸造公司“年产1万吨汽车配件生产线改扩建”成功入选转型升级类支持项目,获得50万元资金支持;嘉禾县铸(锻)造特色产业集群获得2022年湖南省中小工业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竞赛决赛优胜名单,嘉禾县铸锻造产业集群促进中心作为支撑机构获得300万元资金支持。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落实行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全面落实工信部等三部委《关于推动铸造和锻压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升行业总体水平,完善产业创新体系,提高创新能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二是抢抓配套产业发展政策机遇。充分利用好先进制造业供应链配套发展、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支持政策,引导嘉禾铸造产业加强同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的对接合作,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增强嘉禾铸造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嘉禾铸造产业做大做强。三是继续支持嘉禾铸造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深入开展“十四五”规划宣贯工作,支持嘉禾县以中央环保督查整改为契机,聚焦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大抓产业转型升级,发挥铸造产业优势,积极融入全省装备制造业供应链配套体系,助力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四是加强部门协同形成工作合力。配合省发改、商务等部门开展工作,为嘉禾县在铸造产业特色产业园布局、承接产业转移、优质企业招引等方面加强协调,凝聚形成部门工作合力,推动嘉禾县铸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加强科技创新支撑
    一是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把握先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紧盯铸造产业关键点和短板弱项,全面梳理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清单,积极对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布局,靶向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加快突破一批“卡脖子”难题,取得一批原创性引领性成果。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相结合,有组织推进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注重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
    二是为先进制造业发展蓄势赋能。统筹各部门各类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以创建国家级平台为目标,建立统一的科技创新平台库,推动项目、人才、平台一体化布局,不断强平台、聚人才、创成果、促转化。以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实验室)和四个重要节点实验室为牵引,整合集聚全省千余家制造业创新平台,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体系化创新网络。
    三是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坚持市场导向、需求牵引,发挥科技领军企业“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作用,带动高校、科研院所和上中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供需对接机制,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大幅提升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和研发活动覆盖面,促进规企转高、高企上规,进一步提升规上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重合度。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加强政策引导,推动“稳增长20条”、研发奖补等惠企政策应享尽享,加大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力度,“三尖”创新人才工程加大对科技领军企业的倾斜支持,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下一步,科技、工信等省相关主管部门将加大对铸造行业的科技创新支持力度,提高行业创新能力。坚持企业主体地位,支持铸造行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支持发展先进铸造工艺和装备,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推动铸造行业高质量发展。
    (三)加强税收政策支持
    一是优化税费优惠政策。为助力铸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家先后出台多项税费优惠政策,助力铸造企业轻装前行。现将部分税收政策梳理如下:为助力铸造产业发展壮大,加大小微企业和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力度和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力度;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行“六税两费”[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减半征收政策等;为鼓励铸造产业创新赋能,对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将制造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将设备、器具企业所得税税前一次性扣除金额提高到500万元;为支持铸造产业绿色转型,出台再生资源回收并销售免征增值税、销售自产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即征即退、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符合规定产品减计收入等税费优惠政策。
    二是优化税费服务体系。为全面落实好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国家税务总局湖南省税务局通过“报、网、端、微、屏”全媒广泛宣传国家出台的包括铸造产业在内的产业发展相关税费优惠政策等,确保纳税人应知尽知、应享尽享。依托税收大数据,主动、精准向纳税人推送税费政策优惠信息,对享受优惠政策采用“自行判别、申报享受、资料留存备查”方式,提升纳税人享受政策红利的获得感。联合财政、发改、人社等有关部门,以解决纳税人办税缴费难点、堵点、痛点为目标,联合推出推进纳税缴费便利化改革、优化税收营商环境16项举措。
    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支持配合国家税务总局湖南省税务局工作,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认真落实好大规模、阶段性、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完善税费优惠政策直达快享机制,扎实做好减税降费政策的精准宣传、监控提醒、督促落实和实施情况分析,将税费政策红利转化为推动铸造产业在内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四)加大人才政策支持
    一是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加快发展技工教育。近年来,我省技工教育坚持以促进就业和服务发展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和服务一线技能人才为目标,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创新培养方式、丰富办学内容,培养了大批一线技能人才。同时,顺应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用工需求,动态调整技工院校专业设置,依据职业能力标准,将新技术、新工艺、新技能融入教学内容,不断完善优化课程体系,及时增设智能制造等包括铸造在内的产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
    二是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共同招生招工、共商专业规划、共议课程开发、共组师资队伍、共创培养模式、共建实习基地、共搭管理平台、共评培养质量,形成“人才共有、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办学制度。如大力推动全省技工院校积极开展“订单就业” 、“教产研一体化”、“工学结合”等办学模式创新,与重点制造业企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以产教融合新模式、校企合作新机制保障优秀技能人才供给。
    三是积极推进企业职工技能培训。全面推行“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特征和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包括铸造在内的制造业企业可通过企校合作、工学交替等方式,组织员工(含劳务派遣人员)参加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政府给予补贴,不断加大政策供给力度,引导高技能人才向包括铸造产业在内的先进制造行业流动。
    四是加强技能人才供需监测与引导。为掌握了解全省技能岗位紧缺职业(工种)情况,实现技能人才合理配置,更好地满足企事业单位技能人才的用工需求,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每两年开展全省技能岗位急需紧缺职业(工种)调研,编制和发布湖南省技能岗位紧缺职业(工种)目录,支持扩大职业技能培训供给,鼓励开展技能人才针对性推介对接。
    下一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有关省直部门将持续关注制造业技能人才培养,坚持需求导向,重点支持包括铸造产业在内的先进制造业、新兴优势产业链等重点产业人才需求,持续推进技工教育改革创新发展,进一步改善技工院校办学条件,培育优质校、优质专业,突出企业职工培训,全面推行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推动我省技能劳动者总量不断扩大,高技能人才占比不断上升。
    感谢您对铸造产业的关心和支持。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3年5月30日


主办单位: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4300000013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新韶路467号    邮编:410004
备案号:湘ICP备10004984号-4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值班电话(24小时):0731-88955310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530号

  • 信访问题服务电话:0731-88955363 (工作日上午8:00-12:00,下午3:00-6:00)

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0088号提案的答复

29457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