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0935号提案的答复

  • 索引号:430S00/2023-082442
  • 题裁分类:
  • 发布机构:
  • 发文日期:2023-06-12 08:36
  • 主题分类:
  • 主题词:
  • 名称: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0935号提案的答复

湘工信提案函〔2023〕356号


刘导波委员:
    您提出的《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化融合”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我厅高度重视提案办理工作,收到您的提案后迅速落实责任,明确了办理工作计划。针对您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我厅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认真学习研究,加强与会办单位的沟通联系,综合省发改委和省人社厅的会办意见后,形成此答复。
    一、关于进一步优化数字经济顶层设计
    近年来,我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国家《“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建立了系统的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和支持政策。一是建立完善的发展规划和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数字湖南建设“十四五”规划》、《湖南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0—2025年)》和《湖南省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建立由省长担任组长,常务副省长和分管副省长任副组长,省发改委、省委网信办、省工信厅等23个省直部门组成的数字湖南建设领导小组,全面推进数字新基建,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生态为主要内容的数字湖南建设的统筹协调。省发改委牵头建立由省工信厅等20个省直部门参与的湖南省数字经济发展统筹协调工作机制,推动全省数字经济不断加快发展。二是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湖南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0—2025年)》明确了以开放合作推动我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路径,鼓励省内企业与国内外相关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开展研发合作,联合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研发转化。《关于持续推动移动互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做强做大数字产业的若干意见》(湘政办发〔2020〕47号)明确提出,“积极引进世界500强和全国电子信息百强、软件百强、互联网百强等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入湘,设立创新中心、区域总部、行业总部或第二总部。”国内外知名企业在我省设立第二总部的,可以根据经济贡献获得最高1000万元的落地补助。目前已有58、映客、文思海辉、万兴科技、上海爱数、科大讯飞、新点软件、美迈跨境、京东方数科等超过50家知名软件和互联网企业在湖南设立了全国总部或区域性总部,中望、金蝶、用友等一批工业软件龙头企业在湖南设立了分公司或办事处,工业软件产业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印发实施《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湖南)数字化低碳化发展规划》。举办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湖南)数字化低碳化发展论坛,论坛上共签约40个项目,投资总额238亿元。三是支持大数据交易机构发展。全国持牌第五家、中部第一家数据交易所——湖南大数据交易所在长沙启动运营。
    下一步,以《数字湖南建设“十四五”规划》、《湖南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0—2025年)》为指引,加快《湖南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立法和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出台,不断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生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我省数字经济“走出去”,提升我省数字经济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支持湖南大数据交易所规范发展,提升其开展大数据交易的核心能力,推动我省数据要素的共享和流动,更好服务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关于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就是要发挥数字技术、数据要素和数字平台对实体经济的放大、叠加、倍增等作用,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落实在工业领域,就是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奋力打造国家重要制造业高地。
    (一)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化。获批创建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示范区,实施1095个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化”重点项目,培育1个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和64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51.15万家中小企业“上云”、2.53万家中小企业“上平台”,2022年全省制造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78.3%。天翼智造工业互联网平台等30个平台列入2023年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计划,平台项目计划总投资超过8.61亿元,已完成投资6.74亿元。全省主要工业互联网平台研发工业APP超2.3万个,采集数据参数种类超3.6万种,连接的工业设备超520万台(套),平台线上注册用户超40万。聚焦SMT贴片加工、电阻电容电感元件制造、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制造等8个细分行业发布218家“智赋万企”2023年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名单。开展全省数字化转型生态供给资源池、制造业质量管理数字化解决方案、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遴选工作,持续增强专业供给能力。
    (二)促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2022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突破6330亿元,增长18.2%以上;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4314亿元,增长20.2%;软件产业营业收入2016亿元,增长13.9%。2022年,全省实现电信业务收入551.7亿元,增长6.7%,收入总量位列全国第10。一是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银河、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连续6次位居全球超算榜首。离子注入机等半导体关键制造装备与整线集成技术实现产业化。CPU、GPU等高端芯片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麒麟操作系统国产市场占比超过75%。全球第一台5G电动智能重卡首次完成了31公里的自动驾驶路测,无人驾驶级别达到L4级。二是优质核心产业企业不断涌现。培育了长沙飞腾、景嘉微、国科微、中电长城、长沙麒麟、湖南金蝶、湖南深信服等代表性企业,拥有以“六机七芯”(“六机”即长城整机、湘江鲲鹏整机、宝德整机、航天天玥整机、湘计海盾整机、同有存储服务器,“七芯”即CPU、DSP、GPU、SSD、碳化硅MOSFET、网络芯片、北斗芯片)为代表的一系列前沿高端产品,形成了包括芯片、整机及终端、基础软件、应用软件、安全服务等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三是数字产业集群发展态势逐步形成。长沙市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集群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新化电子陶瓷、益阳赫山区铝电解电容入选工信部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四是重点项目加快建设。三安半导体项目一期、大华股份华中总部建成投产,长沙惠科12条产线竣工投产,邵虹玻璃试生产,世界计算•长沙智谷、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等项目开工,高新数字科研中心、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已经建成。
    (三)推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22年,打造了43个5G典型应用场景;举办湖南省第四届新型信息消费大赛,选出产品创新奖4个、应用创新奖6个、优胜项目奖10个,培育7个国家级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推动数字湖南十大应用场景建设,2022年发布了54个十大应用场景典型案例;遴选2023年数字湖南十大应用场景建设计划重点项目49个。遴选了420家企业纳入2023年度湖南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截至2023年3月底,全省累计颁布两化融合贯标证书822张,其中基础版贯标证书592张,累计升级版贯标证书505张,累计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获证企业797家,其中基础版贯标获证企业567家,升级版贯标获证企业230家。
    下一步,深入贯彻落实《湖南省“智赋万企”行动方案(2023—2025年)》,锚定“智赋万企”行动2023年工作目标,全面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深化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到2025年,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取得显著成效,企业智能化水平极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推动全省70万家企业上云,4万家企业上平台。全省75%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在规模工业企业中的普及率达50%。打造1000家智能制造企业、3000条(个)智能制造生产线(车间)、15000个智能工位。孵化1万家左右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3500家左右,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000家左右。打造150个左右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推动1000家以上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
    三、关于进一步强化数字经济发展支撑
    (一)加大数字人才供给。一是人才的引培扎实推进。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人才服务保障工作,制定《湖南省“十四五”期间人才发展规划》,拟在全省实行数字人才倍增行动,通过开展数字经济人才认定、加强数字人才培养、创建数字经济人才发展平台等举措,努力集聚更多创新创业活力迸发、对经济发展带动作用明显的高端数字人才。印发《关于切实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推进芙蓉人才行动计划落实落地的方案(2018-2022年)》,围绕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需求,重点引进“高精尖缺”人才13人,为我省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发布《“三尖”创新人才工程实施方案(2022-2025)》,加大对数字科技领域创新人才的支持力度,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具备领军才能和团队组织能力的技术创新人才。鼓励和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共建人才培养基地,以广泛深入的产学研合作为平台,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青年创新人才。深化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南大学计算机学院、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3家单位成为国家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我省入选数量占全国1/11。二是人才的评价持续优化。印发《湖南省网信工程专业职称申报评价办法》(湘网办发〔2022〕6号),开展网信专业职称评审。印发《湖南省“湘产专场”产业人才高级职称评审工作方案》(湘人社规〔2021〕5号),开设数字产业高级职称专场评审,评审范围涵盖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集成电路、移动/工业互联网(5G应用、网络安全)等专业,共30人获评高级工程师职称。组织开展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每年约5000余人考试合格,推动职称制度与职业资格制度有效衔接,对取得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的人才,可不再参加同一领域相应层级的职称评审,直接认可其具备工程系列相应层级职称。
    (二)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算力支撑能力加快提升。国家超算长沙中心加快建设,峰值计算性能达200P Flops,全国第三;建成数据中心42个、标准机架11.6万架;全省总算力超过4000P Flops。湘江实验室等一批算法研究机构相继建成,开展“湖南算网模式构建”研究,湖南大数据交易所启动运营。二是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升级。长沙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高效建成,网间访问性能跃居全国前列。长沙建成“千兆城市”,在全省87个中小城市实施云网融合强基赋能工程,千兆宽带用户达178万户,移动网络IPv6流量占比超40%。截止到一季度,全省累计建成通信基站43.3万个,其中5G基站9.36万个,全国排名第8,中部第2。完成5500多个行政村有线宽带和2400多个行政村光节点建设。三是新技术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加快推进。长沙获批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成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湖南(长沙)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5G高新视频多场景应用国家广电总局重点实验室启动运营。全省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和生物种业智能大数据平台建成。发布湖南省“数字新基建”100个标志性项目名单(2023年),项目计划总投资额超133亿元。
    (三)营造良好的数字生态。一是持续强化工业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建成全省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和工业信息安全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工业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工业企业数据安全管理。二是数字经济治理能力持续提升。积极探索开展数字经济运行监测,将数字经济发展列入市州绩效考核,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和推进产业数字化纳入市州、县市区真抓实干督查激励指标体系。三是数字化氛围不断浓厚。成功举办2022年世界计算大会、2022北斗规模应用高峰论坛、全国工业APP和信息消费大赛、互联网岳麓峰会等活动,营造良好的数字化发展氛围。
    下一步,继续加大数字人才供给、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数字生态,进一步强化数字经济发展安全支撑。一是进一步做好人才引培和评价工作。按照省“十四五”期间人才发展规划精神,深入开展继续实施“三尖”创新人才工程,紧扣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继续做好数字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工作,不断提升人才政策含金量、匹配度、竞争力,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营造高品质人才发展生态和一流人才成长环境,加速集聚更多产业急需、本领高强、梯次合理的高层次数字人才,不断筑牢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人才根基。出台湖南省2023年重点领域产业人才高级职称评审工作方案,开设5G+应用产业、网络文学专业专场高级职称评审。对从境外引进来湘创新创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数字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和高层次人才,采取个人述职答辩、同行专家考核评议“直通车”方式直接认定相应职称,特别优秀的引进人才,可直接认定正高级职称。试点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训评价,针对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等10类新职业,依托国家授权的培训资质点湖南师大、湖南大学,开展初、中、高三个层次的培训,培养一批市场需求大的数字技术工程师。二是构建现代化数字基础设施体系。继续落实《湖南省算力支撑能力提升行动方案(2021-2025)》,强化算力支撑,聚焦“四算一体”发展,加快推进17个重点新型数据中心和全球新一代互联网辅根节点项目建设,力争2023年全省新增机架数2.5万个以上。充分发挥长沙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赋能作用,开展湖南算网构建模式研究,探索建立一体化算力调度网络体系。推动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加快5G网络和IPv6规模化部署,推进5G融合创新应用发展,2023年累计建设5G基站超10万个。加快新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一批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智能化融合应用示范。三是夯实基础保障,营造开放、健康、安全的数字生态。支持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北大长沙数字经济研究院、湘江实验室、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长沙)等平台在湘江新区优化布局做优做强,充分发挥平台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先进技术、项目、人才引进优势。落实好国家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税收优惠等系列惠企政策,充分利用省内应用市场扶持本省数字企业发展,做强大企业,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大力推进数字湖南十大应用场景建设,办好世界计算大会,北斗规模应用高峰论坛,全国开源和信息消费大赛、互联网岳麓峰会等活动,形成全面推进数字湖南建设的浓厚氛围。
    感谢您对数字经济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3年6月9日


主办单位: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4300000013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新韶路467号    邮编:410004
备案号:湘ICP备10004984号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530号

  • 值班电话 0731-88955310
  • 信访问题服务电话 0731-88955363

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0935号提案的答复

29457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