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工信提案〔2022〕261号
邹璇等3位委员:
你们提出的《积极应对“双碳”目标任务挑战、加快建设先进绿色装备制造业高地》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我省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主要依托和重要支撑。“十三五”以来,我省高度重视装备制造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升级,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积极推广先进适用节能低碳技术、工艺和装备应用。积极推进装备制造业用能高效低碳化改造。重点实施高耗能通用设备改造、长流程工艺系统改造和余热余压高效回收节能技改,推动传统产业能源效率提升并迈向中高端。开展电机能效提升行动,组织一批包括工程机械等我省优势企业在内的工业企业使用工业窑炉、锅炉、电机等重点企业开展设备节能升级。在装备制造业中推广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和先进装备应用,同时加强节能技术推广,开展余热余压利用,鼓励企业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对重点工艺流程、用能设备实施信息化数字化改造升级。
二是推进装备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十三五”期间我们实施“智能制造工程”专项行动,加快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省里出台了支持行业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等专项政策,创建了16家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60家省级示范企业、100个示范车间;工程机械为代表的装备制造重点企业积极参加工业绿色创建行动,三一、中联、山河、铁建等重点企业均被培育认定为国家级绿色工厂,并且承担了工信部绿色系统集成等重点绿色升级改造项目,有力的推进了装备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三是通过规划引导优化产业布局。编制了《湖南省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以长株潭为核心,衡长岳等市州为配套的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着力打造工程机械、轨道交通、中小航空发动机和航空航天装备等世界级产业集群。进一步完善了省领导联系产业链(产业集群)机制,16位省领导联系的22产业链(产业集群),有7个为装备制造业产业链(产业集群),积极做好协调服务工作,促进装备制造业产业链(产业集群)绿色低碳发展。
四是聚焦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建立能源建设、调度运行、价格调控“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在全国率先出台煤电联动机制疏导火电燃料成本,制定出台新的峰谷分时电价政策,积极推动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建立全天24小时电力供需监测分析制度等。创新建立政企联动储煤模式,政府统一并承担利息向金融机构贷款37亿元用于电厂储煤,有效解决电煤储备难题,保障全省电煤库存始终在20天以上。合理安排火电机组检修消缺,督促火电企业满发稳发。科学开展电力供需形势预测,合理蓄水保水,骨干水库均保持较高水位,具备长时间顶峰发电能力。同时,我省风力发电装备产业链条完整,拥有永磁直驱、半直驱永磁同步、双馈异步三种技术路线,具备功率从1.5MW到10MW全覆盖、高低风速产品全覆盖和陆海风电研发生产能力。光伏制造装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太阳能光伏电池制造装备在全国排名第一,高效能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全国领先。2021年,湖南省风电、光伏、智能电网、储能等新能源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全省新型能源及电力装备产业实现快速增长,行业1004家规模以上企业完成营收2178亿元,同比增长17.5%。
针对您提出的,关于建立完善全链条节能减碳机制,建立健全过程节能减排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碳中和”区域互补机制,和建立健全绿色能源供给保障机制等建议,“十四五”期间,我们计划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以全生命周期绿色化理念强化技术研发设计协同,大力推进装备制造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汽车、电力装备等领域大力推广应用产品轻量化、模块化、集成化、智能化等绿色设计共性技术,从源头上采用高性能、轻量化、绿色环保的新材料,尽量使用低(无)挥发性有机物含量的原辅材料,开发具有无害化、节能、环保、高可靠性、长寿命和易回收等特性的绿色装备产品。同时引导省内企业开发和发展电动化装备、新能源装备,设计研制一批具有全国品牌影响力的电动工程机械、电动农机、电动船舶、新能源汽车、新型电力机车、风力发电装备、光伏发电装备、氢燃料装备等新能源装备,对符合要求的相关绿色重大技术装备产品优先纳入全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支持范围。
二是大力培育绿色服务供应商,促进形成装备供应链上下游绿色联动机制。以省领导联系产业链群为抓手,鼓励装备制造业领域的龙头企业、新兴优势产业链的“链主”企业利用“互联网+”和区块链技术,以提升效率为核心,建设线上线下相结合、创新协同、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绿色制造协同的产业创新生态,打造绿色供应链。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汽车、电力装备等行业选择一批代表性强、行业影响力大、经营实力雄厚、管理水平高的龙头企业培育形成绿色供应商,发挥绿色供应商龙头企业市场影响力,加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协调与协作,实施绿色伙伴式供应商管理,优先纳入绿色工厂为合格供应商和采购绿色产品,建立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导向的采购、生产、营销、回收及物流体系的市场激励机制,推动上下游企业共同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绿色发展目标。近期将出台《支持先进制造业供应链配套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实施细则)》的政策激励机制,对符合相关要求的绿色供应链产品、绿色零部件给予政策支持。
三是重点支持新能源电力装备和新能源汽车发展,促进形成和推广新机遇下绿色发展典型模式。抓住“双碳”目标带来的能源结构调整和交通方式绿色革命的新机遇,通过数字化技术、智能化技术、新材料技术的推广应用,支持风电、光伏、核电等新能源电力装备和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加快5MW及以上智能型海上风力发电成套系统、太阳能发电设备成套系统、分布式光伏发电成套设备、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地热能发电设备、核电技术装备等新能源电力装备的研制生产,为新能源快速发展提供“装备保障”;支持省内汽车制造企业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力度,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方向转型,加快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产业化,同时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升级工作,重点加快新能源乘用车、新能源卡车、新能源客车、新能源物流车、新能源环卫车、新能源专用车等新能源汽车发展。
四是推广装备制造业全链条式绿色发展经验,完善全省工业绿色制造体系。“十四五”期间,我省将在聚焦培育壮大“3+3+2”产业集群和22条产业链(群)工作中,持续推进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和绿色设计产品创建,积极培育绿色供应商,强化绿色制造标杆引领作用。健全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制修订一批低碳、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领域以及关键工艺装备技术标准。建立健全绿色设计产品标准制修订、认证、采用体系。鼓励企业大力开发绿色设计产品,开展绿色产品评价认证,推动实行绿色采购,采用绿色制造工艺和绿色包装,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积极培育绿色制造服务供应商,完善绿色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全面推进工业绿色制造体系机制建设,加快建设以长株潭为重点的先进绿色装备制造业高地,带动其他地区形成配套零部件产业的区域分工模式。全省力争创建500家省级以上绿色工厂,50家省级以上绿色园区,500个绿色设计产品,50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形成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四位一体”的绿色制造体系机制。
五是加大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力度。一是按照“生态优先、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市场主导”的原则,大力推进风电、光伏发电发展。“十四五”期间,具备开发建设条件的风电、光伏发电“应开尽开”,力争到2025年全省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达到2500万千瓦以上。二是鼓励风电、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按照不低于装机容量15%、5%比例配建储能电站,积极推动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配建储能电站。三是加大抽水蓄能发展力度,加快平江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推动安化、汨罗、炎陵、桃源、攸县等13个已纳入国家规划“十四五”重点抽水蓄能电站在2022年完成预核准、2023年开工建设、2030年建成投产,力争装机规模达到2000万千瓦。四是充分发挥火电机组兜底保障和应急调峰作用,加快平江、华容电厂建成投产,推动株洲、益阳、石门等煤电项目和华电长沙、湘投衡东、华能湘阴等气电项目开工。下一步,我省将持续推动新能源和传统能源融合发展,加快构建以绿色清洁能源供应为特色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
感谢你们对装备制造业绿色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2年6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