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0419号提案的答复

  • 索引号:430S00/2022-03013175
  • 题裁分类:
  • 发布机构:
  • 发文日期:2022-06-20 17:15
  • 主题分类:
  • 主题词:
  • 名称:对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0419号提案的答复


湘工信提案〔2022〕278

   

张能武委员:

    您提出的《聚焦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积极推动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厅高度重视提案办理工作,收到您的提案后迅速落实责任,明确了办理工作计划。针对您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我厅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认真学习研究,加强与会办单位的沟通联系,综合省委组织部、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通信管理局的会办意见后,形成此答复。

    一、关于坚持高位推进,组建推进高质量融合发展的专门机构的建议

    (一)领导小组方面。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制造业和数字经济发展,成立了由伟明省长担任组长的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和数字湖南建设领导小组(湖南省信息化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均设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统筹推进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去年8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省领导联系产业集群(产业链)推动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工作方案》,进一步完善省领导联系产业链群制度,明确了成员单位责任分工,由16位省领导联系22条重点产业链群建设,高位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

    (二)管理机构方面。2018年机构改革时,中央明确要求,加强各级党政机构限额管理,地方各级党委机构限额与同级政府机构限额统一计算;省级党政机构限额,由党中央批准和管理。目前,我省已按照党中央批复要求,满额设置了省直部门。对标国家部委“三定”规定,我省数据管理职能主要由省委网信办、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政务管理服务局等部门承担,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统计和监测工作由省统计局负责。去年,在省统计局支持下,省工信厅组织发布全国首个省级层面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探索开展了数字经济运行监测工作。同时,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湖南省“十四五”数字政府建设规划》和《湖南省“十四五”数字政府建设实施方案》强调要完善数字政府管理运营架构,明确和强化相关部门数字政府建设和政务数据管理职能职责,不断健全大数据管理体制机制。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发挥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完善体制机制,整合各方资源,不断激发数字经济活力,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赋能制造业高质量融合发展。

    二、关于坚持“广深新”,完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一)优化数字基础设施。出台了《湖南省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2年)》(湘政办发〔2020〕58号)、《湖南省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数字湖南〔2022〕2号)等政策文件,积极构建“基础电信企业主导、行业企业深耕、服务提供商参与”的建设模式,“十四五”以来完成信息基础设施投资近200亿元。连续三年发布实施“数字新基建”100个标志性项目,总投资987亿元。全省建设5G基站超6万座,总数由2019年的全国第18、中部第4上升至全国第8、中部第2。2021年全省累计建成4G基站23.8万个,居全国第8。2021年电信普遍服务试点获中央财政补贴资金位列全国第3,全省自然村4G覆盖率97%,光纤通达率85%。长沙获批全国首批“千兆城市”,推动“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全省建成和在建规模以上数据中心48个,标准机架15.9万架。建成窄带物联网基站7.8万座,实现各市州城区业务需求重点区域深度覆盖。国家超算长沙中心升级、长沙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中国电信天翼中南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一批重大算力基础设施项目已启动建设。

    (二)升级融合基础设施。聚焦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应用场景,深入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大脑”、城市智慧感知系统等融合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湖南分院、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湖南分中心成功落户。全省现有企业级、行业级、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30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44个。“根云平台”、“中电云网”、“中科云谷”获评全国工业互联网平台30强。中电云网BachOS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工信部2022年新增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清单,实现湖南本土“双跨”平台零的突破。国内首个电子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项目加快实施,标识注册1.9亿,标识累计解析超5亿,日均解析量达70万。智慧交通持续深化,布局建设了交通感知网络,实现交通基础设施多维监测、智能网联、精准管控、协同服务等功能。长沙获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第一批试点城市以及全国首批“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区域。智能车联网在长沙约50条重点道路和长益高速实现连续覆盖,在公交自动驾驶、城市级智能网联、智慧共享出行、开放使用、高速自动驾驶、不间断封闭测试等方面打造了六个“全国第一”。湖南能源大数据智慧平台基本建成,为全省能源清洁绿色发展提供科学解决方案。此外,民生服务、城市管理、环境治理、农业水利等领域传统基础设施加快智能化升级,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三)布局创新基础设施。全省创新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前10。长沙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湖南)挂牌落地。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落户,岳麓山实验室启动建设,湘江实验室、芙蓉实验室抓紧谋划。全省累计布局数字经济领域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的创新研发平台超100家,构建了数字经济领域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集群。创建湖南省区块链技术创新中心,将在基础理论、自主可控区块链关键技术、数据权利保护、安全技术测评及安全监管、国产安全可控联盟链平台关键技术等5个方面开展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建设马栏山5G融媒体智慧园区和视频云原生平台,构建了服务全产业链的数字文创集群,入驻各类数字文创企业超3000家。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持续推动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坚持统筹推进,科学布局、高速建设、高效使用,迅速形成新的能力优势;坚持创新驱动,持续推进体制机制和应用场景创新,积极发展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坚持市场主导,充分调动社会资本积极性,完善政府的引导和规范作用,不断夯实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支撑基础。

    三、关于坚持“数字赋能”,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建议

    (一)推进数字产业化。实施电子信息“1126”工程,聚焦100家重点企业、100个重点项目、20个重点园区、6大重点产业,推动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建设。放大“两芯一生态”品牌效应,培育功率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先进计算等优势产业,加强高端整机产品研发生产,促进国产设备和元器件适配供应。扎实开展软件“名人、名企、名品”和省软件企业50强、移动互联网重点企业培育。2021年,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592.4亿元,同比增长22.4%。三安光电第三代半导体、蓝思科技视窗触控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湖南。大功率IGBT、CPU、操作系统、GPU芯片、SSD主控芯片、电容器等品牌产品占有市场主导地位。2021年,全省移动互联网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036亿元,同比增长25.8%,已连续八年保持20%以上的快速增长;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1147亿元,同比增长21.8%;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产值超过125亿元,同比增长25%。超过50家知名软件和互联网企业在湖南设立全国总部或区域性总部。全省布局大数据产业园12个、人工智能产业园区1个、区块链产业园2个,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呈集聚发展态势,形成信创、功率半导体、智能终端、新型显示、移动互联网等一批特色数字产业集群。

    (二)加快产业数字化。聚焦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空发动机等重点行业,推动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在全国率先实施企业“两上三化”(即深度“上云上平台”,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行动计划。截至2022年一季度,湖南累计推动42万户中小企业“上云”、1.9万户中小企业“上平台”,分两批共组织实施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化”重点项目628个,总投资额超200亿元,形成以重点项目为牵引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良好局面。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加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在优势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的推广,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湖南列入全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省份,649家企业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2021年全省规模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78.3%,高于全国平均值3.6个百分点。深入拓展5G应用场景,打造了60个5G典型应用场景、20个企业实践案例、20个“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

    下一步,我们将落实好《湖南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0-2025年)》等政策文件,依托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轮驱动,坚持统筹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相结合,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着力发展“大智移云”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关键软件创新和供给能力,推进数字产业全面赋能制造业企业、行业、园区、集群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关于坚持“外引内培”,壮大高质量融合发展人才队伍的建议

    (一)强化数字人才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制定《湖南省“十四五”期间人才发展规划》,拟在全省实行数字人才倍增行动,通过开展数字经济人才认定、加强数字人才培养、创建数字经济人才发展平台等举措,努力集聚更多创新创业活力迸发、对经济发展带动作用明显的高端数字人才。出台《关于加强湖南省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举措》,从就业补贴、税收奖励、平台建设、校企对接等方面,对包含数字人才在内的产业链人才给予重点支持。出台《关于加快推进长株潭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在长株潭西岸形成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高端科创人才集群。发布《“三尖”创新人才工程实施方案(2022-2025)》,加大对数字科技领域创新人才的支持力度,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具备领军才能和团队组织能力的技术创新人才。全省在信息技术领域有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省科技领军人才、湖湘青年英才等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100余人。

    (二)加大数字人才的引育政策供给和支持保障力度。加大省级人才计划对数字领域高层次人才的重点倾斜,对急需紧缺的“卡脖子”数字人才采取“一事一议”“一人一策”方式靶向引入,提供居留购房、子女教育、医疗保健、出入境等全方位、全要素、全链条服务保障。编制《湖南省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中层骨干人才库首批入库名单》,入库的1226名产业链人才中包含数字产业人才134名。开展“三高四新”领域高层次人才金融服务专项行动,为数字经济、智能制造、工程机械等领域重点人才提供创业投资、低息贷款、融资担保等综合性金融服务。出台“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十条”,对各类高端数字经济、装备制造、智能电力设备等领域人才群体开展职称专场评审,在申报条件及通过率方面予以重点倾斜。加大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试点范围,建立科研经费使用“负面清单”,进一步完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

    (三)加强数字人才培养。鼓励和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共建人才培养基地,以广泛深入的产学研合作为平台,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青年创新人才。通过2021年度湖南省科技创新人才计划项目,支持数字科技领域省优秀博士后创新人才、湖湘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创业领军人才、科技创新团队、湘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创新人才(团队)项目27个,其中省优秀博士后创新人才9人,湖湘青年科技创新人才21人,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科技创业领军人才7人,湖湘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4人。深化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南大学计算机学院、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3家单位成为国家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我省入选数量占全国1/11。

    下一步,我们将紧扣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继续做好数字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工作,不断提升人才政策含金量、匹配度、竞争力,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营造高品质人才发展生态和一流人才成长环境,加速集聚更多产业急需、本领高强、梯次合理的高层次数字人才,不断筑牢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人才根基。

    感谢您对数字经济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2年6月15



主办单位: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4300000013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新韶路467号    邮编:410004
备案号:湘ICP备10004984号-4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530号

  • 值班电话 0731-88955310
  • 信访问题服务电话 0731-88955363

对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0419号提案的答复

2757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