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0163号提案的答复

  • 索引号:430S00/2022-03010227
  • 题裁分类:
  • 发布机构:
  • 发文日期:2022-06-20 16:19
  • 主题分类:
  • 主题词:
  • 名称:对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0163号提案的答复

湘工信提案〔2022〕257

唐宇文委员:

    您提出的《做强做优湖南中小航空发动机产业集群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收到本提案后,省工信厅高度重视,召开了办理会议,明确了责任处室和责任人,制定了办理工作方案,拟定了办理计划和工作措施。我厅认真学习研究建议内容,多次征求相关单位和相关处室意见,与省委组织部、省委军民融合办、省科技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会办单位认真研究落实意见,并综合形成此答复意见。

    一、关于以“民用化”为核心,谋求合作、对口招引、通航示范

    (一)在向上积极谋求合作方面。近年来,我省深化与中国商飞、航空工业集团、中国航发等央企以及与国内外航空龙头企业的对接合作,推动省政府先后与中国商飞、航空工业集团、国防科大学、中国电子签署《 湖南省人民政府中国商用飞机有限公司“十四五”重点领域深化合作备忘录》《湖南省人民政府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通航产业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湖南省人民政府国防科技大学中国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发展合作协议》,进一步深化了央地、校企合作关系。其中,我省与中国商飞已共同举办2次“走进中国商飞”合作对接会,形成了一批合作项目,先后促成我省608所、572厂、博云新材、长沙鑫航、中南大学、航天环宇等18家单位分别与中国商飞上飞院、上飞公司、北研中心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23项,涉及辅助动力装置(APU)、起落架和机轮刹车系统、增材制造、工艺装备、复合材料等重点领域,已形成了一批阶段性成果。目前我省相关企业在中国商飞供应库中的合格供应商由2020年的1家增长到了3家,潜在供应商7家,通用供应商由12家增加到45家,有效提高民机产业、通航产业、航空发动机领域央企在湘布局规模和层次。下阶段,我们将继续夯实与中国商飞、航空工业集团、航天科工、中国电子等央企集团战略合作,积极推进高新材料、卫星应用、集成电路、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合作项目建设,不断强化央地共建基金、专项资金、专项政策等配套支撑,促进更多军民技术在湘转化。

    (二)在对外重点招引整机研制及配套企业方面。我省大力推进产业对接合作。加强与上海、陕西、四川、辽宁、黑龙江、贵州、江西等省份航空基地对接合作,推进与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科技研发服务领域的项目合作,实现服务输出、技术引入和产业互补。深化与加拿大普惠、德国利勃海尔、美国霍尼韦尔等国际航空巨头的技术合作,先后促成了南方普惠、利勃海尔中航起、霍尼韦尔博云等中外合资公司在湖南落户。下阶段,我们将加大与法国赛峰直升机发动机、英国罗罗等国际航空发动机龙头企业的转包生产合作。利用首个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机遇和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平台,促进通航整机、通航发动机、北斗应用终端、商业卫星服务、航空航天军贸产品等产品向“一带一路”市场拓展。

    (三)在发挥好通航示范效应方面。我省抢抓获批全国首个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机遇,专门出台了《关于支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航空产业“十二条”),明确扩大公共服务和生产应用,推广通用航空在巡查处置、医疗救助、森林灭火、城市消防、应急救灾、国土测绘、交通指挥、农药喷洒、气象探测等领域应用,将通用航空公共服务和装备产品纳入政府购买相关目录范围,扩大购买规模,将购买通航服务列入财政预算。鼓励发展通航消费新市场,对开展低空旅游、应急救灾、飞行体验、物流快递等市场化服务的通用航空运营企业,各地可采取财政补贴、贴息支持、购买服务等方式扶持其发展。同时,大力支持宣传推广608所和山河科技联合研发的多用途轻型运输机,省制造强省专项资金分5年给予1亿元支持,全省通航产业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示范效应得到充分发挥。下阶段,我们将聚焦打造全国一流的通航产业综合应用区,着力通航维修及运营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提升通航产业领域维修、定检和承接国际转包业务能力。

    二、关于明确“通航整机+中小航空发动机”的特色产业链发展思路,多措并举抓集群

    (一)在加强规划引领,发挥好“导向仪”作用方面。一是切实发挥省领导联系产业集群(产业链)机制作用,建立了中小航空发动机及航空航天产业集群省领导重点联系制度,陈飞副省长是联系中小航空发动机及航空航天产业集群的省领导,有效建立健全了产业发展组织领导体系。二是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大力推进航空航天产业链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湘政办发〔2019〕27号),明确对获得国家民用飞机专项科研项目支持的省内航空航天单位,参考国家补助情况给予总额不超过500万元的配套支持,对省内航空单位新取得国家通用航空器(不含起飞全重150千克以下无人机)整机型号合格证、生产许可证,或航空发动机整机型号合格证、生产许可证的,一次性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的奖励支持,对取得国家民航零部件制造人批准书的单位,一次性给予最高不超过300万元的奖励支持。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中明确航空制造业作为重点领域给予重点支持。2021年省工信厅负责的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航空类项目24个,安排资金1470万元;省制造强省专项资金支持大飞机等航空类项目2个,安排资金达3000万元。省委军民融合办牵头推动实施全省四批次共136个军民融合重大项目,其中航空类配套相关项目21个。三是优化产业布局,我省制定出台了《湖南省通航制造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和《湖南省中小航空发动机及航空航天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全省中小航空发动机及航空航天产业布局,着力构建株洲以航空动力及整机制造为核心、长沙以飞机起降系统和航空航天“五基”研制为重点,岳阳、湘潭、衡阳、常德、郴州、娄底等多地协同发展格局。四是加快通用机场建设,科学编制全省通用机场布局规划,新增用地计划由省里统一保障,并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通用机场及附属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指标,占用林地指标全省统筹解决。各市州新建通用机场纳入省级重点项目管理。对符合全省通用机场布局规划的A类、B类通用机场,按照工程费用的10%一次性给予支持,单个机场最多不超过1000万元,资金从预算内基建投资中解决。进一步完善省内航线布局,推动实施“环湘飞”项目,协调江西、安徽等省,拟定了省内外航线飞行方案。五是成功举办2021湖南(国际)通用航空产业博览会,吸引了21个国家和地区的317家企业参展,国内外3000余名嘉宾到会观展,发布新技术产品1100余项,共签署合作项目46个,为我省抢抓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机遇,打造世界一流的中小航空发动机产业集群提供了重要载体。下阶段,我们将深入实施《湖南省中小航空发动机及航空航天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打造世界一流的中小航空发动机及航空航天产业集群。

    (二)在聚焦科技攻关,发挥好“驱动器”作用方面。我省积极与中国商飞、中国航发、航空工业集团等央企在共同加强协同创新,进一步深化产学研用合作等方面开展合作,协同推动在湘高校、科研机构组建联合创新研究团队;支持在湘研究机构创建民机产业领域的国家级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研发平台。同时,重点支持推进民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研制,突破混合电推进架构、先进发电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电动飞机关键技术;开展大飞机短舱研制,就发动机短舱研制项目赴中国商飞、中国航发商发开展专题对接。目前远程宽体客机CR929起落架试验件已下线,短舱研制取得重大进展。下阶段,我们将着力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加强科技成果信息搜集与交流发布,促进产学研用金对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中介、产业孵化配套、军民融合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等服务机构建设,加快产业技术创新成果和专利转化应用。同时,重点围绕航空航天“五基”、“两机”专项、机载提升计划、大飞机专项等国家战略性领域,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和工程技术攻关,联合承担国家科技专项和产业化项目,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成果,推动一批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取得突破。

    (三)在培育龙头企业,发挥好“领头雁”作用方面我省有效组织筛选一批技术水平高、竞争能力强、市场空间大、细分领域优势突出的后备企业,建立重点企业和后备企业动态信息台账,实施政策、市场、资源等精准扶持,着力培育一批世界先进和国内一流航空航天产业标志性领军企业、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鼓励支持他们开拓市场、跨国并购、技术交流等交流活动,进一步发展壮大。同时,深化与中国商飞、航空工业、中国航发等央企的战略合作,形成了一大批新型合作关系,达成了一大批产学研合作项目,提高了民机产业、通航产业、航空发动机领域央企在湘布局规模和层次,提升省内配套水平。下阶段,我们将进一步深化与央企在大飞机配套产业领域科技创新和产学研用方面合作,加强与上海、陕西等省份航空基地的对接合作,推进与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科技研发服务领域的项目合作,实现服务输出、技术引入和产业互补。

    (四)在优化人才服务,发挥好“引力场”作用方面目前我省已建立了航空航天领域“高精尖缺”人才需求目录和专家库,充分利用“启明”计划和“湖南省重大人才工程”,实施柔性引才用才制度,加强高技术人才精准引进和运用。着重围绕国家战略发展需要,推动中南大学、长沙航院、张家界航院等院校科研机构进一步调整完善学科建设,聚焦航空新材料、复合材料和涂层修理、航空机械制造以及航空服务与管理等领域,加强人才培养与输送,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下阶段,我们将加强人才培育和团队建设机制体制创新,深化在产业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方面合作,探索建立培训资源和培训项目共享机制,采用学科共建、人才共育、交流互学、资源共享等形式,支持相关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依托学科专业和科研任务设立优化航空航天领域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组建完善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吸引培养一批空天、电子、通信、材料、控制、交叉学科等领域领军人才、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人才。进一步推动职业院校紧密结合企业需求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加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力度。

    感谢您对中小航空发动机产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2年5月31


主办单位: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4300000013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新韶路467号    邮编:410004
备案号:湘ICP备10004984号-4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值班电话(24小时):0731-88955310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530号

  • 信访问题服务电话:0731-88955363 (工作日上午8:00-12:00,下午3:00-6:00)

对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0163号提案的答复

27567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