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0191号提案的答复

  • 索引号:430S00/2021-08026428
  • 题裁分类:
  • 发布机构:
  • 发文日期:2021-06-24 09:43
  • 主题分类:
  • 主题词:
  • 名称:对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0191号提案的答复

湘工信提案函〔2021243

黄韬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我省产业数字化建设赋能县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的几点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厅高度重视提案办理工作,收到您的提案后迅速召开了专题会议,统一思想,明确责任,制定了办理工作计划。针对您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我厅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认真研究,加强与会办单位的沟通联系,确保对您的提案作出郑重、实事求是的答复。

    一、关于加快县域特色产业公共品牌建设

    我省高度重视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和品牌建设。省工信厅推进中小企业品牌提升工程,出台《湖湘精品中小企业品牌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召开湖湘精品中小企业品牌能力提升行动推进会,每年组织100户左右企业实施湖湘精品中小企业品牌能力提升试点,带动1000户以上中小企业参与品牌能力提升行动,全面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省商务厅深入推进电商扶贫专项行动,通过大电商平台主推、电视媒体宣传、新媒体助力和爆款网销等方式,深化与电商大平台的合作,推荐优质农特产品企业入驻中国电商扶贫联盟,加强三品一标培训和品牌建设。目前全省已形成浏阳烟花、安化黑茶、醴陵陶瓷、邵东小五金、新化陶瓷等县域特色产业品牌。

    互联网具有极强的规模效应,数字化发展是县域特色产业走出去的最佳方式。我省高度重视产业发展数字化支撑,加快特色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建成工业数据云,全面摸底掌握新兴优势产业链重点企业基本情况,以及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情况,为产业公共品牌发展数据沉淀、决策赋能。发展企业级、区域级、行业级、专业性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县域特色产业品牌提升,推动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提升。召开全省“5G+工业互联网现场推进会,重点推动工业互联网在装备、机械、汽车、能源等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领域的融合创新,拓展工业互联网的丰富应用场景。如湖南安化黑茶工业互联网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形成黑茶产业集群化态势和规模化效应,助推安化黑茶产业转型升级,为我省特色产业集群应用工业互联网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经验。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聚焦县域特色产业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运用数字技术和手段加强营销推广,提升产业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求高大上,但求小而美,打造更多具有湖南特色的拳头产品和品牌。

    二、关于着力解决县域数字创新人才紧缺问题

    我省启动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建设以来,各市州和大部分县区结合发展实际,均确定了本地区的新兴优势产业链和重点发展产业,并根据需要成立链办、产业发展工作办公室等,负责本地区产业链统筹调度、协调督促等工作引导,为特色产业汇聚资源要素,加快形成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

    在推动特色产业离岸孵化中心建设方面,我省部分地区已经做出了实践探索并取得积极成效,如安化在长沙设立了安化黑茶离岸孵化中心,打造互联网+安化黑茶人才孵化基地、区域品牌营造宣传推广中心、安化茶产业创新发展平台,通过安化黑茶产品标准中心、标准体验店、电商中心、信息中心、智能仓储中心、黑茶书院、云茶馆、微型黑茶博物馆等,全方位提升安化黑茶在互联网新时代的竞争力和品牌美誉度。

    在数字化人才保障方面,省工信厅与省委组织部联合制定《关于加强湖南省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从人才引进、技术创新、产教融合等六个方面着力突破现有的政策限制,强化产业发展人才供给。一是强化激励。省工信厅开展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中层骨干人才推选工作,发布湖南省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中层骨干人才库首批入库名单,1226名在自主创新、科技进步等方面成绩突出的技术人员、研发骨干将享受政策优惠奖励。持续推动长株潭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业人才高级工程师职称轮值评审工作,积极畅通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和探索创新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措施落实。二是加强培训。省工信厅连续多年组织实施湖南省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每年均安排开办3个以上工业互联网、两化融合、数字经济等数字化发展相关专题培训班,为县域特色产业持续输送数字化管理人才、互联网营销人才及各类定制型人才的培训。省人社厅联合省财政厅出台了《湖南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湖南省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标准目录(2019—2021年)》、《关于进一步做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明确建立职业技能终身培训制度,实施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并将数字化管理师、电子商务师、物联网安装调试员等职业纳入湖南省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标准目录,补贴标准不断提高,助力县域特色产业数字化发展技能人才培训。三是加快产教融合。支持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产业工人,如省汽车技师学院与蓝思科技合作建设混合制技师学院,共同投资兴建学院长沙新校区,为新型显示器件产业链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奇安信集团与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共建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着力解决自主可控及信息安全产业发展的人才瓶颈,构建自主可控及信息安全产业专业化、社会化、国际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四是培养校园人才。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3所高校的软件学院入选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省工信厅会同省教育厅批复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湘潭大学、南华大学建设湖南省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着力深化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数字经济人才体系建设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湖南125所普通高校和军事院校,绝大部分都设有软件相关专业,特别是3所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每年为数字化发展输送大量相关专业人才。此外,众多的民办院校、成人教育和技术培训机构,也为数字化发展输送了大量技术人才。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数字化人才供给,以芙蓉人才行动计划为引领,探索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大对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科技人才支持力度,继续鼓励和支持省内高校创建国家特色示范性软件学院,组织湖南省特色示范性软件学院和省内重点软件、互联网企业、工业企业对接合作,着力培养高精尖缺数字化复合型产业人才。

    三、关于扎实推进数字化要素导入和产业招商

    园区是承载产业发展的基础平台。我省积极布局数字经济相关重点园区,目前全省有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1个,国家级网络安全产业园1个,拥有省级软件(移动互联网)产业园10个、大数据产业园12个、人工智能产业园区1个、区块链产业园2个,以长沙高新区为核心集聚区,特色园区载体丰富多元的产业集聚发展态势初步形成。省会长沙集聚了全省80%以上的数字产业相关企业,2020年全市软件企业营业收入已突破1000亿元,规模以上软件企业数量超过1000家;10个软件园区2020年共实现产值542.6亿元,同比增长6.7%,中电软件园、芯城科技园、中国(长沙)信息安全产业园等一批专业化园区快速崛起。此外,株洲、衡阳的嵌入式系统及工业控制软件发展迅速,常德市已建成武陵移动互联网产业园、国邮港跨境电商创业孵化园、常德市互联网暨电商产业园、蒙淇淇商创业基地等互联网特色园区。益阳、娄底、郴州、永州等正加快布局区块链、大数据等新兴产业。

    各县区依托本土特色优势产业资源,积极探索建立特色产业数字化公共服务园区。如湖南省智慧产城科技有限公司园链大数据招商云平台创新园链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精准招商分析重建招商模式,全面提升园区招商效率,推动智慧园区发展跨界合作。湖南长海科技创业服务有限公司基于多指标维度模型的企业综合服务云平台通过整合园区各业务管理平台及海量数据,利用数据科学、大数据等核心技术,研发基于多指标维度模型的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多源数据智能收集、整理、分析,对企业进行精准画像,更好提高园区管理及服务效率。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优化数字经济营商环境,大力推动中国软件名城名园创建工作,推动省内数字产业园区特色化、专业化、品牌化、高端化发展,进一步优化省内企业数字化发展环境。继续办好世界计算机大会、互联网岳麓峰会、全国工业APP和信息消费大赛等在全国和行业具有影响力的盛会,持续展示湖南在信创、工业软件、移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政策环境、营商环境、服务环境、生态环境。

    四、关于持续强化县域特色产业数字化转型政策供给

    县域特色产业数字化转型是全省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主要动能。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力争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长15%以上明确写入了2021年《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近年来,围绕数字经济发展,省政府先后出台《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持续推动移动互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做强做大数字产业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即将颁布《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支撑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实施意见》。省工信厅发布了《湖南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0—2025年)》和软件、工业互联网APP、大数据、人工智能、5G应用创新、超高清视频、区块链等产业专项行动计划,湖南省数字经济四梁八柱顶层设计基本成型。特别是去年在全国率先启动中小企业两上三化行动计划,每年推动10000户以上企业深度上云,推动5000户以上企业上平台,推动200户以上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组织实施300个数字化、200个网络化、100个智能化示范项目,以推动深度上云上平台为手段,以加快数字化改造、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升级为路径,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

    截止2020年底,全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获证企业达435家,数量排全国第8名、中部第3;大型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居全国第9、中部第1。累计发布两批数字新基建”100个标志性项目,两年累计总投资779.84亿元,发布60个全省5G典型应用场景、首批“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推动32.86万户中小企业上云1.25万户中小企业上平台,培育上云上平台标杆企业80家,上云上平台数量居全国第3。全省各类型工业互联网平台超120个,工业APP数量超1.8万个,根云平台中电云网中科云谷获评全国工业互联网30强,主要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工业设备超过260万台套,平台活跃用户超过11万,平台撮合的交易额超过420亿元。2021年省商务厅会同省财政厅支持县域数字商务项目31个。2020年省工信厅制造强省专项支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上云上平台标杆企业、智能制造示范等数字化转型项目131个,支持金额达4800万元。推动软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贯彻落实,2020年共为66家软件企业减免所得税税收4.4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支持力度,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引导各级财政资金对产业数字化重大平台、项目及试点示范进行重点支持,探索成立传统产业数字化发展基金,更好服务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

    感谢您对产业数字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1623


    联系人姓名、职务:王静、三级主任科员联系电话:88955462

    联系地址:长沙市天心区新韶东路467邮政编码:410004 



主办单位: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4300000013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新韶路467号    邮编:410004
备案号:湘ICP备10004984号-4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530号

  • 值班电话 0731-88955310
  • 信访问题服务电话 0731-88955363

对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0191号提案的答复

20615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