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科技厅:
九三学社提出的《关于补齐核心零部件配套短板,构建湖南自主可控工程机械产业链供应链;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助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建议》收悉,现将我厅意见函告如下,请一并答复:
工程机械产业是湖南省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重要支撑。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省工程机械行业161个规模企业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分别比上年增长52.1%和54.4%,营业收入约占全国总量的27%,连续11年居全国各省市首位。产业国内龙头地位稳固,国际地位提升,全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均达历史最好水平。三一集团、中联重科、铁建重工、山河智能4家企业上榜2020年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榜,其中三一集团、中联重科进入前10强,4家湖南上榜企业总销售额超过国内其余7家上榜企业总和。三一重工股票市值突破2900亿元,年内涨幅超过105%,中联重科股票市值接近1000亿元。中联智慧产业城、三一智联重卡等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长沙、岳阳、娄底、常德等地加快建设工程机械配套园区。企业积极利用5G、区块链等新技术,开发出无人驾驶汽车起重机等一批智能化产品,产业正朝着向电动化、智能化方向大步迈进。
“十三五”以来,湖南在推进产业链现代化建设中着力促进工程机械配套体系和供应链建设,一批较高等级的底盘、发动机以及液压泵、阀、缸、马达研制成功并形成量产,配套领域研发了102项新产品与120项新技术,成为国内最大的液压油缸生产基地。我省还充分利用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集群进入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初赛和决赛的契机,开展核心技术研发和制备工艺开发,突破多项“卡脖子”瓶颈,成功研制出31种新型号零部件及原材料,如压力传感器芯片,1100兆帕级的超高强度钢材等,一批重大配套项目也正加速推进。但正如提案所言,我省工程机械仍然存在主机强、配套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配套产业发展较为粗放,产业集聚水平有待提升;跨界人才短缺,高技术水平技能人才不足;生产性服务业薄弱,产业配套能力较低;行业内企业交流不足,资源共享平台缺乏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吸纳提案所提建议,从以下六个方面加快补齐核心零部件配套短板,构建湖南自主可控工程机械产业链供应链,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助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一是强化创新驱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以工程机械制造业创新中心创建等为契机,完善零部件配套参与的创新平台建设,依托龙头企业和行业优势企业建立细分领域的创新平台;加大研发和创新投入,攻克一批影响产业链安全的零部件配套技术和产品,利用现有创新平台,开发一批技术水平高、性能可靠的零部件产品并实现批量使用。积极推动工程机械配套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的跨界融合,重点突破基于5G网络的远程操控技术,重载多自由度机构运动控制技术,面向无人驾驶工程机械制造技术等一批关键技术。
二是优化产业布局,打造核心配套企业。重点形成“一核三极多点”的产业布局,明确各个重点发展区域主攻方向,推动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实施,提升配套产业规模效应和水平,建立国际模具产业园等专业化园区,建立一批核心产业基地。“一核”即以长沙市为核心,重点推动长沙经开区(含汨罗飞地园区)、宁乡高新区、浏阳经开区、雨花经开区工程机械配套产业发展,形成涵盖基础及关键零部件、核心系统及装置、工业软件、工业设计、材料及工艺、工程机械再制造等环节的核心配套产业基地。“三极”即打造常德市、湘潭市和娄底市三个增长极,常德市重点发展车桥、底盘、油缸等工程机械重要配套产品,提升关键液压零部件产业水平;湘潭市打造隧道装备关键基础件生产基地,重点发展工程机械变频电机和系统,继续加强盾体、刀盘、大型结构件等产品优势;娄底市强化液压油缸、精密铸锻件、高强高耐磨材料、重卡零部件、再制造零部件等产品;支持娄底市、常德市打造国际工程机械零部件展。郴州、衡阳等地重点发展铸造件及粗加工、管件配套、结构件制造等,形成“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
三是深化主配协同,提升管理和产品质量。发挥主机厂的带动示范作用,形成融合发展态势,增强产业链协助关系。针对主配之间协同能力提升的关键环节,依托工程机械集群促进机构等组织管理升级和供应商评价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主机和配套厂商供需对接,构建具有湖南特色的装备制造业供应商管理体系。以探索企业非核心的共性零部件及共性技术的资源共享,鼓励企业间合作,实现统一配套、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切实推动主配企业协作和零部件管理水平以及产品质量的全面提升,并形成省内主机企业关键零部件的合理配套半径;以共性易损件标准化为切入口,逐步建立零部件的标准体系,完善非标准件的标准化推广工作,制定二手设备再制造和交易相关标准,建立区域特色的标准体系逐步向行业推广。制定相关的配套产业发展鼓励政策,形成有效的“政策驱动”。
四是加快智能化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挥设备成套商的集成作用,推进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在工程机械配套产业的应用。引导企业特别是中小配套企业、机加工企业更新数字化装备或利用智能化技术改造非数字化装备,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发展工业互联网,由主机企业带动一批中小配套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控制中心、智能云服务平台等,支持工程机械零配件行业开展协同制造等智能制造模式,建立柔性、快速响应、定制化生产模式,积极建设一批智能制造“标杆工厂”。鼓励电气系统、控制系统、传感器件等配套企业,围绕无人操控、远程监控、故障预警、远程故障诊断、自动控制等领域在机械工程整机产品中的应用,开发与智能工程机械适配的配套产品。
五是完善服务体系,促进国际市场开拓。发挥促进机构、主机企业的引领作用,积极搭建国际工程机械零配件展示平台、海外服务平台,重点打造“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和“国际工程机械零部件展”。支持配套企业的海外交流和技术合作,积极吸纳世界先进技术,拓展国际市场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进一步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推进国际化突破。支持省内龙头企业设立国际产品标准中心和行业技术标准中心,推动技术、标准、服务、品牌“走出去”。加强与国际知名集群建立对标合作机制,积极开展集群治理、人才培训、技术研发、品牌运营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加强与国际认证机构的对接,推动建立工程机械配套产品检测结果互认机制,促进我省配套产品“走出去”。
六是坚持引育并重,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搭建工程机械教育联盟、推动湖南大学工程机械产业学院的创建、三一学院及一批职业学院等育才平台的建设,做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同时依托省内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高等院校,培育一批满足工程机械产业发展需求的高技术人才,尤其是产品开发、数字化、智能制造相关技术人才和短缺高级技工的培养。落实工程机械人才引进相关政策,重点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新型产业、带动技术创新的海内外工程机械领军人才,形成“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技术、形成一个成果”的新格局,建设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工程机械人才队伍。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1年5月8日
联系人姓名、职务:冯济武,二级调研员 联系电话:88955398
联系地址:长沙市天心区新韶东路467号 邮政编码:41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