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0709号提案的答复

  • 索引号:430S00/2020-01000665
  • 题裁分类:
  • 发布机构:
  • 发文日期:2020-07-07 12:16
  • 主题分类:
  • 主题词:
  • 名称:对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0709号提案的答复

湘工信提案函〔2020〕157号


刘方军、何祚云、常琪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加强政策落实 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推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落实与完善,助力我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一带一路”区位优势,助推我省民营经济发展并案》收悉。该提案由我厅主办,省发改委、省纪委监委、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会办。你们的提案很有价值,对推动我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我们将根据提案建议,努力做好相关工作。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优化营商环境,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一)营造浓厚氛围。一是召开专题会议。2019年12月,湖南省发展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工作暨表彰大会在长沙召开,杜家毫书记讲话,许达哲省长主持,13位省领导出席,是近十年来我省召开的关于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最高规格会议。会议隆重表彰了48家第六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先进单位和86名先进个人,极大地提振中小企业发展信心,营造了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浓厚氛围。二是成立领导小组。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加强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政策协调,我省成立了湖南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务副省长谢建辉任领导小组组长,省政府副省长陈飞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工信厅。三是加强政策引导。为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2019年省政府研究制定了《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 提出了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18条“干货” 措施,从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市场监管方式、融资、财政支持等方面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四是开展新闻宣传。积极引导新闻媒体、服务机构聚焦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重点工作开展宣传,2019年全省工信系统在市级及以上党报党刊、电视台共刊发促进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方面宣传稿件1050篇(条),及时传播各级政府的政策声音。
    (二)实施专项行动。一是实施对接“北上广”优化大环境行动。为贯彻落实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2017年印发实施《对接“北上广”优化大环境行动导则》(湘办发电〔2017〕137号),复制借鉴“北上广”等先进地区改革经验,着力优化审批、成本、法治、信用、创新、服务、通关等方面环境,全省营商环境加速改善。二是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执行年”行动。2019年在全省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执行年”行动,通过推一批改革任务落地、抓一批堵点问题破改、建一批改革创新示范,大力推进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提升了企业和群众营商环境获得感。三是研究起草《打造对接“北上广”优化大环境行动升级版工作方案》。为进一步推进和提升对接“北上广”优化大环境行动,不断营造更具竞争力的营商环境,我们对标京沪等地最新最佳实践,对标国家营商环境评价重点,研究起草了《打造对接“北上广”优化大环境行动升级版工作方案》,围绕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获得电力、获得用水用气、登记财产、纳税、跨境贸易、办理破产、获得信贷、保护中小投资者、执行合同、劳动力市场监管、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政务服务、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市场监管、包容普惠创新等企业全生命周期重点领域,提出了新一批97项改革举措。目前,工作方案正报省委、省政府审议。
    (三)建立工作机制。为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地,我省还建立了一系列工作机制。一是建立投诉受理机制。出台了《湖南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建立了“统一受理、按责交办、限时办结、反馈评价”的闭环处理机制,对重点案件进行挂牌督办,协调解决了一批困扰企业发展的难题。二是建立监督测评机制。聘请20余家协会商会(包括湖南省总商会,即省工商联)和400余家企业担任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监督测评站、点,对全省营商环境进行监督。企业可将问题意见报监督测评站,测评站向优化办反映后会重点办理。三是建立量化评价机制。参照世界银行和国家做法,构建了我省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工作机制,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各市州营商环境进行量化评价,“以评促学、以评促改、以评促优”,在全省产生了广泛影响,推动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加大优化工作力度。四是建立全省中小微企业诉求意见办理机制。制定出台了《湖南省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微企业诉求意见处理工作制度》,开通了湖南省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微企业诉求意见受理平台。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受理专栏、微信公众号、电话热线96871、会议调度等方式提出诉求意见。目前已受理企业诉求65件,其中办结52件,按规定不受理的13件,为企业解决了环保改造、招商引资、创业扶持、政府采购、税收优惠等方面的具体困难和问题。
    (四)加强执纪问责。省纪委监委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营商环境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高度重视营商环境的健康发展以及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的保障,深入开展对推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工作,重拳惩治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为服务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保障。一是加强纪委与企业的联系。傅奎书记多次参加民营企业家座谈会,研究民营经济具体的帮扶措施,帮助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同时,省监委指导市州监委向管理区、产业园区等派出监察机构,提升监督执纪力量。召开第一届特约监察员聘请会议,从民营企业家、高校教授等各行业领域的代表中,聘请27名特约监察员,为纪检监察工作建言献策,切实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二是加强对减税降费政策落实的监督执纪问责。将减税降费监督执纪问责作为政治监督的重要内容,写入省纪委全会报告;将减税降费综合督查作为2019年省纪委监委三个综合大督查之一;成立减税降费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办公室,明确专人负责;深入查找涉及减税降费有关问题的信访举报和问题线索,2019年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措施不力的问题188个,处理189人。三是开展治理“新官不理旧账”行动。制定并下发《湖南省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20条措施》,要求各级各部门集中时间对历史遗留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对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账款加大清偿力度,并严格落实责任分工、整改要求和时限要求。四是挂牌督办和查处一批突出问题。按照傅奎同志批示,将4件反映营商环境问题的有关信访件提级办理,严肃查办,释放出坚决维护营商环境发展的强烈信号。以“解剖麻雀式”调研督导为切入口,深刻剖析违规举债背后的利益链和腐败问题,将查处的18起平台公司违纪违法典型案件予以通报,推动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工作。
    今后,将继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营商环境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省十一届纪委五次全会工作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展政治监督,强化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政策环境、公平的竞争环境、良好的融资环境、放心的安全环境,切实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一是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格落实《湖南省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20条措施》,持续加大“新官不理旧账”问题的整治力度。健全营商环境问题线索移交、督办机制,对“放管服”改革不到位、产业项目建设中“懒散拖”、政务服务中“吃拿卡要”等问题,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倒逼相关职能部门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二是推动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研究制订政商交往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规范政商交往行为,防止勾肩搭背、利益输送和谈商色变、为官不为。认真贯彻“三个区分开来”要求,落实容错纠错有关规定,消除党政干部与企业家正常交往的后顾之忧,引导政府工作人员主动为企业搞好服务、大胆与企业家正常交往。三是依法支持企业的合理诉求。完善民营企业投诉渠道,引导企业家通过正常渠道表达诉求,对涉及官商勾结、为官不为等问题线索的实名举报优先办理、100%核查,并及时向举报人反馈办理情况。对企业反映的合理合法问题办理不力,政策、合同、协议、承诺执行不到位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问责、通报。严格依法适用涉及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案件处置法律程序,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主体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负面影响。四是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立足纪检监察机关监督第一职责,进一步加强对落实减税降费、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专项监督。针对违规收费、擅自收费、提高收费标准等民营企业反映强烈的现象,通过明察暗访、巡视巡察等方式,深挖细查,严肃查处职能部门滥用权力、失职渎职的问题。梳理一批反映营商环境问题的信访件,提级办理或者挂牌督办,坚决查处违规插手工程项目、违规干预企业决策等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问题,斩断“围猎”和甘于被“围猎”的利益链。
    二、关于切实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破解瓶颈制约难题,建立良好的融资环境
    一是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2019年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财政厅等相关单位联合印发《关于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若干意见》(湘金监发〔2019〕76号),从强化逆周期调节作用、扩大信用贷款规模、推进无还本续贷、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加大直接融资力度、提升融资增信能力、搭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改进服务环境、发挥综合施策叠加效应、建立工作协调机制等方面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矛盾。督促银行完善中小微企业贷款尽职免责机制,形成“敢贷、愿贷、能贷”信贷文化。督促银行机构清理不必要“通道”“过桥”业务和服务收费,以及以贷转存、存贷挂钩、转嫁成本等行为,鼓励国有资本设立应急转贷基金,为经营状况良好、暂遇困难的企业提供过桥转贷服务。2019年,全省中小微企业新增贷款1919.5亿元,占企业新增贷款的66.9%;年末余额达15998.4亿元,比年初增长13.63%,高于大型企业贷款余额增速0.63个百分点。
    二是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完善金融发展专项资金激励政策,进一步加大对银行机构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担保代偿补偿力度,适当提高风险补偿的比例和金额,扩大授偿范围。引导银行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力度。2019年,向13家金融机构补偿资金共计5800万元。开展融资创新考评,引导各金融机构开展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和机制创新,2019年,对金融机构提交的50个创新项目团队共计给予了2499万奖补资金。
    三是完善融资创新考评激励。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财政厅、湖南银保监局等单位完善融资创新考评激励政策,鼓励银行等创新信用风控模式,减少对抵质押物的依赖,借助大数据、互联网、区块链等科技手段,推各类信用信息运用,推广“订单融资”“政采贷”等应收账款融资,知识产权、仓单、专利权质押、特许经营权、政府采购合同、重点项目中标采购合同贷款,订单融资、信用保险保单融资、出口退税账户质押融资等业务。
    四是推动企业直接融资。通过建立企业上市工作联席会议、拟上市企业培育后备资源库、企业上市工作机制,实施企业上市“破零倍增”计划,加大上市工作协调力度等措施,推动企业上市融资、三板和四板市场挂牌融资以及债券融资。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财政厅对在沪深两所、“新三板”、银行间债券市场、省股交所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私募债、私募可转债、扶贫票据,债券存续期内,省财政按发债利息的30%给予企业不超过50万的贴息。对在省股交所科技创新专板、标准板、板挂牌企业,分别给予30万元、15万元、10万元补助。
    五是提高融资增信能力。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财政厅通过扩大县域担保体系、降低担保条件、提高风险容忍度、降低担保费率等方式,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优惠增信,力争中小微企业资金链不断、融资成本不增。以省担保集团为龙头,加快构建覆盖全省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支持省担保集团主体信用等级提升至AAA,争取国家融资担保基金200亿授信,起草《湖南省再担保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完善代偿补偿机制,建立4321风险分担机制。实施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分三类地区确定区域补助系数,提高贫困地区补贴额度,加大“税银担”推广力度,对省内诚信纳税优质中小微企业,以企业纳税额、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结果为授信依据,按比例测算确定担保授信额度,开通“绿色通道”,降低年化担保收费至1.5%以下。
    六是加强银企合作和对接。省工信厅联合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于2018年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湖南省产融合作制造业重点企业名单制度(简称“白名单”制度)。期间,通过整合工商基础信息、环保、质检、司法、用水欠费、税务等级、行政处罚等大数据信息,对产业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高、发展前景好、信用记录优的中小企业“精准画像”,为银行精准筛选融资服务对象、有效降低尽职调查成本提供了便利。三年来累计发布3批次2681户“白名单”企业名单,精准推介融资需求,持续开展金融服务。2019年,省工信厅联合建行、中行分别出台《重点企业融资促进方案(2019-2021年)》、《“专精特新”企业融资促进方案(2019-2021年)》,三年授信500亿元以上,开通绿色通道,提供优惠利率,重点支持“白名单”、“财政奖补”、“小升规”和“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据了解,建行2019年为“白名单”企业投放贷款132.65亿元,为“财政专项奖补资金”申报企业投放贷款305.15亿元。
    七是建立省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2019年12月19日,常务副省长谢建辉主持召开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工作座谈会,决定依托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高标准建设全省统一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湖南省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着力构建信用平台、产融平台、续贷平台三大基础性平台,并在市县或重点工业园区建设多个分平台,全面覆盖全省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需求,为全省中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全流程融资服务。届时,企业不仅可以通过平台及时获取政府部门最新融资政策,还能便捷了解金融机构最新的融资产品,实现与金融机构实时、高效、在线对接。4月7日,建辉常务副省长专门到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进行调研座谈,要求全力推进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建设,力争9月份实现试运行,实现平台信息总汇、政策超市、服务总店、评价载体四大功能。
    三、关于民营经济政策制订与落实
    一是畅通政企沟通。出台《建立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的实施方案》,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在制定涉及企业切身利益或者权利义务、对企业生产经营有重大影响的有关政策时,广泛听取企业家和协会商会意见,增强涉企政策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二是突出综合施策。自2016年以来,按照中央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关要求,我省持续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每年推出一批实实在在的降本减负政策,多措并举降低企业税费、融资、物流、用能、用工、用地和制度性交易等多方面成本。不完全统计,2016至2018年,累计降低企业成本2800亿元以上,2019年预计新增减负超过680亿元。今年,为支持企业应对疫情影响和复工复产,又出台了税费减免、稳岗就业、融资贷款等方面一系列政策措施。三是强化政策执行。组织开展了支持实体经济企业政策落实情况专项核查、复工复产政策落实情况专题调研,推动惠企政策落地见效,并通过暗访暗查等方式,对政策落实不及时、不到位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四、关于建立政策信息统一发布平台,畅通政策达企渠道
    一是建立全省政务信息公开网站。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承办的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根据信息公开相关要求,及时发布法规规章、省政府文件、省政府办公厅文件、省直部门文件等政策文件。该网站专题设置“三湘解读”版块,通过政策图解、专题解读、部门解读、视频解读等多种形式解读政策,帮助企业及时了解政策,有效解决涉企政策信息碎片化问题。二是建立中小企业政策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省工信厅积极打造全省中小企业跨部门一站式政策查询平台,牵头主办的“湖南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门户网站整合了省工信厅、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商务厅、省环保厅等省直部门的涉企政策。目前,湖南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共注册中小企业12.4万家,注册服务机构8931家、收集发布涉企政策23481条,政策解读2161条。通过“湖南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及其微信公众号推送相关政策,帮助企业更精准的掌握政策、使用政策,让企业“将政策装进口袋”。三是印发《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指南》。广泛收集和梳理国家、省里有关税收优惠、财政资金申报等12类中小微企业惠企政策411个,通过对接会、专项行动进园区等活动向小微企业发放2万余册,得到了中小企业广泛好评。同时,开展“政策直通车”政策宣讲活动,邀请专家现场宣讲、解读、答疑解惑。四是开展中小企业政策培训。加强政策培训,紧扣中小企业发展痛点堵点问题,着力于提升中小企业专业化发展能力,开展了技术创新、企业融资、上云上平台、两化融合、纳税筹划等专题培训班。近年来,实施领军人才培训工程累计培训中小企业家2000多人,实施银河培训工程累计培训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10000多人。
    感谢你们对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0年6月12日

     

联系人姓名、职务:周自卫、一级主任科员   联系电话:88955536
联系地址:长沙市天心区新韶东路467号邮政编码:410004


主办单位: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4300000013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新韶路467号    邮编:410004
备案号:湘ICP备10004984号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530号

  • 值班电话 0731-88955310
  • 信访问题服务电话 0731-88955363

对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0709号提案的答复

12625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