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422号建议的会办意见

  • 索引号:430S00/2021-06800966
  • 题裁分类:
  • 发布机构:
  • 发文日期:2021-04-30 09:32
  • 主题分类:
  • 主题词:
  • 名称:对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422号建议的会办意见

湘工信建议函〔202162

省科技厅:

    杨小舟代表提出的《关于提升我省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总编号:1422)收悉。现将我厅意见函告如下,请一并答复代表: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创新是第一动力。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也是创新成果的使用者、受益者。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是推动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杨小舟代表提出的建议,为我省进一步加快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对策。

    一、为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所做的工作

    近年来,省工信厅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引领开放崛起和三高四新战略,在省委、省政府以及省人大的指导下,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通知》,鼓励各级工信部门利用好企业研发经费奖补、研发设备加速折旧和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等研发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编制印发了《湖南省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二是加强创新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围绕龙头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开展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培育。目前,我省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已达31家,数量居全国前列。2020年新推荐了圣湘生物等5家企业成功获批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围绕中小企业,编制发布了《湖南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破零倍增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推动每年实现300家以上中小企业发明专利零的突破,中小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研发投入强度、新产品综合效益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倍增。大力实施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积极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和参与工业四基建设,目前,我省已认定1018小巨人企业,成为湖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名片。三是完善双创服务机制。全省共培育和认定了83湖南省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其中12家基地成功创建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长沙高新区、湘潭经开区获批第一、二批国家双创升级特色载体园区。2018年以来连续举办了三届创客中国湖南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大赛,累计组织3850家企业参赛,形成各类对接成果560余项,达成融资意向12.5亿元。四是鼓励企业开发应用新产品。继续推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认定和保险补偿机制试点工作,2020年,我省新认定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58个,奖励资金3000万元,组织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申报,68个产品通过国家部委审批进入公示。继续开展重点新材料产品首批次应用示范专项奖励。2019年,我省12家企业108个项目共获得国家新材料首批次保险补偿资金5029万元,位居全国第一。

    (二)推动创新链与金融链深度融合。一是加快建设湖南省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目前已与省税务局等12家单位签署了核心数据共享协议,与21家单位达成合作意向。省中小企业续贷受理中心已于3月建成运营,上线“e续贷小程序,引导银行、担保、中介等机构入驻,为企业提供续贷、担保和抵解押一站式服务。截止202012月,累计受理续贷业务申请485笔,续贷金额24.17亿元,累计放款金额20.54亿元。二是积极对接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第一笔投资投放在湖南,已有32家企业意向对接,首个投资项目落地中南智能,建立三个清单开展对接的经验得到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公司推介。三是组织召开了全省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企业股权融资撮合对接会和湖南制造强省融资对接会,2020年,350家企业、67家金融机构的560多名代表参加融资对接会,发布了896个有融资需求的制造业项目,融资需求940亿元。四是征集国开行制造业专项贷款项目520个,计划投资1552亿元。发布了两批150家贷款需求企业名单,涉及投资953亿元,并组织部分企业与国开行湖南省分行专门对接。国开行湖南省分行将我省12个项目纳入制造业专项贷款范围,拟授信金额284.8亿元。五是出台专精特新企业、重点名单企业融资促进方案。811家优质企业进入2020年产融合作白名单,享受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近3年累计发布2691家制造业白名单企业,90%以上的企业已经获得银行贷款。

    (三)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一是着力打造以创新中心为核心节点的制造业创新体系。积极实施《湖南制造业创新能力建设工程专项行动方案》,初步形成了以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为领头羊,功率半导体、智能运载系统等10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跟跑的“1+10”创新中心发展格局。发挥制造业创新中心创新引领作用,组织实施国家级和省级重点项目近30项,突破了微机电系统、SiC模块等19项关键共性技术和激光清洗设备等关键产品,申报专利近100项,形成了多项国际、国家标准。二是搭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借鉴德国弗朗恩霍夫模式,省工信厅与湖南大学共建智能运载系统创新中心,已中标国内最大矿区自动驾驶系统订单。与国防科大等6所省内高校建立成果产业化长效机制,搭建企业与高校之间科技成果转化桥梁,收集梳理出102个拟成果产业化项目,积极推动转化落地。鼓励企业牵头组建攻关联合体,围绕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等领域开展攻关。围绕产业链强链补链的关键共性技术(产品)揭榜挂帅,组织龙头企业、高等院校和创新团队协同攻关。三是推动优势创新资源有效聚集。2016年以来,围绕制造业重点领域,先后编制发布感知智能、海洋工程装备、大功率机车永磁电机等12个产业链技术创新路线图,引导社会创新资源向战略点有效聚集,有力推动了关键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

    (四)加强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一是构建了以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为骨架,以中小企业双创基地为载体,以中小企业核心服务机构为支撑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生态。到目前为止,全省已建成由1个省枢纽平台、14个市州窗口平台、20个产业集群窗口平台和104个县级窗口平台组成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目前,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注册企业已达14.45万户,注册服务机构9351家,发布服务项目2.53万条,组织服务活动1.08万次。二是指导建设一批基础性、先进性、权威性、公益性的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择优推荐了湖南省计量检测研究院、湖南烟花爆竹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国家建筑城建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湘潭市工矿电传动车辆质量检验中心共4家单位申报2020年度工信部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

    (五)提升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和管理水平。一是开展专项辅导培训。从高校、领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和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聘请10多名资深专家,成立了湖南省工业领域知识产权专家咨询组。专家组在深入企业开展现场指导服务、百项专利转化推进计划项目评审验收、知识产权实务培训等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培育标杆企业。制定实施《湖南省工业领域知识产权运用标杆企业认定办法》,共培育认定43家企业为湖南省工业领域知识产权运用标杆企业,并在制造强省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资金给予奖励。通过标杆经验的宣传推广,有效推动了我省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整体水平提高。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每年组织开展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实务培训,聘请省内外知名专家专题授课,累计培训重点产业园区、重点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负责人及骨干1000多人。四是开展中小企业发明专利破零行动。推动中小企业提升知识产权意识,加强专利布局,提高中小企业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知识产权的能力。2020年前三季度,全省976家企业参与发明专利破零行动,150家企业实现破零破零企业新增发明专利申请量910项,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266项,实现发明专利产品销售额35亿元,发明专利产品利润3.7亿元。

    (六)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提升重点领域科技创新能力。一是发挥“100个重大产品创新项目引领示范作用。截止2020年底,累计实施项目222个,累计完成投资283.98亿元, 实现销售收入704.31亿元,已竣工投产96个,获得专利1088项。一批项目在产业链中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补齐了产业链关键短板。国芯半导体科技研发双面散热的碳化硅功率模块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华曙高科突破高质量激光烧结成形技术,进入全球工业级3D打印的顶级阵营;华兴新能源打造宁乡中国(金州)锂电谷,形成锂离子电池产业集群。二是发挥制造强省建设重点项目定海神针作用。实施三一智联重卡、道依茨发动机和中联挖掘机械园区等项目,进一步加固工程机械产业链;建设全球首个轨道交通转向架智能制造项目,进一步做强轨道交通产业链;推进彩虹基板玻璃项目和惠科第8.6代超高清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进一步拓展延伸新型显示器件产业链;布局三安光电、BYD、天玥等项目,进一步补齐半导体产业链。三是积极抢抓新基建和产业链重构机遇,深入实施工业强基工程。目前,已获工信部批复工业强基项目14个,资金3.29亿元,技术改造项目15个,资金4.77亿元。四是加强项目储备,入库制造强省建设项目1441个,其中投资1亿元以上的1130个。发布100数字新基建标志性项目。11个技改项目获国家支持。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吸取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增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健全技术创新体系,切实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一是以重大产品创新、新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示范为抓手,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二是以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创新中心和产业技术基础平台为重点,推进创新平台体系建设。三是以关键共性技术导向目录、产业链技术创新路线图和基础再造攻关项目为导向,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四是以质量标杆培育、标准化体系建设和知识产权能力建设为支撑,打造湖南制造业品牌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1419日  

    联系单位:省工信厅科技处

    联系电话:0731-88955378


主办单位: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4300000013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新韶路467号    邮编:410004
备案号:湘ICP备10004984号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530号

  • 值班电话 0731-88955310
  • 信访问题服务电话 0731-88955363

对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422号建议的会办意见

1991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