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781号建议的答复

  • 索引号:430S00720/2016-34577
  • 题裁分类:
  • 发布机构: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 发文日期:2016-08-15 00:00
  • 主题分类:
  • 主题词:
  • 名称:对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781号建议的答复

  湘经信办函〔2016〕171号(A类)

  对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781号建议的答复

候兴旺(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推动增材制造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议》(第1781号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构建若干个区域性增材制造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安排一定额度的引导资金,加强平台硬件建设,并对平台服务对象实施适度鼓励补贴,平台采取市场化方式运作,以适当方式(如招标)招募运营团队(法人实体),以股份制形式加盟,负责平台的日常运营,在实现高质量服务目标的同时,确保国有资产的增值。

  1、增材制造体现了信息网络技术与先进材料技术、数字制造技术的密切结合,是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增材制造技术已经从研发转向产业化应用,其与信息网络技术的深度融合,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变革性影响。加快增材制造技术发展,尽快形成产业规模,对于推进我省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2、省发改委正在组织编制《湖南省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拟以长沙高新区为核心申报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其中在平台建设工程中提到了要建设3D打印等专业技术平台,待方案获批后我们将加快落实相关平台的建设。

  3、目前省发改委对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支持,主要采取专项资金补助的形式。建议由企业主体或园区牵头成立区域性增材制造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正式运行后可申报我委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支持。

  4、建议增材制造相关企业加强与中意设计创新中心等现有公共技术平台的衔接,充分共享资源和信息,广泛开展合作,实现协同创新发展。我们将继续高度关注我省增材制造产业的发展,在创新平台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应用示范等方面积极给予支持。

  二、关于出台相关政策,向有意尝试运用增材制造技术提升传统产业技术水平的广大中小企业,提供奖励扶持,降低尝试成本。

  我委出台了湖南省高档数控机床及机器人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将有针对性地选择我省支柱产业、拳头产品、龙头企业优先采用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及增材制造(3D打印)制造技术装备,准确把握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中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积极发挥政府部门在规划制定、组织协调、政策引导、市场环境改善中的重要作用,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统筹推进我省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及增材制造(3D打印)产业协调发展。

  我们将积极与国家有关部委汇报衔接,争取在资金引导和相关优惠政策上获得国家相关部委对增材制造(3D打印)产业的支持。我们将积极争取省新型工业化引导资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对3D打印(增材制造)产业的支持,支持增材制造(3D打印)制造企业参加全国行业知名展会。我们将积极呼吁相关部门在企业税收征收方面,对于从事3D打印产业的企业实行特殊的减税或免税政策支持。同时,我们将结合我委职能加大对3D打印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今年我委、财政厅在实施首台(套)重点技术装备认定和奖励时,将3D打印作为重点和优先支持对象。积极扶持面向3D打印企业的研究开发、工业设计、市场营销、品牌运作等多种生产性中介服务平台建设,促进3D打印(增材制造)产业加快发展。

  三、关于向有意开发新型3D打印材料的研究机构,在购买设备(研究条件)、科研项目立项、科研项目补贴等方面给予特别支持。

  为解决金属增材制造目前面临的材料种类少、冶金缺陷突出、综合性能差等共性基础问题,满足航空航天、生物医疗等领域对复杂高性能金属制件的需求,提升我省增材制造技术创新能力和整体竞争力,省科技厅近几年来已通过科技重大专项、设立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强产学研结合等途径推进我省增材制造龙头企业华曙高科提升创新能力。今年,拟在重点研发计划部署中,将金属材料增材制造作为重大应用基础研究支持方向,目前正在组织项目申报。项目实施成功后将解决制约增材制造技术发展的专用金属粉末和核心共性技术难题,为我省增材制造技术成果产业化和全产业链条创新奠定基础。

  四、你们在建议中提出,“由教育厅牵头,召集省内外有条件的大专院校、研究所,开办增材制造专业和课程,面向学生和社会开展相关技术培训,提供实践环节服务”。

  高等教育在相关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省教育厅鼓励高校积极发展与增材制造等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为行业发展培养相关人才,并开展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就目前情况看,我省高校尚未设置“增材制造”本科专业,国家颁布的本专科专业目录中尚未设置增材制造专业,按照国家普通高校专业设置管理规定,目录外新专业的设置,在学校申报的基础上,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须报教育部审批。如果高等学校在师资、经费、实习基地等办学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高校按程序申请增设增材制造专业,省教育厅将积极支持。在目前尚未设置对应专业的情况下,我们将引导高校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增材制造相关人才培养工作:一是加快相关专业人才培养。鼓励高等学校依托机械制造类专业,如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工业设计等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开设增材制造专业方向,培养产业发展所需要的高质量人才。二是增设相关课程和内容,如,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面向工业设计和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开设了涉及3D打印技术的《数字模型与工程》课程。三是加强高校与增材制造企业的合作,加强相关实践基地建设,面向学生和社会开展相关技术培训,推进产教融合培养人才。四是加快相关学科建设。由于增材制造技术涉及信息技术、精密机械、材料科技等多个学科领域,我们将引导有条件的高校加强学科整合,培育建设增材制造相关学科,深入开展增材制造技术的研究,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五、关于将3D打印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作为湖南省卫生系统的特色项目、拳头产品,推动3D打印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为医疗3D打印产品进入临床应用推广、医疗3D打印产品线上下单交易扫除障碍,出台政策扶持3D打印线上线下推广企业。

  1、省卫计委高度重视3D打印技术应用。省卫计委党组书记、副主任詹鸣多次率医政处、科教处等职能部门负责人赴湖南华曙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曙高科)专题调研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应用工作,省卫计委主任张健也多次调研和批示支持其产业发展,多次邀请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湘雅二医院、省肿瘤医院、长沙市第三医院等医院召开座谈会与华曙高科对接,推动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中应用。目前,华曙高科已经与湘雅医院、长沙市第三医院合作,在骨科、口腔科、血管外科、神经外科、肿瘤科等科室成功实施术前规划、手术模拟、导板订制等患者辅助临床治疗500多例,相关技术已经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同时,华曙高科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等单位合作成立了增材制造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湘雅临床应用研究所,致力于突破3D打印在临床医疗应用中的核心与关键技术。目前,3D打印技术已经成为省卫计委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内容,并列入我省十三五卫生计生科技规划(征求意见稿待印发)的重点研究方向,未来几年省卫计委将与其他相关部门合作,在技术创新、应用推广等方面整合资源,继续加大政策扶植力度,继续推动3D打印技术应用在医疗卫生领域快速发展。

  2、优先支持3D打印技术医学临床应用科研平台建设和研究课题立项。2016列入省卫计委科研重点课题1项,一般课题1项。为了推动3D打印技术医学临床科研和推广应用,2016年省卫计委将依托省内实力较强的三甲医院成立湖南省3D打印技术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聚集省内临床医学、材料学、计算机技术、3D打印技术等方面的专家,组建科研技术团队,对关键技术和临床应用研究实施联合攻关,力争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3、优先支持举办3D打印技术医学临床科研和推广应用培训班和学术论坛。支持其申报国家级和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016年获批3D打印技术医学临床应用学习培训班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项。同时通过宣传与教育培训,加快专业人才培养。

  4、关于医疗打印产品线上下单交易扫除障碍,出台政策扶植线上线下推广企业的问题,省卫计委将在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等相关部门牵头下,积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5、关于3D打印技术应用于医疗器械制作等相关业务的问题,应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规定,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日常监管。

  6、关于3D打印临床应用涉及医疗技术管理的问题,省卫计委拟于近期印发《关于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取消第三、二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审批,按照国家要求实行备案管理。省卫计委将制定《湖南省限制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目录(2016版)》(以下简称《目录》),新开展《目录》在列医疗技术的医疗机构先向省卫计委申请备案,再由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在该机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备注栏注明。取消第三、二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审批后,将由医疗机构对本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和管理承担主体责任。下一步,省卫计委将积极履行相关职能,进一步完善现有政策,创新体制和机制建设,为3D打印临床应用在我省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再次感谢您对我省3D打印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湖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6年6月7日

  联系单位:省经信委装备工业处

  联系电话:0731-88955392

  抄送:省人大联工委(2)

  省政府办公厅(2)

  长沙市人大联工委(2)


主办单位: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4300000013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新韶路467号    邮编:410004
备案号:湘ICP备10004984号-4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值班电话(24小时):0731-88955310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530号

  • 信访问题服务电话:0731-88955363 (工作日上午8:00-12:00,下午3:00-6:00)

对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781号建议的答复

7819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