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I”:中国第一台亿次巨型计算机在湖南诞生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gxt.hunan.gov.cn 时间:2021年04月12日 08:27 【字体: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施泉江

  上世纪70年代,我国由于没有高性能的计算机,勘探的石油矿藏数据和资料不得不用飞机送到国外去处理,不仅费用昂贵,而且受制于人。

  “中国要搞四个现代化,不能没有巨型机。”1978年,在中央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上,邓小平同志将研制亿次巨型计算机的任务郑重交给位于长沙的国防科技大学。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技术落后,资料匮乏,西方国家又对我们实行技术封锁,了解国外研制巨型机的情况十分有限。面对这样的情况,科研人员只有一个信念,全力以赴造出自己的巨型机,不让外国人再卡我们的脖子。

  研制工作迅速展开之后,各种复杂技术问题随之冒了出来。走什么样的技术路线?采取什么样的体系结构?如何实现每秒一亿次的运算速度?科研人员们迎难而上,夜以继日地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经过5年没日没夜的顽强拼搏,科研人员闯过了一个个难关,攻克了数以百计的技术难题,提前一年完成了研制任务,系统达到并超过了预定的性能指标,机器稳定可靠,且经费只用了原计划的五分之一。

  1983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台命名为“银河-I”的亿次巨型计算机通过国家技术鉴定。它的研制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中国成为继美、日之后,第三个能独立设计和制造巨型机的国家。

  此后,国防科大依靠自主创新,相继研制出“银河-Ⅱ”“银河-III”等一系列巨型机,一步步将我国高性能计算机研制技术推向国际前沿。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各项事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对高性能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和容量都有了更迫切的需求。国防科大再次受命担负重任——早日研制出我国的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

  随着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突破与工程实现,2009年10月29日,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研制成功,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能够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的国家。

  面对超算领域的激烈竞争,国防科大的科研人员又迅速组织开展技术升级与综合优化,着手扩建二期系统。

  2010年11月17日,“天河一号A”超级计算机,以峰值速度4700万亿次、持续2566万亿次浮点运算每秒的优异性能,荣登第36届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榜首。



主办单位: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4300000013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新韶路467号    邮编:410004
备案号:湘ICP备10004984号-4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530号

  • 值班电话 0731-88955310
  • 信访问题服务电话 0731-88955363

“银河-I”:中国第一台亿次巨型计算机在湖南诞生

16464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