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慧英
引言——
毫无疑问,在经济转速换挡、资本市场风起云涌的当下,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站上了时代的风口,成为国民经济的“网红”。
在星城长沙,创新创业的氛围日渐浓厚,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两创”热潮随之而来。去年6月,长沙市从全国30多个申报城市中脱颖而出,获批全国首批15个“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获得2015年-2017年3年共9亿元的中央财政资金支持。
事实上,早有一批“先行者”走在了时代的前列。据不完全统计,长沙市目前众创空间(创客空间)34家。一些发展较好的行业龙头企业相继建立了各具企业特色的众创空间,通过裂变式创新,发挥产业链资源整合优势,以大促小,带动入孵企业发展。他们,已经站在小微“两创”的风口之上——
长沙广告产业园
文脉潇湘远,创意湖南新
湖南,从来不缺乏创意。2015年,湖南文化和创意产业增加值达1714亿元,增速达13.2%,占GDP比重约5.9%,连续3年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在这一大背景之下,湖南的广告创意产业正在聚集能量,蓄势待发。
2015年11月,中南五省首个国家广告产业园——创谷·长沙国家广告产业园盛大开园。这也预示着,“广告湘军”品牌战役全面打响,这一位于省府新区的“双创”高地在天心区创谷“起跑”。
大批优质资源正不断向园区聚集,创谷成为投资沃土、创客乐园。仅仅半年时间,湖南卫视广告经营中心、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天娱广告、中广天择传媒、顺风盛美广告、北纬国际、中文传媒、清华启迪、上海飞马旅、央视网商城、香港卫视湖南分公司、中华工商时报等重大产业项目和行业领军企业强势入驻;楚人传媒、大宛良驹、潇语文化、为梦网等20余个创业团队,在这里开启梦想之路。
对于园区或众创空间来说,极致的服务,是最大的优势与永恒的追求。
在“互联网+”时代,创谷的一大特色,是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专注于发现企业痛点,整合企业碎片化需求,为创业型企业发展全周期(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提供包括场地、人才、圈子、平台、资金在内的10余项专业保姆式服务。
“我们为所有的创业团队提供120多个免费工位,工作日免费早、中餐服务,打造智慧wifi全覆盖,为企业提供免费wifi服务,并配套歇吧、谈吧、公共会议室、项目路演室、公租房等公共配套。”长沙国家广告产业园负责人说,园区做好一切后勤服务,企业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在前方奋力奔跑。
更值得称道的,是独具特色的运营模式。
“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公司经营、市场运作”,由政府相对控股,结合政府政策优势,引入具有地产开发和项目运作优势的天鸿地产和具备资本运作资源优势的香港中信资本运作公司,三方成立湖南天信文创发展有限公司,由该公司作为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主体。
机制顺,路径明,便得活力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业新浪潮的当下,这个以“创新、创意、创业、创投”为导向,重点发展“文化广告创意、新媒体、移动互联网”三大主导产业的智慧产业园区,俨然已逐步成为长沙广告传媒的双创“风暴中心”。
湖南影像创客空间 垂直聚焦,纵深发力
在今年的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文博会)上,文化湘军大放异彩,而在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等文化产业湘军主力单位中,一个稍显陌生的“湖南影像创客空间”惹人注目。在整个湖南厅内,它是唯一一家民营单位,而且是唯一冠以“影像创客”的空间。
作为中国首个以影像为主题的创客空间,2015年年初,湖南影像创客空间(原K+影像创客空间)的诞生,可谓给长沙一个惊喜。走进创客空间,咖啡吧、图书馆、休闲座椅、透明窗户以及各种艺术格调的墙壁,让整个空间弥漫着一股自由的、艺术的、灵动的气息。在这里任何一个角落,创客们可以端着咖啡聊灵感、聊创意,而“零房租”的入驻,以及资金、技术等支持,则为刚刚起步的创客大大减少成本支出。
“摄影图片很难马上产生营收。需求供给量也非常有限。在长沙连影像文化画廊都没一家。那我们的优势是什么?影视传媒之都!创意人才很多!基于这样的定位,影像创客空间也随之诞生。”谈及影像众创空间的成立,该空间负责人认为,这是市场的倒逼,也是自我主动而深刻转型的结果。
显然,这一转型站在了风口之上。在长沙这一片创意的热土上,的确缺乏一个影像孵化器。
“只要你有足够好的创意,我们来帮你变成现实、变成产业。”
这并不是吹牛。
“80后”青年关丹照怀揣着梦想写了一个剧本,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影像创客空间。几个月之后,网络大电影《一路向南》横空出世。电影尚未播放,网络上相关话题点击量达3亿多次。
“修改剧本、找网红当演员、做路演与宣传、找投资人……所有的资源整合,能帮助微小型创业者实现他们的梦想。”该负责人说。
业内人士认为,湖南影像创客空间开启了中国首个影像创客空间和影像创客经济发展新模式,将打造业界空前的影像全产业链服务模式,成为国内乃至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影像全价值链产业平台和版权供应商。
据悉,2016年,湖南影像创客空间自制的以及平台孵化的影视项目预计将达到15个。
阿里云创客+ 云端创业,拥抱互联网
在“互联网+”时代下,越来越多的中型企业、大型企业、政府、能源机构都纷纷开始拥抱互联网。以“互联网+”为主题的创客空间,也在全国各地渐次出现。
2015年,阿里巴巴集团旗下阿里云正式发布“阿里云创客+”孵化器,致力打造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创业平台,联合百亿资金为创业者提供系列创业扶持。同年7月,阿里云与长沙市雨花区政府达成战略合作,“阿里云创客+”孵化器正式入驻长沙雨花区。
与国内众多的众创空间相比,阿里云的优势恰恰在于依靠阿里云计算、云存储等强大的云端服务,以及阿里各业务线条的资源整合支持。“我们将充分利用阿里巴巴的平台资源,联合百亿资金,为创业团队提供从开发组件、分发推广、前后期投资、云服务资源的系列创业扶持,这其中既包括创业资金、办公配套等硬件资源,也囊括了创投对接、创业指导、税收减免、开发组件、分发推广等软性服务。” 阿里云创客+相关负责人认为,“阿里云创客+” 孵化器可孵化出大批创新型新兴产业公司,打造出一个全新的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产业集群。
在4000平方米的创客空间内,湖南“互联网+”初始创业者可以获得包括办公硬件、行政办公、后勤服务、行政审批代办、人力资源招聘及培训、财税法务咨询、阿里技术支持指导、创业培训指导、资源对接、投融资对接等全方位的落地创业服务。
而随着雨花区中小微企业服务中心进驻、互联网+政府服务的引入,政府、服务中心、服务机构构成的“三位一体”创新创业企业服务资源体系逐步形成,各种行政审批、政务代办等服务,均能在孵化器内一次解决。准备从深圳返湘创业的胡先生反映,创业初期注册公司、进行财税方面的各项登记真折腾人,对于创业团队来说开始非常重要的就是对项目产品的专注,但团队领头人又不得不分身到这些琐碎的事情上来,这一系列全方位的服务,真是帮了大忙。
菁芒创客空间 咖啡搭桥,创客唱戏
在北京,车库咖啡、3W咖啡,用他们的人气与咖啡的香气、思想的锐气,风靡了中国,也撩动了无数创业者的心扉。这股“咖啡之香”也飘到了长沙。
为打造创新创业活力区,开福区注重从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上,支持和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促进创新产品的研发和规模化应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把发展“互联网+”新业态作为主攻方向,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
借互联网这一东风,湖南广电、芒果V基金、丝路资本联手打造的“菁芒创客空间”应运而生。定位于“芒果创业+”线下实体体验店,菁芒创客空间以咖啡为链接元素,功能区域涵盖各种硬件操作平台、智能软件开发平台、联合办公区、会客区、路演区域,同时搭配基于APP的创客社群、微信公众平台、芒果TV等优质线上资源,致力打造一个“O2O创客空间平台”。
空间面向广大湖湘创客群体免费开放,在这里,创客们不仅可以将自己的创意快速转化为产品,也可以在此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开拓销售渠道,更有机会获得创投资本的青睐,将创意成果市场化。
“菁芒”成立后,举办了多场创客活动和路演活动,并取得了成功。如首届“深湘创客主题沙龙”、“菁芒创客”路演系列之物联网篇、“菁芒创客”路演系列之咖啡篇等。平均每周3场的活动为创客提供培训、社交、宣传等服务,并有针对性地对物联网、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移动互联及终端、新能源及新材料、高端养老等新兴领域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在开福区委、区政府的扶持下,如今,不仅菁芒创客空间的咖啡吧打开了局面,入驻的互联网芯片、“农业大数据+分销平台”、植保无人机、生态农业CSA等项目,同样风生水起。“政府给予租金补贴,大家可大展拳脚创业,未来还将打造创客超市。”该空间负责人说。
三一众智新城 全球市场,圈层交融
2016年1月,备受创业者瞩目的三一众智新城项目在长沙经开区三一众创大楼正式开启。借力“两创”,投资20亿元的三一众智新城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众创空间,而是致力于打造集产业、消费、文化生活等功能为一体的“智能小镇”。“三一众创孵化器”作为“三一众智新城”的一期项目,不到半年时间,就已吸引60多家创业团队入驻,其中有10个创业项目共获得了3000多万元意向投资。
“众智新城是三一推动‘中国制造2025’和对接‘互联网+’的核心战略。”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说。旨在重点培育智能装备及智能产品、大数据及物联网、工业设计及创意服务三大产业。
对创业者或创业团队来说,全球化市场和众多优势资源是三一众创的最大优势。
长沙在工程制造领域有着独特的集群优势,三一集团可以利用自身多年积累的创业资源,帮助创业者做好产业链、全球化市场以及资本市场的资源对接。更通过“三湘汇”大型创业路演活动,助推创业者资源对接,圈层交融。
向文波表示,三一众创不仅可以提供一流的硬件设施,更可以从融资对接、技术支持、项目合作、人才服务等方面为创业者全面服务,帮助入驻企业对接资本市场、对接国际化市场、对接互联网;开放供应链和市场渠道,让创业者在三一的平台上高起点共谋发展,助推加速创业成功。创业路上路障频频,这无疑是一道福音。
另外,创业团队入驻众智新城后,三一集团将利用自身在智能制造、国际化、资本化、互联网方面的优势,助推企业发展。优秀项目或团队还可以邀请三一高管团队担任创业导师,让入驻企业获得直接辅导和投资机会。对于优秀企业项目,三一集团可以提供贷款、担保、融资、上市辅导等金融服务渠道;优秀项目可以直接入选三一创业投资基金后备项目库。
未来,三一众智新城将把目光聚焦智能制造领域,推动集团和产业创新转型,积极打造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基地,更好地迎接创新创业新浪潮。
麓客众创
书香沃土 科技创新
岳麓山下,文脉传承千年。被各大高校环绕的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园,却因种种原因沉寂多年。不过,也许是蛰伏,也许是蓄力。就在不久之前,“麓客众创空间”在这里正式获批,一股年轻而充满朝气的力量正欲怒放。
“事实上,在各大高校内,潜藏着无数好的项目与人才。”麓客众创空间创业导师胡伟说,“许多教授、博士硕士都掌握着大量高新技术类的项目,由于缺乏市场、缺乏资金等原因,许多高科技技术项目被‘捂’在深闺,太可惜了!”在胡伟看来,麓客最大的使命,就是将这一部分能量充分挖掘、激活并释放出来。
如何做?麓客采用政府搭台,企业化运作模式。空间有专业的创业导师团队,他们中有些是上市公司退休董事长,有些拥有丰富的创业指导经历。此外,还聘请了一大批政府部门政策专家、企业家、高校教授,专业提供系统投融资解决方案,为创业者提供从创业团队蜕变为成熟企业的全周期个性化服务。
“支撑我们的是一份情怀。”该空间负责人表示,“每当看见那些朝气蓬勃的年轻创业者时,便想起当年自己创业,那时的我们缺少引导 ,很多时候只能自生自灭。希望现在的创业者能够获得当年我们无法得到的指导与训练。”
不同于一般商业性众创空间,“麓客众创空间”倾力服务于“泛大学生”创业群体,以公益性为主导,以免费为基础,大力营造创业氛围,摈弃商业气息,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一片纯净的创业天地。
目前,麓客众创已引进项目100余个,未来其将采取“一核多基”的模式,向其他园区放射、扩张。“青春受谢,白日昭只。春气奋发,万物遽只。”湘江之滨、麓山脚下,这块令创业青年、创新才子、创投大佬青睐的创业沃土已然初具规模。
小微两创风潮已起,在星城的数十家众创空间里,他们,孵化着梦想的种子,头脑风暴,激情演讲,开启一段征程。未来,众创空间将成为创业创新人才的培育基地,在湖湘乃至中南区域形成“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氛围,驱动湖湘产业升级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