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新型工业化十大亮点系列报道之三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gxt.hunan.gov.cn 时间:2014年12月17日 08:53 【字体:
  

适应新常态 谋求新发展
——2014年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十大亮点系列报道之三

 

    泰富重装:创新成就未来

    泰富重装集团公司自2011年11月创立以来,以“成为全球一流的散料装卸输送系统设备集成专业供应商”为己任,秉承“创新成就未来”的理念,在三湘大地迅速崛起。今年1-10月,该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93.56亿元,同比增长127.7%。

    立足经营创新 实现企业转型发展

    泰富重装集团大胆创新企业经营模式,从制造型企业向制造服务型企业发展,并在市场进行大范围推广应用,为客户提供技术、制造、安装到项目融资、设备成套、系统总承包等一系列系统解决方案,从原来单纯的单机制造销售模式转变为系统总承包服务,即总体设计、设备成套、项目总承包、融资租赁、BT、BOT工程全方位一体化服务,既能缩短工期、节省投资,而且提高了品质、降低了投资风险。

    通过创新企业经营模式,从制造型企业向制造服务型企业发展,逐步克服一些重点行业经济下滑的不利因素,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截至目前,该公司累计签订合同订单236.5亿元。其中,今年10月份以来签订销售订单40亿元。承接了江苏邳州港、山东日照港、广东阳江港、广西防城港、江苏孟家港、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湘江蔡家洲等总承包项目25个,占合同订单总量的95%,涉及冶金、煤炭、港口、海工装备等相关行业。

    立足人才战略 加快技术创新步伐

    泰富重装集团作为散料装卸输送成套装备、海工装备和港口机械的专业制造商,时刻谨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始终走在科技强企的前沿。集团公司自主拥有设计研究院,拥有专业科技人员628人,占员工总数的34.6%。其中博士6人、高中级技术职称人员358人。

    2013年被省科技厅批准为“湖南省散料输送装备制造与系统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4年8月被省发改委评定为“湖南省企业技术中心”。集团下辖泰富重工制造有限公司、泰富国际工程有限公司都被评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今年9月泰富重装集团有限公司收购了山东省级设计院——中诚国际海洋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更加壮大了公司技术研发团队的力量。

    公司立足自主创新,每年将销售收入的3%投入到技术研发,获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业技术。同时,与德国ISAM、西门子、丹麦FLSmidth、意大利凡塔西、上海宝信软件、湖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等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密切合作,将国内外先进技术与我们的产品有机融合。逐步完善现代化企业科技研发平台,利用数字化虚拟仿真技术实现产品的系列化、参数化、模块化、标准化设计,极大地提升了产品设计周期和产品使用性能,充分满足国内外定制化的市场需求。引入先进的智能控制技术和环保节能技术,提升装备产业的技术水平,攻克了智能海上过驳平台、全智能无人化料场装卸输送系统和环保料场等行业技术难关,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为拓展国内外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立足结构调整 进军海工港口领域

    面对国内外临空临港工业的发展呈现出集群化、绿色化、新型化等新趋势,公司大力发展海工装备、港口机械,适应海洋经济战略和临港工业的发展趋势,适时开发智能海上过驳平台和港口机械系列产品,进军现代港口、海工高端装备领域,加速提高港口、海工装备的研发、制造和成套水平,取得了较好效果。今年成功签订了江苏邳州港、山东日照港、广东阳江港、广西防城港、江苏孟家港和湘江蔡家洲等项目总承包合同,其中江苏邳州港项目总承包合同达22亿元。

    同时,不断开拓海外市场,签订了塞拉利昂共和国伊丽莎白商港项目5亿美元、巴西GALAXIA公司合作建造海工装备项目4亿美元、巴西SYNERGY跨国集团船厂技改项目2.5亿美元和香港万鑫能源公司海上过驳平台3艘1.8亿美元等一批海外市场订单,海外订单共13.5亿美元,为泰富重装集团的快速稳步发展和出口创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立足项目建设 打造大型产业集群

    泰富重工港口矿山成套设备生产制造基地项目,是泰富重装集团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布局,被列为湖南省和湘潭市重点建设项目。生产基地建设用地面积1505亩,总投资35亿元,规划建设厂房及配套设施41万平方米。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建设用地面积874.79亩,完成投资24.99亿元,竣工投产后年产值100亿元;二期配套工业园建设用地面积630.3亩,计划投资10亿元,竣工投产后年产值50亿元。整体项目建成后,经过3-5年的努力,将形成一流的集海工装备、港口矿山散装物料输送成套设备研发、生产及核心零部件配套于一体的大型产业集群,年产值达300-500亿元。有望带动长株潭及周边300多家企业的发展,加快传统制造加工业的产业升级,提高长株潭地区的加工制造配套水平,将提供5000人以上的就业岗位,产业集群年产值有望突破1000亿元。

    铁建重工: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扎根三湘大地的铁建重工,依托中国铁建长期积累的施工技术和工法经验,建成了国内最大的盾构产业基地,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道岔、弹条扣件生产线,占据国内三分之一的市场,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打造了轨道装备和地下工程装备最具影响力的自主品牌,实现了企业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

    崛起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集团确定发展新兴产品产业的基本原则是,只开发能够填补国内空白,甚至世界空白的产品,产品系列的市场占有率和科技水平必须进入国内行业前三名,否则将纳入淘汰范围。

    道岔产业达到了“世界一流、国内领先”水平。目前,道岔产业形成了高速、提速、普速道岔和高锰钢、合金钢辙叉等系列产品,产品性能指标和制造质量达到世界一流、国内领先水平,在我国铁路市场上与国内的老厂平分秋色。投产七年来,实现营业收入59.6亿元,净利润11.8亿元,已经成为集团公司经济效益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

    弹条扣件产业做到了国内第一。目前已建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扣件自动化生产车间,产品质量完全满足我国高铁标准和欧盟标准,迅速占领国内外市场,其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已经成为国内第一。

    掘进机产品系列在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前列。目前,铁建重工具备土压平衡盾构、泥水平衡盾构、硬岩TBM、超大直径盾构、双模式斜井TBM等产品系列的设计制造能力,形成了以长沙本部基地为主,以兰州和全国多个城市合作厂为辅的生产布局,年产能达到80台以上。

    截至目前,铁建重工累计生产各种型号的盾构机和TBM近百台,产品应用于地铁、铁路、水利、煤矿等领域,设计制造的煤矿双模斜井TBM属世界首创。2013年铁建重工盾构/TBM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名列首位,并开始进入国际市场。

    打造创新型服务型企业

    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针对少数产品或技术,采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方式,构建特色研发体系。目前,已构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博士后站和院士工作站五位一体的创新平台,创造性地构筑以施工技术为先导、基础研究、产品研发、工艺开发、应用研究、工程实验相配套的六位一体的特色研发体系。研发经费投入每年达到营业收入5%以上;集团研发人员近600人,占员工总量的20%。相继研发了300多项我国施工领域急需又领先世界水平的高端地下工程装备和轨道系统装备。自主研制的煤矿斜井TBM成功应用于神华集团,属于全球首创;自主研制的煤矿多功能掘锚机即将下线,也是属于全球首创。牵头承担研制的国家863计划,国内首台大直径全断面硬岩隧道掘进机(TBM),计划年底下线用于吉林引松工程;牵头承担研制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内首台套大直径隧道预切槽设备成功用于宝兰线铁路隧道施工;承担的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ZTE6250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和“HPS3016地下工程用混凝土喷射机械台车”进展顺利,已实现产业化;参与的其他6个国家科技计划均已进入了项目启动和实施阶段。集团积极实施专利发展战略,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0余项,申请专利近300余件,获得专利授权20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近50件,专利技术的应用和保护增强和提升了集团自主创新能力。

    实施人才强企战略

    铁建重工制定人才引进住房补贴制、年薪制、技术津贴制、期权薪酬激励和积分激励等激励机制。集团公司每年拿出200万元至400万元重奖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管理、营销和技能人员,集团上下形成了重视科技、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实施多通道员工职业发展规划,建立了员工职衔管理制度,培养了一支素质优良、门类齐全、专业配套、结构合理,基本能够满足各种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售后服务和经营管理所需的专业人才队伍,保证了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始终保持同行业领先水平。

    展望未来,铁建重工将继续沿着自主创新的道路前进,坚定不移地做强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创建世界级企业,引领行业技术进步,为提升我国重大技术装备国际竞争力作出更大贡献。

    南车株机:中国装备“走出去”的代表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简称南车株机),是中国电力机车的摇篮。在中国交通装备制造领域,南车株机创造众多传奇,被赞誉为“中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代表”。

    技术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

    “技术可以引进,而创新力却需要自身着力去培育!”中国南车株机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周清和回忆道,还是在2004年,中国南车株机公司虽然获得了世界高端A型地铁车辆制造技术,然而,出击市场的主动权一度掌握在提供技术援助的外方手上,为寻求突破之路,中国南车株机公司在城轨车辆研制领域毅然选择了自主创新。

    2006年9月,上海地铁一号线102号进口直流地铁列车出现故障,因为技术难度大、成本高,国外无厂商愿意接活修复,中国南车株机公司获悉后,一举揽下了给进口地铁列车动手术的活,取得了成功。

    周清和表示,2006年,中国南车株机公司下线的9600千瓦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还是引进技术生产的,而如今,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更高功率的电力机车也已经问世,驰骋在中国的北方运煤通道,全新的时速160公里快速客运电力机车,也已经运行在中国的大江南北。

    产品 ——从高速、重载到绿色、智能

    9月底开幕的德国柏林轨道交通展,中国南车株机公司展出的储能式100%低地板有轨电车、中低速磁浮列车、双源制地铁维护工程车等主打产品,为业界带来的绿色、智能清新之风,成为此次展会的亮点。

    借拥有自主研发储能式100%低地板有轨电车“动力芯”技术,中国南车株机公司已经先后获签中国的广州、宁波、淮安三个城市的储能式有轨(无轨)电车项目。

    “很多用户了解到和看到我们一款不烧油、不冒烟的双能源地铁工程维护车的环保优势,纷纷购买。现在,订单实现了突破,还向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出口。”该公司从事双能源地铁工程维护车营销的李想见主管如是感慨。

    以柏林为窗口,这些绿色、智能的产品,正朝世界各地的用户徐徐驶来。

    走出去 ——从卖产品到全方位系统解决方案升级

    9月10日,中国南车株机公司获签印度最大港口城市新孟买3亿元地铁车辆及维保服务订单。

    什么是维保?中国南车株机公司党委书记傅成骏形象地说,轨道交通的维保就如同汽车的“4S店”及其服务。

    从卖产品到输出维保服务,周清和说,企业只有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并超过客户的期待,才能适应未来的发展。目前,中国南车株机公司的商业模式已经升级到输出产品+服务+技术+投资的模式。

    近5年来,中国南车株机公司在南非、土耳其、埃塞俄比亚、马来西亚获得电力机车、城轨车辆、动车组以及维保等订单近300亿元人民币。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从卖产品到全方位系统解决方案升级,从高速、重载到绿色、智能,中国南车株机公司的转型升级之路正当时,未来更可期。

    中国南车株机公司城轨产业基地出口产品生产场景。

   [来源:湖南日报]


主办单位: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4300000013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新韶路467号    邮编:410004
备案号:湘ICP备10004984号-4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530号

  • 值班电话 0731-88955310
  • 信访问题服务电话 0731-88955363

全省新型工业化十大亮点系列报道之三

7669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