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新型工业化十大亮点系列报道之一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gxt.hunan.gov.cn 时间:2014年11月28日 08:38 【字体:
  

  适应新常态 谋求新发展

——2014年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十大亮点系列报道之一

 

编者按:
    今年以来,宏观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新型工业化第一推动力不动摇,把稳工业作为稳增长的头等大事来抓,各级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全力以赴谋工业、抓工业,全省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取得丰硕成果,涌现十大典型亮点:宁乡县抓住新机遇实现新发展、郴州市依托园区打造工业发展新引擎、永州狠抓重大项目支撑工业增速跃居全省第一、汽车产业发展掀起新高潮、移动互联网聚集区带动产业高速发展、泰富重装加速向百亿企业迈进、清水塘老工业基地首个绿色搬迁项目旗滨玻璃投产、我国首条8英寸IGBT专业芯片打破国外垄断、南车株机成为中国高端轨道交通走向世界窗口、铁建重工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 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对上述2014年度全省新型工业化十大亮点进行集中宣传推介。本刊从今天开始,将相继推出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郴州:加快园区建设 打造发展新引擎
 

    繁忙的安仁园区电子加工企业

    
    郴州抓住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战略机遇,积极发挥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优势,全力加快园区发展步伐,真正使园区成为全市开放发展的标志所在、工业增长的潜力所在、城市拓展的空间所在、产业转型的重点所在。
    2009年以来,全市园区规划面积从47平方公里扩大到154平方公里,省级以上园区技工贸总收入增长7倍,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6倍,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从16%上升到58.5%,今年将突破60%。
    1  争当湘南示范区建设排头兵
    湘南地区获批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后,郴州把园区发展放在全省开放格局中谋划、推进,努力争当湘南示范区建设排头兵、全省开放发展桥头堡。
在城镇群建设中布局园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规划建设300平方公里、300万人口的郴资桂、郴永宜“大十字”城镇群,为园区发展拓展空间。目前,城镇群区域建成1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6个省级园区,集中了全市生产总值的78%、规模工业总产值的87%、财政收入的84%,成为全市人口、产业、城镇、园区最集中的区域,也成为郴州加快建设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区域。
    坚持基础先行支撑园区。2009年以来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00多亿元。围绕园区布局建设,构筑了以高铁、高速公路、国省干线为主体的快速交通网络,县乡公路建设和改造全面完成,全市基本形成了半小时、1小时两个交通圈、经济圈,进一步提升了郴州的园区竞争力和对外开放优势。
    落实主体功能区要求发展园区。郴州高新区形成了以LED、智能机器人为代表的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永兴经开区形成了循环经济产业链,宜章经济开发区有望打造世界级氟化工产业集群。桂阳工业园规划建设15.6平方公里的有色金属冶炼加工项目区,推动全市有色冶炼产业逐步集聚。目前,全市拥有1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9个省级园区、5个省级工业集中区,2个省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县,形成了“一县一园区、一园一特色”的格局。
    2  构筑承接产业转移洼地
    努力用好用活省委、省政府赋予郴州的“34条”先行先试政策,着力在平台建设、基础配套、招商引资等方面大力突破,把园区打造成承接产业转移的洼地。
    构筑对外开放平台。进一步完善海关、检验检疫、公路口岸等开放平台建设,相继开通运营了铁路口岸、铁海联运、湖南至香港直通车,与广州港、盐田港等港口实行了战略合作,郴州出口加工区叠加保税物流功能,初步形成了“无水港”城市格局。目前郴州成为中西部同类城市中开放平台较完备的城市之一。
    完善园区基础配套。把标准厂房建设作为园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性工程,实施“标准厂房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承接产业转移“四千工程”,累计建成标准厂房1600多万平方米,出租率95%以上。加快完善园区交通、通信、物流以及学校、医院、餐饮、商贸、文化休闲等配套设施,提高园区的综合承载能力。
    积极主动承接对接。坚持把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与对接央企、省企以及各类战略投资者结合起来,大力承接和培育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台达电子、华磊光电、杉杉科技、湘南数控等新兴产业以及高斯贝尔、富士产业园、上海中昆总部等相继落户郴州。引进中国五矿、中化集团、中国建材、中化蓝天等央企以及恒大、保利、台达、飞利浦等战略投资者。全市近三年累计引进转移型企业1300多个,实际利用外资总量、内资总量、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连续在全省居前。
    3 打造宜居宜业现代化园区
    坚持产城融合,打造宜居宜业现代化园区。树立“把园区作为城区、景区建设”理念,促进“四化联动”、产城融合。
    突出产业支撑。大力推动企业向园区集中、项目向园区集聚,近年来布局的工业项目中,3/4以上的重点项目在园区。全市有色金属产值突破千亿、煤炭和建材产值过200亿、电子信息等8大产业产值过100亿;宇腾有色、华润电力等4家企业进入湖南100强;金贵银业公司成功上市。发挥园区作为科技创新平台、产业升级平台作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承接发展新兴产业,引领产业转型发展。全市高技术企业、高加工度工业、战略性产业、装备制造工业大幅增长,传统矿业对经济的贡献率由第一下降到第四位。
    推动融合发展。在郴州高新区布局建设了上海中昆总部、中源国际城、林邑中央·乐淘商城等一批城市综合体,打造了与有色金属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和商贸业相匹配的一批区域性物资集散中心、现代物流中心。金融机构纷纷入驻,学校、医院、公寓等配套设施日益完善, 园区的城市化综合配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坚持生态立园。郴州高新区近年来完成生态项目投资近20亿元,建成高标准道路40多条,建设“两河两湖四公园”,园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9.53平方米,实现了园区、城区、景区“三区合一”的生态新格局。
    4  简政放权激发园区活力
    切实简政放权,以改革创新激发园区活力。
    全市精简行政许可事项达57.4%,项目审批事项时限整体压缩60%以上。大力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试点,将前置审批由231项大幅减少到24项,促进市场主体登记“井喷式”增长,截至目前新登记企业数增长101.36%、注册资本增长131.84%。扩大园区权力,市级69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分别授权到省级园区所属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对法律规定不能委托授权的在园区设立部门的分支机构。
    出台系统的优化园区发展环境政策性文件,全面落实项目落户“绿色通道”制、全程代办制、“并联”审批制和重大项目跟踪督办制等制度,项目报建整体提速50%以上。除国家、省规定的收费项目外,免收市级以下各种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规范园区涉企检查,实行园区企业“宁静日”制度。    创新园区干部和人才管理制度,实行园区负责人任期责任制,在核定编制的前提下,园区自主设置机构、调配人员。改革园区收入分配制度,建立绩效奖励机制。创新园区绩效考核机制,主要考核园区技工贸总收入、规模工业增加值、招商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

 

兴工强县谱新篇

——宁乡县工业经济发展纪实

    楚天科技厂区外景

  2014年4月16日,宁乡县新型工业化工作推进大会上,上市公司加加集团捧回“特殊贡献企业”奖杯,新上市的楚天科技捧回了100万元的“上市融资大奖”,另一家上市公司红宇耐磨则在2013年获得装备升级最高补贴141.5万元,老牌劲旅圣得西因获取中部唯一一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捧回50万元技术创新大奖。
   
随着企业在装备升级、招大引强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宁乡率先吹响转型创新发展的号角,力推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工业对县域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4.7%,工业企业实现的直接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45%;连续六年荣获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一等奖,连续五年荣获全市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红旗单位。
   
政府引导  新“政”兴工
   
2006年5月11,是一个值得宁乡工业纪念的日子。这天,宁乡县召开工业大会,宁乡县委、县政府用14台小车、385万元现金重奖工业明星,此举向世人宣告:宁乡,在兴工强县的康庄大道策马加速!此后,宁乡县财政每年预算1000多万元重奖工业企业,浓厚了工业发展氛围,到2014年县工发基金达到了5000万元。 
    自2007年宁乡成功进入百强县之后,宁乡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结合自身发展实际,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宁乡县从容应对金融危机,积极为企业、项目 “暖心、减负、输血”,开展“三抓二促”、“两帮两促”、“双百服务”等系列帮扶活动,与企业心连心,进行结对帮扶,切实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一系列扶持、奖励工业的政策,一个个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措施,使宁乡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业热土:格力电器、三一重工、楚天科技、青岛啤酒、加加酱油、杉杉新材等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落户扎根宁乡。
   
 创新引领  新“策”谋工
   
 2007 年,宁乡县独辟蹊径,举全县之力在长常高速和319国道中间打通一条快速干道——金洲大道,与长沙市区实现多点对接,以这条大道为轴心建设金洲新区,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多年来,县委、政府就一直在思考如何主动融入长沙,承接省会辐射,加快县域发展。为打造工业发展优质平台,2005年,宁乡策划启动了长常高速互通建设,进而争取和推动了金洲大道全线贯通,一举拉近了宁乡与长沙的时空和心理距离,全面参与长沙产业分工。
   
同时,宁乡县在做大做强国家级宁乡经开区、省级工业集中区金洲新区的基础上,谋划并启动建设金玉工业集中区,着力探索“飞地招商”新模式,致力在5年内建成一个产值过200亿、税收过10亿的省级工业集中区,打造县域经济转型新探索、两大主体园区新补充、乡镇工业发展新平台。
   
目前,宁乡县正在谋划推进岳宁大道建设,促成五条大道对接省会长沙,推动园区更强接受省会辐射、更多参与产业分工,提升园区区域竞争力。
    科学规划  新“局”强工
   
宁乡县着力推进“工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建设,对工业区域布局和产业定位进行顶层设计,促进了宁乡工业快速发展,形成了“园区多点支撑、产业多极发力”格局。
   
一是坚持园区兴工。全面构建“三区五园”发展格局,园区控制面积达160平方公里。在做大做强国家级宁乡经开区、省级工业集中区金洲新区的基础上,超前规划了金玉工业集中区,并坚持特色立园、差异发展夏铎铺机械工业园、煤炭坝门业园、双凫铺鞋业园、大成桥工业园、老粮仓珠宝产业园五个乡镇工业园区,促进园区规模、品质、实力、形象大幅提升,园区工业产值占比达68%。
    二是力促产业集聚。从2007年开始,宁乡县开始成立了以县领导牵头的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对产业体系进行梳理、选牌,积极推进重点产业整合,集中资源和精力,促进先进装备制造、食品、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发展,2014年前三季度,三大主导产业完成规模工业产值886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71%。
   
 招大扶强  新“企”活工
   
宁乡县坚持招大扶强,注重培育规模企业。2013年全县规模工业企业达600家,税收过亿元企业达2家,税收过500万元企业达39家,2014年预计可增加规模企业60家。
   
一是突出招大引强。五年来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83个、10亿元以上项目69个,到位县域外资金1225亿元。特别是2013年以来成功引进格力电器商用空调项目、洋河酒业、美国新视野、杉杉新材、康师傅等一大批过10亿元的战略性龙头项目,为宁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注入了源头活水。
   
二是突出科技创新。重点扶持一批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竞争能力强的龙头型、科技型、创新型企业,支持企业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提升核心竞争力。全县创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个,院士工作站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或研发机构21个,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9个,“国字号”企业品牌达37家。
   
三是突出企业家队伍建设。注重从就业型人才向行业领军型人才培养、引进转型。加快建设战略型、创新型、公益型企业家队伍。定期组织企业家沙龙和培训,为企业家搭建交流平台。实施企业“四千”人才计划,4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省“百人计划”和市“313计划”,4家企业申报市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通过评审。
    工业兴则县域兴,工业强则县域强。宁乡将紧扣省委、省政府战略发展目标,矢志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为中国梦的湖南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湖南日报]

 


主办单位: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4300000013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新韶路467号    邮编:410004
备案号:湘ICP备10004984号-4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值班电话(24小时):0731-88955310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530号

  • 信访问题服务电话:0731-88955363 (工作日上午8:00-12:00,下午3:00-6:00)

全省新型工业化十大亮点系列报道之一

7669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