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制胜 携手共赢——谢超英主任在第七届中博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论坛上的演讲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gxt.hunan.gov.cn 时间:2012年05月24日 12:51 【字体:
  

 创新制胜   携手共赢

湖南省经信委主任 谢超英
(2012年5月18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借助第七届中博会这个平台,今天,各位老友新朋相聚美丽的星城长沙,纵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一名湖南工业人,我非常荣幸在此作个发言,向外界展示“湖南元素”,让外界更了解湖南。首先,我代表湖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向莅临论坛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想以“创新制胜,携手共赢”为题,就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中部六省深化产业合作问题,与各位作个交流。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很多人都说,湖南这片土地上有一种磁场,一种历史文化的磁场。就在距离今天会场往西5公里的岳麓山下,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有一副门联:“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这幅对联略显艺术夸张,却相当形象的道出了湖湘文化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探寻湖南工业发展的历史脉络,敢为人先、创新图强一直是湖湘工业的不懈追求。
    大家知道,早在2000年前,湖南人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享誉汉唐,影响世界。100多年前,湖南巡抚陈宝箴创立了锡矿山矿务局、水口山矿务局等一批百年企业;此后,民国第一任民选总理熊希龄组建醴陵瓷业等著名公司,大力发展采矿业,湖南锑矿产量为世界之冠。这些都在我国产业发展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40多年前,毛泽东主席回湖南考察工作时,曾经3次提出湖南建设工业省的重大问题。数千万湖湘儿女秉承着敢为人先、敢于创新、经世致用和实事求是的湖湘精神,承载着一代伟人对家乡的殷切期盼和嘱托,继续书写着创新图强的奋斗史!
    改革开放以来,从科技兴湘、区域开放,到兴工强农、一点一线;从工业主导、三化推进,到一化三基、四化两型,工业化始终是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特别是2006年来,省委省政府提出“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省第一推动力”,在全国率先建立并不断完善新型工业化考核指标体系,大力实施双百工程、四千工程,积极推动企业引进来、走出去,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机制和手段,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湖南实际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概而慷。承载着“十一五”铸就的累累硕果,我们满怀信心跨入“十二五”。去年,我省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主营收入首次突破2万亿大关,达2.5万亿元。全省工业化率首次突破40%,达41.2%,昂首迈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6.1%,支撑湖南经济总量跻身全国十强。全省人民梦寐以求的建设工业强省的愿望正在成为现实!
    而今,我省拥有一批博弈世界的千亿产业。机械、石化、食品、有色、轻工、冶金、建材、电子信息等8个行业的产值超过1000亿元,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特别是在机械装备制造领域,工程机械在全球拥有较高地位,在国内市场占有率接近30%;轨道交通设备生产和研发能力在同行业独树一帜;电工电器在超、特高压输变电设备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新材料领域的先进储能材料、硬质合金产业规模均居全国第一。此外,软件、生物医药等高新产业独具特色,拥有中部六省唯一的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和生物医药园区。
    而今,我们拥有一批勇闯世界的行业旗舰。南车株机大功率机车在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彰显中国力量;三一重工的工程机械驰援智利和日本抗灾救援现场;中联重科收购意大利CIFA,获得总统勋章;南车时代的新能源大巴在北京奥运场馆和上海世博园大显风光;远大燃气空调安装在欧洲发达国家的各大机场;电力机车的自控系统安在世界最快列车的心脏;以宏梦、蓝猫、山猫、金鹰为龙头的“动漫湘军”在海内外名声远扬!
    而今,我们拥有一批享誉世界的创新技术。世界最重吨位的回转塔机、世界最大功率的交流传动电动机车、世界最强功率的海上风力发电机、世界最长臂架泵车等一大批“湖南创造”叫响全球。而杂交水稻、炭/炭复合材料、千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等科研成果更是引起世界一次又一次惊叹!
    所有这些,既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湖南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带来的巨大变化,也让我们看到了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坚实基础和绚丽未来!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曾说过,“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百年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使我们经历了上世纪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挑战,也使酝酿了半个多世纪的新科技革命步伐明显加快。抢抓历史机遇,发展新兴产业,是应对危机加速发展的必然选择。2009年来,面对国内外发展新兴产业千帆竞发、万马奔腾之势,湖湘儿女秉承敢为人先、创新图强的不朽精神,按照中央的战略部署,把创新的主线放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上,把创新的主战场摆在发展新兴产业上,迅速在规划引导、政策扶持、资金投入上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形成了一幅特色鲜明、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湖南印象”。
    我们确定的总体思路是“753战略”:“7是指重点培育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生物、新能源、信息和节能环保等七大新兴产业;5是指大力实施新兴产业集聚、优势企业培育、核心技术攻关、名牌产品创建、以及人才资源开发等五大工程。3是指加快建设技术创新、投融资和公共服务等三大平台。力争到2015年,全省新兴产业增加值总量达到5000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20%。到2020年,新兴产业增加值总量达到1万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左右。
    我们实施的主要政策和措施是“五个强化”:一是强化规划引导。2010年,我们在全国率先出台《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7个新兴产业专项规划。二是强化产业投入。我们设立了每年5亿元的新兴产业专项引导资金,并引导其他有关专项资金,向新兴产业领域重点倾斜。三是强化考核评价。我们制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考核统计数据采集实施办法》,并将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纳入全省新型工业化考核范围。四是强化企业创新。特别是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重大技术装备,以及与之配套的关键零部件制造与应用,我们制定了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奖励政策。五是强化基础支撑。围绕解决制约新兴产业发展的资金、人才、项目、市场等突出问题,去年以来,我们成立了以两院院士为主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家委员会,开展了为期8个月的企业人才和智力支撑服务系列活动,举办了银企合作洽谈会、企业上市推进会、项目建设推进会、产业对接洽谈会等主题活动。这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举措,为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铺平了康庄大道。
    在这里,我很荣幸地告诉各位: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虽然破题不久,但厚积薄发的诸多优势已经凸显出来,发展态势十分强劲。去年1月2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的国情咨文演讲中,4次提到中国,其中2次涉及的世界运行速度最快的计算机和高铁,都与湖南工业直接相关。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形势,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逆势上扬,加速成长。先进装备制造亮点频现。三一重工并购德国混凝土机械公司普茨迈斯特,引发全球关注;衡阳特变电工特高压输变电设备走向国际市场,出口订单占据公司业务的半壁江山;南车株洲电力机车强势突围,成功中标吉隆坡“安邦线”轻轨列车订单。与此同时,在富士康、蓝思科技、欧姆龙、长城信息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引领下,电子信息制造业高速发展,一季度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2.6%。此外,得益于国家政策利好,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活力进一步释放,相关产业蓬勃发展。
    创新引领方略,方略明确使命,使命昭示未来。从“湖广熟,天下足”,到多年前的“烟草+稻草”经济,再到如今一桩桩吸引着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等国际传媒大鳄眼球的鲜活事例,诸多事实可以雄辩地证明,立足科学转型,发展新兴产业,构建多点支撑,建设工业强省,思路和理念的完善提升,牵住了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正在推动湖湘工业巨轮驶向波澜壮阔的海洋!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今天,这个支点就是市场,而且是内外两个市场。“向海而兴,背海而衰;禁海而亡,开海则强。”当前,我们面临着新兴产业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又担负着富民强省科学跨越的历史使命。加快实现中部崛起,仅靠单打独斗、封闭自谋,是难以奏效的。着眼长远,以产业促合作,以合作促发展,着力在“战略”二字上做足做活文章,既是当前所需,也是未来所盼。
    我们要在挖掘战略资源上下功夫。环顾全国看中部,我们有哪些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呢?我想应该有这么几个方面。其一,中部六省历史文化底蕴厚重,科教资源丰富,人才优势明显,为我们决胜未来产业发展高地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二,中部六省资源丰厚,交通枢纽地位明显,生态环境优越,劳动力资源充裕,为我们共同发展新兴产业提供了重要保障。其三,中部各省已经形成了一批产业“名片”,比如,河南的食品加工,山西的煤炭工业,安徽的汽车工业,湖北的光电子,江西的稀土冶炼,湖南的工程机械…这些产业中,大部分都是国家支持鼓励的新兴产业,而且各有侧重、互补性强,为我们取长补短、携手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立足资源基础,展望广阔前景,我们如果能整合优势资源,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发展互相补充和对接的上下游产业,支持各自企业落户对方的工业园,并互享优惠政策,发展新兴产业必定能事半功倍、得其所哉!
    我们要在推进战略突围上聚合力。端详中国地理版图,如果说东部沿海城市群是一张弓,长江流域城市群组成一支箭的话,那么中部京广铁路沿线城市群就是一根弦。在这根弦上,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从南至北依次排列。以城市群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发达国家和沿海地区的成功经验,也是我们推进中部崛起的战略突围重点。我们要借力中部崛起这一国家战略,进一步用好用足国家相关扶持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产业基地等合作载体,进一步加强规划、政策、产业等方面的信息交流,做到机遇共同把握,资源共同分享,市场共同拓展,从而实现产业共同发展。
    我们要在创新战略举措上做文章。推动中部崛起,实现共兴共荣,离不开思路创新和强有力的举措。当务之急,我们应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区域合作新机制,加强相关企业家、专家学者和民间组织交流,扩大在科技、人才、融资、市场等方面合作,推进产业合作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和更高水平发展。围绕合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我们应抓紧研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定期联系沟通机制,研究确定彼此合作事项,协调推进重点难点事宜,推动合作发展之路越走越敞亮!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其时已至,其势已成。面向新时期,构建开放的文化,营造开放的环境,提升开放的水平,寻找自身时代分工、区域特色和结构优势,走出符合各省实际的产业发展之路,推动实现中部崛起。我相信,这是我们共同的美好愿景。我认为,现在到了我们实现愿景的最佳时期。过往,我们已在努力;未来,我们还须更加努力。
    最后,我想借用毛主席的一句诗词来结束发言。“我欲因之怅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湖南的发展如火如荼,商机无穷无尽,热切期盼各位企业家和各界朋友到湖南来,到毛主席的家乡来考察观光,洽谈合作,投资兴业。同时,也真诚希望国家有关部委、兄弟省市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一如既往关心支持湖南工业,并对湖南工业发展多提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来源:综合研究室 责编:单华] 
 

 


主办单位: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4300000013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新韶路467号    邮编:410004
备案号:湘ICP备10004984号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530号

  • 值班电话 0731-88955310
  • 信访问题服务电话 0731-88955363

创新制胜 携手共赢——谢超英主任在第七届中博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论坛上的演讲

7670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