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最具说服力。
3年前。长株潭3市固定电话网实现区号统一,电话号码由7位升为8位。一个数位的变化,在湖南的发展史上留下里程碑式意义。
两年前。长株潭作为惟一城市群,列入国家首批12个三网融合试点之一。如今,有线网、电信网、互联网三网合一,湖南“三网融合”已率先取得突破。
1年前。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中移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落点长沙。短短6个月即实现网上交易121亿元。湖南正以此为基础,着力打造全球最有影响移动电子商务平台。
而今,湖南全省100%的乡镇通宽带,3G网络覆盖全省,IPTV用户超过20万户,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超千亿,工业与信息化迈入深度融合阶段,“智慧城市”试点稳步推开……
透过这些激情、新潮的亮点,湖南追赶科技前沿,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数字化建设的印迹跃然纸上:
2010年8月,建设数字湖南与建设绿色湖南、创新型湖南、法治湖南一起,作为湖南面向世界的四张“两型”新名片正式亮出。
2011年12月23日,《数字湖南建设纲要》正式发布。加快数字湖南建设,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湖南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加快建成数字湖南,成为湖南抢占新一轮发展先机的有力抓手。
站在新的起点,推动“数字湖南”新跨越
历经多年发展积累,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飞速发展,地处中部的湖南成功跃上新的台阶: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新型工业化的“第一推动力”作用愈发强劲,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6.1%;千亿产业逐年增多,千亿企业从无到有。湖南这个传统农业大省“梦寐以求建设工业强省的愿望正在成为现实”。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一轮发展竞争,湖南该如何寻找新的着力点?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下,湖南又该如何构筑长远竞争力?环境、能源、土地、成本等要素倒逼下,湖南该如何调优结构、提升发展质量?这些,省委、省政府在思索、在酝酿、在决策。
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化大潮推动信息技术革命,深刻影响社会经济变化,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据世界银行2009年的统计,固定网络、移动网络、互联网和宽带设施分别拉动GDP增长0.7、0.8、1.1和1.4个百分点。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同时,大幅提升现代服务业并催生新的业态,其间接效益远高于直接效益。
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经济体,在经历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后,纷纷将经济振兴大计落点以物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
我国的一些发达省市,也把发展信息技术作为破解发展难题、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战略选择,纷纷出台配套政策和措施。
数字技术如此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信息化成为提升地区长远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湖南能否把握这个发展大势,赢取竞争主动权?
近年来,湖南信息化建设迈上了新台阶。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23.8%,取得“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北斗卫星导航关键设备等一批标志性信息技术科研成果;覆盖全省的电子政务内外网络、网上政务服务和电子监察系统初步建成,形成了省、市、县三级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长株潭成为国家首批“三网融合”试点地区和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湖南入选“国家移动电子商务试点示范省”、“农业农村信息化试点示范省”。
纵观全局,着眼长远,把握新一轮信息技术发展的重大机遇,大力开展数字化建设可谓“其势已成,其时已至”。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顺势而为,响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数字湖南。
2010年8月,省委、省政府颁发《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推进信息化,建设数字湖南,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是提升我省综合实力、经济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支撑。
2011年11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强在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更是提出:“坚持把推进信息化作为抢占发展制高点、提升长远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举措来抓”。
2011年12月23日,极具前瞻意义和战略眼光的《数字湖南建设纲要》正式发布。《纲要》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经济领域信息化、政务领域信息化、社会领域信息化、数字文化大繁荣,构建起数字湖南的立体模型。
这个《纲要》,不仅为湖南人民描绘出未来信息社会的美好蓝图,还将极大推动湖南经济转型发展,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强省。
汇聚各方智慧,绘就“数字湖南”新蓝图
纲举方能目张。数字湖南该如何破题、又将达到一个怎样的目标、如何保证相关项目顺利推进,这需要一个科学、可行的长远规划。
为科学制定数字湖南建设规划,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相关专家、学者积极参与。
2011年2月15日,周强专题听取数字湖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情况汇报,就“数字湖南”建设的顶层设计、规划编制等相关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数字湖南建设纲要》起草大幕就此拉开。
考察长沙三网融合试点小区,到长沙火车南站亲身体验WIFI上网,多次召开会议听取汇报……周强强调,加快数字湖南建设、大力推进信息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四个湖南”建设的基础和支撑,是全省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湖南长远竞争力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全省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加快数字湖南建设、大力推进信息化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省长徐守盛主持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数字湖南建设。他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加强规划引导,从解决当前最紧迫、最突出的重大问题入手,突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突出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夯实“数字湖南”的技术物质基础。
省委副书记梅克保,省委常委、副省长陈肇雄等省领导,或亲自主持《数字湖南建设纲要》起草专家座谈会,或直接提出起草、修改意见。
起草组大量搜集整理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邀请省内外专家及IBM、华为、思科、惠普、戴尔等世界知名IT企业组成“智囊团”,先后召开40余次座谈会,多次向国家有关部委、省直54个相关厅局、全省14个市州书面征求意见。
“可以说,《纲要》吸收、集纳了全球信息化发展的经验与智慧,既有国际眼光,又有湖南特色。”一直参与《数字湖南建设纲要》起草的省经信委副主任李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为提升数字湖南建设的国际影响力,让“数字湖南”名片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湖南还着手面向全球征集“数字湖南”LOGO。
吸收各方真知灼见,经反复修改讨论,《数字湖南建设纲要》逐渐清晰成型。
2011年11月3日,省委常委会讨论即将发布的《数字湖南建设纲要》。在进一步吸纳意见后,12月23日,数字湖南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数字湖南建设纲要》正式出台。
畅享数字生活,开启“数字湖南”新征程
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竟是如此迅速。数字化的现代生活已扑面而来,并日渐改变人们传统生活方式,驱动湖南跨越发展。
在省国土资源厅的“数字湖南”地理空间框架平台上,只要轻点鼠标,就可轻松完成一番城市畅游:大至城市整体轮廓,小至窨井盖、路灯,尽收眼底。
地处长沙的中意工业创业设计中心,运用数字化的工业设计理念,将又笨又粗的起重器、吊塔等工程机械设备外形,变得如蝎子、螃蟹般灵巧前卫。再过3个多月,该中心将带着为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等企业设计的工业设备,参展2012米兰·中国设计创新展,把湖南的工业设计产品推向国际舞台。
湖南天闻数媒推出的电子书包,则开启了教育数字化新时代:学生上课时不用再携带教材和教辅资料,只要拿上一台轻薄的手持移动终端,即可与老师开展生动、形象的互动交流。该公司推出的大众阅读平台、电子书包等业务,引领国内数字出版、数字教育创新之先。
运用数字多媒体技术制作的动漫节目,将“蓝猫”、“虹猫”、“蓝兔”等卡通人物,打造成家喻户晓的知名动画品牌。地处长沙的国家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其生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漫节目占据了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
长沙、株洲、湘潭、张家界相继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各地在智能环保、智慧城管、智能交通等领域取得成效。
用手机刷卡消费、查看即时交通、翻阅电子书库已成为习惯;高质量的宽带网给城乡居民带来意想不到的便捷。
中移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致力打造全球最有影响的移动电子商务平台;落点长沙的联通数字阅读基地,瞄准“中国乃至全球华人中最有影响力的数字阅读基地”目标。
数字湖南建设进程中迸发的无穷魅力,引得富士康、戴尔、IBM、华为、惠普、中兴、台达电子等知名IT企业纷纷落点湖南,倾力数字湖南建设。
而透过《数字湖南建设纲要》简洁凝练的字句,一幅更加美好的数字湖南图景渐渐地推开:
“逐步实现办事出行‘一卡通’、居家生活‘一键通’、学习工作‘一网通’、在线服务‘一点通’。”
“全省城乡实现3G网络覆盖,长株潭城市群‘三网融合’率先取得突破,逐步向全省推广。”
“建成全省统一的地理空间框架和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建成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
“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电子政务体系完备和应用普及,民生和社会事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数字文化实现繁荣发展。”
“到十二五末,信息产业成为先导性支柱产业,数字湖南基本建成。”
……
信息改变世界,数字创造未来。数字湖南建设,正成为湖南提升长远竞争力,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强大驱动力。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信息产业,必将成为湖南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发展方式的“转换器”和产业升级的“助推器”。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喻茂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