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大省呈产业弱势 湖南有色金属图变求强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gxt.hunan.gov.cn 时间:2007年01月24日 20:27 【字体:
  
 
 
资源大省呈产业弱势 湖南有色金属图变求强
 
 
 10种有色金属产量居全国第三位,资源利用率却比发达国家低10至15个百分点,深加工产品只占总产品的一成左右。

  有色金属图变求强

风生水起快速发展

  有色工业新年报喜。2006年,我省有色工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全省10种有色金属产量达140万吨,居全国第三位,主营业务收入超过640亿元,占全省工业行业的10%以上,利润超过30亿元,工业增加值200亿元,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大自然的厚爱,三湘大地聚集了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钨、铋、锑等有色金属的保有储量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具优势,水口山有着“世界铅都”的美誉,锡矿山是“世界锑都”。丰富的资源,为我省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多年的发展,我省有色工业已形成了完备的工业体系,形成了一批初具规模的优势产业集群和有较强集聚效应的工业园区。10种有色金属产量占全国的10%左右。其中,硬质合金、氟化盐、白银、锌、锑、铋等产量居全国首位。

  更为可喜的是,有色金属形成了一批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叫得响的名牌产品。株冶的“火炬”牌铅锭、锌锭、银锭,株硬的“钻石”牌硬质合金,水口山的“水口山”牌电铅、“飞轮”牌氧化锌,锡矿山的“闪星”牌锑品等等,名扬中外。目前,锡矿山闪星锑业有限责任公司已形成2万吨精锑和3万吨氧化锑生产能力,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锑品深加工生产基地。高纯氧化锑在产量、质量和技术含量上领先世界。“闪星”牌商标先后在日本、美国等国注册,已成为世界锑品公认品牌。“闪星”牌锑品比国内同等级产品每吨价格要高出50-100美元。该公司高纯氧化锑的出口量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40%,占全球高纯氧化锑生产总量的25%。株洲硬质合金集团近些年陆续推出了“小松鼠”等一系列数控刀片产品,其切削材质、使用效率等技术指标均达到进口产品水平,不仅夺回国内20%的市场,“钻石”数控刀片还出口欧洲等地。其倾力打造的钻石工业园,已成为国内硬质合金切削刀具方面颇具实力的生产基地。

  而成立才两年多的湖南有色控股集团,更是在2006年打了几个漂亮仗,使得湖南有色工业风生水起。

  2006年3月31日,湖南有色控股集团经过改制重组,集团旗下的湖南有色股份,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受到了众多国际投资基金和媒体的追捧与关注,在全球有色金属业界产生了很大影响。

  湖南有色控股集团加速了资源控制的步伐。2006年6月,湖南有色出资收购了中钨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7.78%的股权,并出资4亿元增资扩股组建新的自贡硬质合金有限公司,控制其80%的股权,完成中国第一大和第二大硬质合金集团的整合,成为世界上以产量计最大的硬质合金生产商,占领了国内硬质合金市场的半壁江山。湖南有色资源控制的触角还伸到了海外,收购了澳大利亚一家矿业上市公司―――堪帕斯约10%的股份,在巴基斯坦开发建设一个特大型铅锌矿―――杜达。为了进一步开发国外的有色金属资源,公司还在积极寻求在蒙古、越南、柬埔寨等国的资源开发与合作机会。

  几个漂亮仗打下来,有色控股集团实现了快速发展,年均增长率达60%,2006年预计总收入为231亿元(含水口山),同比增长60%;利税总额近23亿元,同比增长70.9%;旗下有10家子公司,铅、锌、锑、铋、氟化盐、硬质合金等产品产量均为全国第一,销售网络发展到世界各地。

资源大省产业弱势

  但是,湖南有色金属产业“大而不强”,一直是我省难以言说的“痛”。虽然号称有色资源大省,但有色金属产业经济规模却很小,资源优势无法转化为经济优势。

  我省有色金属产业结构长期以来处于一种“两头小,中间大”的状态,采选、精深加工能力薄弱,冶炼能力过大,利用率低,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目前,我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利用率为60%左右,比发达国家低10-15个百分点,综合回收伴生矿技术水平则更低。同时,精深加工能力弱,有色金属深度开发和由此衍生的下游产业及其高附加值大部分流向省外和国外。目前,我省有色金属深加工产品只占总产品的一成左右,加工产业的增加值只占全省有色行业总量的二成左右,有色金属压延加工业的市场占有率也非常低,与拥有的资源优势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如我省每年产锡过万吨,却没有锡金属加工产业,而浙江义乌购进锡锭已开发出2000多种产品,年产值近百亿元。而钨矿产品的精深加工,我省也还处于起步阶段。这就造成我省有色产品仍以原材料卖出为主,出口量较大的铅、锌,未锻造的产品占了出口量的八九成。

  因此,我省有色行业虽然产量高,但经济规模不大,即使是我省有色金属的龙头企业―――湖南有色控股集团,离强大也还有不小差距。2005年,该集团的销售收入达116亿元,排在全国第8位,但利润却排在全国第17位。

突破瓶颈精深加工

  专家指出,制约湖南有色金属产业升级的最根本原因是技术瓶颈,一些关键技术尚未取得突破,使得有色金属产业升级停滞不前,产品技术含量低,无法形成竞争优势。

  在整个有色金属产业链中,上中游的矿产开采、选矿和冶炼等环节是价值增值较低、能源消耗较高的部分;而下游加工和精加工是有色金属原材料增值的主要环节,才是整个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因此,要实现由有色金属资源大省向有色金属产业大省的跨越,还得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工艺,实现有色金属产业由资源优势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由粗放经营型向集约整合型转变,整体提升湖南有色金属产业的竞争力,才能取得更多话语权。

  业内人士指出,湖南有色要变产业强省,必须立足于高科技,加速发展高新技术和深加工产品,不断向下游产业拓展,延长有色金属产业链。首先是发挥铅锌生产优势,打造强大的铅锌产业链。铅锌是湖南最大宗的有色金属产品,生产能力和产量一直居全国首位。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大力发展铅锌深加工产品及延伸产品的生产,逐步形成以镀锌钢板与镀锌构件、锌基合金、高品质氧化锌、高性能电池材料及电池、信息功能材料等作为终端产品的铅锌产业链。其次是要打造完整的钨钼产业链。目前,我省的硬质合金产量达到4000吨左右,但其中深加工硬质合金制品,特别是高精尖的硬质合金工具产品,只占15%,远远满足不了国内对高档次硬质合金制品的需求,国内所需的大部分高档次合金制品仍需靠进口解决。今后,要加大对钨钼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力度,形成从钨精矿直到高档次硬质合金、高品质钨丝、高级合金、新能源材料和精细化工产品的钨钼产业链,把湖南建成全国最大、最先进的高档次硬质合金和钨钼深加工产品的制造基地。

  正是基于这种思路,我省提出要重点建设6大基地,即把株硬建成全国最大的硬质合金及深加工产品制造基地;把株冶建成铅锌及其延伸产品、高纯金属、稀贵金属及其加工、ITO靶材生产基地;把水口山建成国内最大的铅及深加工、铍工业基地;把锡矿山建成世界领先的高纯氧化锑等锑系列产品加工生产基地;把湘铝建成国内最大的氟化盐及相关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基地;把柿竹园建成国内最大的白钨和高纯铋生产基地。

  等到6大基地建成的那天,湖南离有色产业强省应该越来越近了。

    经济论语:大而强的期待

  文杰 爱平

  近几年来,我省有色金属产业通过改革和整合,产业“大而不强”的局面在逐渐改变。毋庸讳言,真正形成产业强势,却还有待时日。然而,素享“有色金属之乡”美名,躺在丰富资源的“金窝”里,我们有理由期待,湖南这一有色金属的资源大省定会变成产业强省。

  长期以来,我省有色金属产业一直存在两大问题:一是产业分散,竞争无序,无法形成整体优势。二是采选、精深加工少,许多宝贵的有色金属矿石,在粗放的不讲效益的生产中,被当作“石头”卖掉了。目前,我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利用率为60%左右,比发达国家低10至15个百分点,综合回收伴生矿技术水平则更低。低效益的生产,使得整个产业效益难以大幅提升,强势产业的气候尚未形成。但弱势也意味着我们发展的潜力巨大,提升的空间更为广阔,这也正是我省有色金属产业不断向着更高更强方向发展的动力。

  要做强这一产业,加强产业整合,强化精深加工是必须做好的功课。但时下,影响的因素还不少,整合才拉开序幕,而且还只有新成立的湖南有色控股集团在做,力度比较有限;精深加工还需要技术方面的支持,许多技术难题还有待突破,特别是近几年,由于国际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需求旺盛,许多有色金属原材料供不应求,价格连连上涨,开采和粗加工就能赚大钱,使得业内开展精深加工的意愿也不是很强烈。

  这需要为政者,特别是企业家们有战略远见,不能只图一时之利,而应着眼长远,在精深加工上下苦功夫,走高效之路。已有一定基础的我省只有抓住时机,大力调整结构,加快技术研发,才能在今后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也才能为加快富民强省的步伐做出更大的贡献。

    有色产业:“十一五”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省有色产业将做强铅锌产业,做优钨、钼、硬质合金产业,做大铜铝深加工,做深锑、铍产业,做精锡、铋稀贵金属产业,把有色金属工业做成国内领先、省内起支柱作用的新型工业。

  按照规划,到2010年,全省有色金属行业10种有色金属年产量达到220万吨,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利税总额达到100亿元以上。深加工产品销售收入占销售收入总额比例达到40%以上,资源综合回收率和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省将在“十一五”期间启动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其中包括:1、株冶常压富氧直接浸出搭配锌浸出渣炼锌项目,总投资17.2亿元。2、株冶搭配处理锌浸出渣直接炼铅项目,总投资11.9亿元。3、株硬高性能硬质合金工具工程改造项目,总投资10.1亿元,新增生产能力:硬质合金可转位刀片150吨,硬质合金大制品深加工80吨,硬质合金型材200吨;项目全部完成后可新增销售收入28亿元。4、柿竹园多金属采选技改工程项目,总投资1.85亿元。5、湘铝干法氟化盐扩建项目,总投资1.88亿元,新增生产能力:1.8万吨干法氟化铝,达产后可形成销售收入10亿元。6、瑶岗仙裕新多金属技改项目,总投资3.24亿元。7、锡矿山2万吨聚氯乙烯项目,总投资1.39亿元。8、湘铝干法氟化盐扩建项目,总投资1.88亿元,新增生产能力:1.8万吨干法氟化铝,达产后可形成销售收入10亿元。


主办单位: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4300000013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新韶路467号    邮编:410004
备案号:湘ICP备10004984号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530号

  • 值班电话 0731-88955310
  • 信访问题服务电话 0731-88955363

资源大省呈产业弱势 湖南有色金属图变求强

7678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