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建国六十年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gxt.hunan.gov.cn
时间:2009年09月08日 09:28
【字体: 大 中 小】
建国六十年郴州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09-09-05
建国60年以来,郴州人民在历届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开放带动为首选战略,以推进工业化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产业集群建设为引擎,以园区建设为平台,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骨干企业发展为支撑,强力推进郴州的工业化进程,郴州工业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实力迅速增强,工业经济经历了持续、协调、快速、健康发展的新时期。
一、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总量规模不断扩大,主导地位逐步显现
建国初期,郴州的工业非常落后,仅有一些手工业小作坊,1949年,全市工业总产值仅946万元。建国后,先后发展了煤炭、电力、冶金、建材、机械、食品、纺织、森工、化学、皮革、造纸和印刷工业。“三年恢复”时期产值以35.7%的速度递增;“一五”时期年均增长29.6%;“二五”时期增速有所下降,年均增长9.3%;“三年调整”时期年均增长9.2%;“三五”、“四五”时期,由于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年均分别增长10.9%和15.4%;“五五”时期增速又有所下降,年均仅增长7.0%,到1978年,郴州的工业总产值达6.5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49年增长74.3倍,改革开放前二十九年工业总产值以年均16.1%的平均速度递增。1978年以后,郴州的工业生产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六五”、“七五”、“八五”、“九五”时期分别以8.9%、10.2%、14.5%和10.3%的速度增长,“十五”时期年均增长高达18.1%。2008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约100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78年增长51.9倍,年平均增幅达14.1%;比1949年增长3984.9倍,年均增长15.1%。2008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332.07亿元,比1978年的2.67亿元增加329.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98.9倍,平均每年增长12.1%;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5.28%,比1978年提高19.41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实缴税金39.55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60.1%,比1978年提高21.5个百分点,工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逐步显现。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从三次产业结构看,建国之初至改革开放前的二十九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1949年的“一、三、二”结构逐步演变至1965年的“一、二、三”结构和1978年的“二、一、三”结构。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二、一、三”结构逐渐演变至1988年的“一、二、三”结构和1998年的“三、二、一”结构,最后演变到2008年的“二、三、一”结构。改革开放前二十九年,第一产业先由1949年的75.0%下降至1965年的56.6%,再下降至1978年的30.3%;第二产业则先由1949年的6.5%上升至1965年的25.2%,再上升至1978年的43.2%;而第三产业则先由1949年的18.5%下降至1965年的18.2%,再上升至1978年的26.6%。改革开放后三十年,第一产业先提高后下降,先由1978年的30.3%提高至1988年的38.19%,然后分别下降至1998年的29.9%和2008年的16.4%;第二产业先下降后提高,先从1978年的43.2%分别下降至1988年的33.81%和1998年的31.63%,最后提高到2008年的48.8%;第三产业先提高后下降,先由1978年的26.6%,分别提高至1988年的28.0%和1998年的38.43%,最后因第二产业的快速崛起使其下降至2008年的34.8%,但比1978年仍提高8.25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变化可以看出郴州已由工业化的初级阶段向工业化中期阶段迈进,工业化水平由1978年的25.9%提高到2008年的45.2%,提高19.3个百分点。
从工业内部结构看,建国之初至改革开放前,郴州的工业结构主要以采掘和制造为主,电力工业所占比重相当小,改革开放30年来全市传统优势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优化升级所带来的创新效率,已成为新型工业化的强大推动力,促进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是重工业比重由下降转为提高。1949年,全市轻重工业的比例为23.5:76.5,1978年演变为34.8:65.2,轻工业比重提高11.3个百分点,而重工业比重下降11.3个百分点。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工业经济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了有色、黑色金属矿采选及冶炼和煤炭、电力、建材、机械、化工等工业,使全市重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2008年规模以上重工业增加值实现219.41亿元,比1978年增加217.71亿元,所占比重达85.3%,比1978年提高了20.1个百分点。其中有色和能源工业占总量比重的61.7%,比1978年提高23.9个百分点。
二是煤电投入得到加强,对工业经济的瓶颈制约减弱。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自1978年以来开始逐步提速,完成投入由1978年的110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17.9亿元,致使煤炭产量不断增加。1978年原煤产量为468.98万吨,2008年达1395.12万吨,增加926.14万吨。电力投资由1978年的571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40.6亿元,致使2008年发电量超过141.2亿度,比1978年增加了131.2亿度。
三是支柱产业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建国之初,郴州的工业只是仅有的几家小煤矿、小钨矿和手工企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市工业经济发展迅速,支柱产业的支撑作用也日益增强。2008年规模以上有色、能源、建材、医药食品(含烟草)、化工机械和电子信息等六大支柱产业完成增加值226.7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88.2%,比1978年提高47.8个百分点。目前,永兴的金银冶炼、资兴的能源产业、苏仙的电子信息、嘉禾的铸锻造、宜章的烟花爆竹、临武的食品加工、桂东、汝城的小水电和竹木加工等产业集群已具雏形。2008年工业总产值中,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比重分别为21.6%、67.2%和11.2%,与1949年相比,采掘业所占比重下降了34.4个百分点,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比重提高了24.3个百分点和10.1个百分点。
从经济效益看,1978年以来,全市工业企业通过技术改造、节能挖潜,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等措施,工业经济增长质量明显提高。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62.21亿元,是1978年的262.4倍;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290.3%,比2000年(1978年时不计算)提高193.5个百分点。
三、企业组织结构不断优化,竞争力不断提高
建国之初至改革开放前,全市全部工业企业构成仅分为国有和集体两个部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股份制、私营经济发展的措施,同时积极吸引外商、港澳台商投资兴办工业。
到2008年全市各类经济成分的工业企业总数达5872家,比1949年的12家增长了488.3倍,比1978年的1456家增长了3.03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达994家,比1978年增长了26.6倍。在规模工业中,股份合作企业、股份制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其它类型工业企业分别完成增加值1.33亿、134.32亿、29.17亿和49.55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完成的增加值已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78.1%。
以股份制、三资和私营企业为主体的非国有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迅速发展,成为推动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国家投资和引进外资建设了一批规模大、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型骨干工业企业和企业集团。1978年底,全市没有大型企业,中型企业仅3家,到2008年底,全市大中型企业总数已达55家,其中:大型企业6家,中型企业49家;年产值上亿元的企业(1978年全市没有一家企业产值超亿元)167家,其中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达10家。这些企业的成长已经成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
四、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增长,产品质量明显提高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增长,产品质量明显提高。
2008年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110种主要产品产量中,比1978年增长的有80多种。其中:发电量141.2亿千瓦小时,比1978年增加131.2亿千瓦小时;原煤1395.12万吨,增加926.14万吨;焦炭35.38万吨,增加28.07万吨;铅选矿含铅量5.55万吨,增加4.19万吨;锌选矿含锌量6.58万吨,增加7.73万吨;锡选矿含锡量1.91万吨,增加1.85万吨;钨精矿折含量(折三氧化钨65%)1.92万吨,增加1.59万吨;卷烟212.8亿支,增加145.25亿支;布1231万米,增加761.91万米;硫酸7.67万吨,增加5.56万吨;农用化肥(折纯100%)11.51万吨,增加7.64万吨;水泥553.2万吨,增加529.24万吨;平板玻璃119.30万重量箱,增加119.21万重量箱;石墨及碳素制品131.76万吨,增加127.5万吨;生铁7.59万吨,增加7.5万吨。另有啤酒、烟花爆竹、塑料树脂及共聚物、钢材、线材、铁合金、十种有色金属、铅、锌、锡、白银、铟等12种产品从无到有,且产量在逐年增加。
在产品质量方面,据质监部门统计,截至2008年底止,全市有20余家企业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6家企业3项产品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称号,1家企业(裕湘面业)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2家企业(裕湘、舜华)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17家企业17项产品获“湖南名牌产品”称号,35家企业35项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工业产品质量标准覆盖率达9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合格率达到96.5%;全市60种产品获绿色食品标志,109种产品获准使用“国家无公害农产品”标志。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郴州工业经济一直保持持续快速发展势头,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近几年来随着一些新建项目的陆续投产,部分行业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节能降耗压力增大,郴州工业“散、小、弱”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经济总量迅速扩大和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粗加工产品多,精加工产品少,资源优势没有得到最大的发挥和利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矿业整顿和安全生产压力增大。
[供稿:郴州市统计局 李巨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