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探索两化融合“青岛模式”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gxt.hunan.gov.cn
时间:2009年08月27日 10:17
【字体: 大 中 小】
坐拥碧水蓝天的青岛除了拥有良好的旅游资源外,工业基础也十分雄厚,是有名的“品牌之都”,海尔、海信、青啤等知名品牌闻名世界。青岛市副市长吴经建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说,以国家“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为契机,青岛工业经济将在信息化的带动下驶入新的“蓝海”。
目前,青岛已确定家电电子、纺织服装、石化化工、食品饮料、汽车机车船舶、机械钢铁等六大行业为全市两化融合突破口。青岛市信息产业局局长吴海川告诉记者,未来 3 年,青岛市通过两化融合,将增加工业总产值近 80 亿元,名列全国八大实验区前茅。
一个平台 + 四大工程
青岛两化融合在全国起步是比较早的。据吴海川介绍, 2007 年,青岛市出台了《青岛市关于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意见》,截至 2008 年,青岛市传统工业的信息技术装备 70% 以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40%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青岛市信息产业局副局长尚立群说,在今年年初被确定为两化融合试验区后,青岛明确以“ 1 区、 10 企业、 20 项目”为示范,即确定具有产业代表性的城阳区为两化融合示范园区,精选海尔、海信、青岛啤酒等 10 个国内知名的品牌企业为示范企业,筛选海信集团 CRM (客户关系管理)等 20 个项目为示范项目,为扎实推进试验区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围绕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青岛建立了庞大的两化融合项目库。目前,项目库一共有 101 个项目,总投资 79.6 亿元,预计新增产值 380.9 亿元。这些项目有 93 个是来自两化融合重点推进的 6 个行业,占 92% ,其中家电电子行业 31 个、石化化工行业 16 个、机械行业 27 个、汽车机车船舶行业 8 个、食品饮料行业 6 个、纺织与服装行业 5 个。
两化融合涉及行业众多,如何统筹协调、资源共享成为焦点问题。吴海川强调,政府在推进两化融合中占主导地位,同时要充分发挥各行业各企业的主体性作用。他告诉记者,为了体现“高效、实用、前瞻、协同”的思想,青岛两化融合着力搭建一个平台,打造四大工程。
一个平台即“面向行业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借助大企业集团电子商务应用形成的良好环境与条件,推进重点行业业务协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其上、下游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建立通过电子商务整合资源的新型供销模式;不断完善信用服务、安全认证、网上支付、现代物流等支撑体系建设,推动 B2B( 企业对企业 ) 和 B2C( 企业对消费者 ) 电子商务的应用;建立产品数字化的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一批能开发出自主知识产权的开放型产、学、研结合的重点实验室。
四大工程建设包括基础环境工程、示范园区工程、现代服务业带动工程、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工程。
基础环境工程重点建设 3G 网络、无线宽带网络,以及中美、中韩海底光缆出口信息网络,充分发挥首批 RFID( 射频识别 ) 示范城市及国家信息产业基地的优势。示范园区主要是海尔和海信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园、青岛宏大纺机引领的纺织机械产业园、城阳区新材料产业园、市北区创意产业园、海西湾船舶产业集群。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服务外包、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创意产业、现代商贸等。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工程将面向纺织服装、家电电子、纺织机械、汽车零部件等行业,建设包括采购、销售、零售、售后服务在内的专业化供应链服务平台,以及以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共性技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六大行业协力推进
青岛工业门类众多,行业发展各有特色,“两化融合”应当首先从哪些重点领域突破呢?
青岛市信息产业局组织专家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家电电子、纺织服装、化工石化、食品饮料、汽车机车船舶、机械钢铁等六大行业为全市“两化融合”的突破口。
吴海川告诉记者,明确六大行业突破口之后,青岛市确定了各行业“两化融合”的技术攻关与应用重点。
家电电子行业。构建企业综合能力平台,开展行业性综合集成技术开发与应用,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共享,数字化设计、分析、制造和管理等软件的全面集成,以及合作伙伴、供应商、客户之间的跨企业、区域、国界的业务协同。海尔集团流程与系统创新部总监谢海琴说,海尔信息化系统是一个经过整合的整体,集成了 CRM( 客户关系管理 ) 、 PDM( 产品数据管理 ) 、 ERP 和 SCM( 供应链管理 ) 系统,为流程和组织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平台。海信集团 CIO( 首席信息官 ) 史琛则认为,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关键环节是研发,海信已把 PLM(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 系统全面推向所有研发环节。
汽车机车船舶行业。大力推进汽车机车行业设计制造数字化进程,推广三维 CAD( 计算机辅助设计 ) 系统、 CAE( 计算机辅助工程 ) 系统及计算机仿真系统等应用,推动其财务、物流、生产管理与成本管理系统的集成,实现资金流与物流的同步。南车四方车辆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信息技术部部长柳少华透露,南车四方将建立 3 个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即技术研发平台、企业管理平台、网络信息安全平台,从而实现全方位信息化。
纺织服装行业。积极采用人体数码扫描技术和裁剪缝纫自动组合技术和装备,实现服装设计和制造的集成;发展纺织生产自动检测和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产品质量及管理水平;应用织物染色印花工艺参数在线检测技术和以节能、降耗与环境保护为目标的自动控制系统;实施以顾客为中心的客户关系管理和电子商务系统。红领集团董事长张代理告诉记者,以服装 CAD 系统为依托,红领建立了“个性化”的版型数据库系统,版型总数超过了 5 亿个。青纺联集团董事长闫勇向采访组展示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青花瓷”色织用品和中国画纺织工艺品,这些都是用青纺联集成设计系统自主设计的。
机械钢铁行业。重点研究数控改造技术、模块化控制技术、可重组柔性生产线控制技术。广泛采用嵌入式系统、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自动故障诊断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开世董事长马小维告诉记者,密封圈虽小,但关系到汽车的安全,开世创造了橡胶密封制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 (MF-PLM) ,该系统获国家发明专利。
食品饮料行业。研究原料管理、生产管理、检测管理等环节,建立信息化的可追溯体系,确保食品安全和产品风味一致性。推广应用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电子商务和商务智能等。青岛啤酒副总裁黄克兴说,青岛啤酒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投资、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五统一的原则,打造“大集中”信息化模式。
化工石化行业。以研究开发和推广生产过程的优化控制技术、应用在线检测技术、新型分离和混合技术以及推广实施 ERP 为主要目标,在部分重点企业进行分子设计技术、仿真技术试点,实现产品创新。海晶化工党委副书记黄虎林说,通过 DCS( 集散控制系统 ) ,可以实时监测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并对锅炉烟气实行在线监测。
三年内制造业基本数字化
以六大行业为突破口,青岛“两化融合”蓬勃开展起来,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各行业的示范企业都建立了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取得了不错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当然,吴海川也谈到,目前“两化融合”工作中存在一些瓶颈,如:人才资金缺乏,相关的标准不具备 ; “两化融合”的工业装备多数为引进的国外装备,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受制于人;软件等信息服务业还存在不大不强、缺乏核心技术的问题。为此,他建议国家尽快出台“两化融合”的指导性意见,尽快设立支持“两化融合”的国家级专项资金。
正视问题,直面未来。青岛“两化融合”确定了未来的发展目标。吴海川告诉记者,青岛制定了“两化融合 3 年滚动发展计划”,未来 3 年,制造业基本实现数字化。
到 2011 年,通过“两化融合”的实施,在重点行业企业中达到如下目标:产品设计制造数字化力争达到 90% ,主要产品设计制造周期缩短 20% ,设备的网络化达到 50% ,产品制造成本下降 5%-10% ,期望增加工业总产值 80 亿元。
尚立群副局长则对记者透露了未来 3 年的更多目标细节。到 2011 年,全市传统工业的信息技术装备 95% 以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其中 50% 以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加大现有装备的信息化改造、工业软件的开发应用力度,重点行业的骨干企业生产装备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率达到 80% 以上,总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先进控制技术在流程型生产企业中应用普及率达到 90% 以上;规模以上企业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 、计算机辅助制造 (CAM) 、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 (CAPP) 、计算机辅助工程 (CAE)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PLM) 等技术的应用率达到 90% 以上;重点行业的骨干企业中有 80% 以上实施企业资源计划 (ERP) ,全面实施电子商务。
为实现以上目标,青岛市采取了切实的保障措施。
吴海川告诉记者,下一步青岛要完善鼓励“两化融合”的税收、融资等政策,营造良好政策环境。主要落实在利用信息技术改造的技术开发费税前扣除政策和用于环保、节能等安全设备投资额的抵免政策等。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强化企业投资主体意识,鼓励企业、金融机构、其他投资主体加大对“两化融合”的资金投入。市财政将每年从信息产业专项资金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支持“两化融合”项目。有效整合、配置优化社会资源,体现第三方项目监理、第三方咨询服务、资金监管服务等中介机构的优势地位,充分发挥各行业协会在推进本行业“两化融合”中的作用。
(摘自《中国电子报》 2009 年 8 月 2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