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产业链加快信息化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gxt.hunan.gov.cn 时间:2009年06月09日 09:12 【字体:
     谈到信息化在食品企业中的作用,双汇集团首席信息官刘小兵总喜欢举这样一个例子:一个人过日子,他本来计划买冰箱、彩电、空调,以及睡觉的床,但是突然收入出了问题,他不买彩电,也不买冰箱,但是床一定要买,因为不管怎样还是要睡觉的。“如果我们上了信息系统,实现了减员增效,提高了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那么信息化就会永久地变成核心竞争力。”在刘小兵看来,信息化对食品行业就像床对人一样重要。
  见仁见智,未必所有人都赞成这番“床论”,不过刘小兵的话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信息技术在食品行业中应用有没有必要关键看效果。
  
  信息化发展不平衡
  
  “发展不平衡。”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信息化办公室处长郭和生用几个字概括了国内食品行业信息化的现状。据郭处长介绍,信息技术在食品企业生产经营等环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括企业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办公自动化、商务智能和电子商务以及正在全行业大力推广的 RFID( 射频识别 ) 技术。他认为,大型食品企业信息化意识较强、信息化工作开展得较好,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与大企业相比总体差距较大。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王伟透露,目前我国规模以上食品企业不到 4 万家,只占全国食品企业总数的 1/4 。国内大多数食品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低成本运作。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为食品企业和食品安全生产服务的确是个严峻的问题。他强调,食品行业信息化是大势所趋,但在建设过程中要考虑我国食品行业中小企业多、生产成本普遍较高、利润率比较低的实际情况,信息化建设一定要循序渐进。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卡产业副总经理别风雷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信息技术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与在制造业等行业中应用相比不够广泛,可借鉴的成功经验也不多。大部分中小企业,或是因为意识的缺乏,或是因为门槛太高,并没有对信息化的建设给予太多关注。不过,值得高兴的是,不少食品企业已经开始认识到信息技术部门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消耗部门,它也能够创造价值,因此逐渐把信息技术看做是一个“策略性的伙伴”。
  根据 QAD 消费品行业首席顾问沈皓掌握的数据,以 ERP 为例,我国食品企业 ERP 的普及率接近 50% ,但销售额上亿元的企业的 ERP 普及率则要高很多,呈现出企业规模越大, ERP 普及率越高的特点。
  其实,小有小的问题,大有大的难处。对此,刘小兵深有体会。“双汇集团的业务非常庞大,涉及农业、屠宰业,还有巨大的物流系统、商业公司,不可能买到一个通用的软件。”刘小兵说。这时双汇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买各种软件拼凑到一起,这样做的话, IT 系统越来越大,升级肯定会出现问题。还有一种选择是把软件业务一体化。
  但是让刘小兵头疼的是,国内没有一家厂商能做出这种软件。“双汇这样的大企业需要的是特殊服务。企业做大以后,不容易买到适合自己的技术,必须定做。”这是刘小兵“碰壁”后悟出的道理。如今,双汇使用的是自己开发的软件平台。
  SGS 公司食品部副总监朱海俊认为,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还没有专为食品企业设计的完善的集成性较高的 IT 产品。他同时表示,目前食品企业信息化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各个部门系统独立、信息分散,无法兼容,没有统一的标准,信息管理系统集中在生产能力和成本控制方面,从而导致信息的利用率较低或者重复输入,造成信息和时间的浪费。
  朱海俊指出,国内 IT 企业还没有发现食品信息化这个市场的良好前景。“将有越来越多的食品企业需要规范、完善的和适合该行业特点的 IT 产品,而 IT 企业也应该高瞻远瞩,先一步进入这个市场,开发相关的产品。”他说。
  
  流程控制是短板也是机遇
  
  “流程控制是短板。”谈到目前食品行业信息化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时,刘小兵脱口而出。
  “麦当劳对每天擦几次玻璃、从什么角度擦、用多少水都有规定。不走这个流程,麦当劳的玻璃就不干净。打扫厕所也是如此,按流程办,厕所永远干干净净不会有异味。”在刘小兵眼里,一流的企业,流程最重要。
  《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十一五”专项规划》 ( 以下简称《专项规划》 ) 中明确要求,在流程型的轻工行业,信息技术应用的重点在于提高生产流程的控制水平,提高产品质量,促进生产工序的节能降耗。刘小兵认为《专项规划》的要求非常准确。
  食品业是典型的流程型制造行业,其特点是生产产品不可逆转。如果被制成的产品不合格的话,由于原料已经变成另外一种形态,大多数情况下无法再返工。因此流程型制造行业对生产流程规范的控制非常重要。这也与食品安全息息相关。
  但国内食品行业的生产自动控制水平却不容乐观。沈皓说他曾参观过一些国内和国外的食品生产企业,目前国内厂商的生产流程控制技术与国外差距不小,其中一部分原因是企业出于成本的考虑。
  蒙牛集团 CIO (首席信息官)杨小波告诉记者,蒙牛的做法是在有条件的工厂实施先进的 MES( 制造执行系统 ) ,实现对自动化控制系统关键过程控制参数的自动数据采集、汇总和分析。通过 MES 系统承上启下的作用实现车间生产制造系统与全集团统一供应链系统的数据交互传递。
  杨小波更愿意把这个“流程”的含义推广到整个业务层面,因为信息化建设就是一个对内部业务进行梳理和流程优化的过程。通过使用信息系统来规范和固化业务流程,与软件厂商、业务部门、咨询公司等一起讨论业务流程,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借鉴世界优秀企业的做法,最后讨论出切实可行的管理与系统方案。“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信息化的本意。”他总结说。
  朱海俊则希望国内 IT 厂商从《专项规划》中“读”出机遇,了解食品企业加工产品的特性和加工流程,整合优化现有的系统。朱海俊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大型食品企业所使用的生产设备主要从国外进口,这些设备有自己的信息系统和数据模式,与国内企业的管理系统并不兼容。 IT 企业在为企业开发管理系统的同时,应当考虑二者数据的兼容和接口问题,使生产信息能够更利于企业使用。他认为做到这一点的 IT 企业将在竞争中抢得先机。
  
  食品安全监管将催热 RFID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食品安全管理包括原料、生产、加工、贮藏、运输和销售等诸多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污染食品的可能。郭和生告诉记者:“不采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手段,要实现全程的食品安全控制是不可能的。”
  目前,食品安全信息化已经成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据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食品安全研究所孙利介绍,近年来,除了食品安全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外,我国还实施了兽药残留监控计划、出口食品安全监控计划、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风险监控计划等监控项目以及前瞻性的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和食品溯源机制,这些工作都离不开信息化手段的介入。
  但我国的行政管理与信息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而单纯的条码技术又过多依赖于人工操作,在这种情况下,信息链容易断裂或出现不真实信息。“食品质量全程跟踪与追溯涉及生产、加工、流通、消费众多环节,供应链中任一环节出问题,将使整个链条断开。”别风雷说。
  目前, RFID( 射频识别技术 ) 在食品安全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作为一项易于操控、简单实用、灵活的应用技术, RFID 所具备的优越性是条码、磁卡、 IC 卡等其他识别技术无法企及的。
  国家电子标签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总工程师边红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国家近年来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措施推动 RFID 产业的发展,包括“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及国家发改委的“射频识别技术应用类试点”工程。我国对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及应用的重视和支持由此可见一斑。
  边红丽认为,如果想把 RFID 技术引入实际应用,还有技术问题需要解决。以生猪养殖为例,如何将猪耳标中的数据转移到屠宰后的一块块猪肉中,由此产生的成本如何分摊等问题都会影响 RFID 技术在生猪饲养中的应用。
  除了技术问题,成本是 RFID 应用进一步推广的另一个主要障碍。别风雷表示:“解决成本问题的最终办法应该是综合协调后的产物,需要企业、政府、消费者共同参与。就目前 RFID 的价格和应用的实际状况来看,还需要一段时间让各方认识、认可 RFID 的作用,这样才能最终达成各方都能接受的成本分摊方式。”
  对于 RFID 的前景,大家还是非常乐观的。孙利认为,随着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深入, RFID 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摘自《中国电子报》 2009 年 6 月 5 日 )
  

主办单位: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4300000013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新韶路467号    邮编:410004
备案号:湘ICP备10004984号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530号

  • 值班电话 0731-88955310
  • 信访问题服务电话 0731-88955363

食品行业:产业链加快信息化

7686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