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研发生产热度不减 提高成品率是关注点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gxt.hunan.gov.cn 时间:2009年02月19日 08:07 【字体:
     当前 OLED产业发展急需解决三个问题:第一,降低成本。第二,提高寿命,这是 OLED进入电视等耐用消费市场重要的一步。第三,加强应用开发,尤其是在手机和移动显示领域,加强上下游产业的配合,充分发挥 OLED的技术优势。
  在今年年初美国消费电子展上,我们看到了从 15英寸到 32英寸的众多 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 )产品, 2009年 OLED似乎正在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有资料显示, OLED大尺寸研究和产业化正在不断升温,虽然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研究步伐并未停止和改变。目前来看,寿命和成本仍然是 OLED发展过程中比较大的问题。专家表示, OLED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降低成本、提高寿命、加强应用开发。
  技术发展与应用螺旋上升
  从最近 5年 OLED的发展历程看, OLED的技术在不断推进,但产业确实是在螺旋上升。浙大三色仪器有限公司董事长牟同升认为, OLED产业的发展与三方面的因素有关:一是 OLED技术的进步,二是终端应用产业的发展,三是与 LCD(液晶显示器)产业的竞争。
  华南理工大学高分子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所许伟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内 OLED技术研发确实很火热,无论是企业还是研究机构都非常关注 OLED技术的发展。中国 OLED热潮兴起,较大的事件是维信诺 OLED大规模生产线投产。 2008年,维信诺 OLED大生产线在第四季度投产后,迅速进入国内外市场,产品应用领域涉及便携式消费类产品、仪器仪表、医疗仪器等方面。
  维信诺高级顾问万博泉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最近两年 OLED在技术上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大尺寸有源驱动 OLED( AM OLED)技术已经实现了产业化转移,这对推动 OLED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从 2007年下半年开始,技术成果开始显现,采用 OLED特别是 AMOLED技术的产品开始在市场上大量出现。
  OLED 是一个新的技术,发展时间相对来说还很短,技术上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另外产业规模也没有起来,导致成本过高。 2005年 -2006年 OLED走入低谷,直接原因就是液晶显示器的降价,致使 OLED的应用陷入困境,许多从事 OLED技术研发和应用的企业倒闭,其实归根到底是技术的原因。 2007年下半年开始, OLED应用有所抬头,主要还是技术的原因,近几年 OLED技术更加成熟。但我们应该看到, OLED毕竟还是属于新技术,未来的发展还应属于技术推动而非市场推动。
  2007 年索尼推出 11英寸 OLED电视,对业界来讲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因此,可以说 2007年下半年 OLED开始进入到螺旋上升时期。 DisplaySearch2008年 12月的调查报告显示,预计在未来 7年内, OLED显示器的出货量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 20%,预计未来 7年 OLED电视出货量复合年增长率将有可能高达 126%。 AMOLED在性能方面非常适用于电视机, 2008年只有索尼 OLED电视在市场上有销售, 2009年,索尼、三星、 LG等都推出了 OLED电视,尺寸也大于 11英寸。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卫东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由于平板电视从 2007年开始出现了向超薄化发展的趋势,夏普、日立、索尼、三星、松下等纷纷展示或推出超薄的液晶或等离子电视,而在超薄化方面, OLED是有着技术上的天然优势的,加之 OLED毕竟代表了最新的平板显示技术成果,这是今年 CES(美国消费电子展 )上索尼、三星、 LG等纷纷展示多款 15英寸 -32英寸 OLED电视的主要原因。“由于目前阶段 OLED在 7英寸以上的产品与 LCD的成本或价格差距可达到几十倍,生产良率低等问题也未彻底解决,所以真正进入市场还面临很大困难。”刘卫东认为。
  提高成品率是降低成本关键
  
  我们知道,成本和寿命是目前 OLED存在的主要问题。成本能不能下降,成品率是非常关键的因素,许伟介绍说,目前来看, OLED的成品率还明显低于 LCD。
  万博泉认为,成本问题不能单纯地从量上来说,成本与成品率以及市场需求都有很大关系。寿命也是 OLED目前发展过程中比较大的问题,许伟介绍说,寿命与材料有关,与有机发光材料本身有很大关系,有资料显示,索尼 OLED显示寿命可以达到 3万小时,但这也只是实验室数据。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白凤莲表示, OLED技术在不断进步,无论从材料上还是工艺上,都有一定的突破, OLED的发展现在看还是有光明前途的。清华大学教授应根裕强调,目前,我国大量的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基本都是无源 OLED(PMOLED),无源的应用是很有限的,因此其发展前景并不被看好。我国如果不大力发展有源矩阵 OLED,我国 OLED产业发展还是没有出路。
  刘卫东认为, OLED在小尺寸显示屏的应用近年来的主要进展是 AM-OLED用于手机主屏,以日本市场比较突出,从去年 2月以来,已有多款手机采用 AM-OLED技术。但相比 LCD, OLED手机屏所占份额还是很小的。刘卫东认为,影响小尺寸 OLED普及的原因主要还是成本偏高。“成本高问题的很快解决并不乐观,这需要材料、器件设计和生产工艺等方面取得大的突破。未来几年 OLED成本可能仍将大大高于 LCD。”刘卫东认为。
  
  3G 或是 OLED产业新机遇
  
  几年前小尺寸显示领域,如: MP3、 MP4以及手机副屏 (部分主屏 )等,都能看到 OLED的身影,目前 OLED在小尺寸显示屏应用方面应该说比前几年应用得更多了, OLED显示屏的市场份额是在不断增大的,但由于技术的进步,其价格下降的速度也很快,导致市场份额增大但销售额并没有随之增长。在小尺寸应用方面,诺基亚是积极推动和倡导者,诺基亚曾经宣布把手机主屏全部更换为 OLED。
  今年年初我国 3G牌照正式发放,由于 OLED的动态图像表现好, OLED能否借 3G之势取得大的发展,万博泉认为, 3G一定会给 OLED带来发展机会,这是肯定的。 OLED良好的动态图像表现也非常适合 3G的需求。此外,从终端推广来看, 3G也需要新的卖点, OLED作为新的显示技术应该可以成为 3G卖点之一。刘卫东也认为,从日本市场上 OLED在手机屏应用发展情况看, OLED借 3G之势取得大的发展有一定可能。
  OLED 在性能上有许多优势,目前主要面临的问题是 LCD大规模产业化所形成的低价格竞争压力。牟同升表示,近几年 OLED的技术有快速的发展,日韩和欧美等国家在 OLED材料和制程,尤其大尺寸化方面有不少进展。中小尺寸的 OELD在动态图像质量及高保真彩色表现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随着 3G手机、网络电视等产业的发展, OLED在高档移动显示领域的应用将有广阔的前景。
  但有专家认为,目前小尺寸应用普及并不理想,与液晶相比, OLED的优势并不明显,影响了 OLED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应用和普及。但 OLED的温度适应范围广,这是液晶不能达到的,所以我们看到 OLED在航天领域的应用,去年 OLED产品就随我国神舟 7号飞船升上太空。在国外也大量应用在军事领域。 OLED应该发挥自己所长,在高端应用领域取得发展。
  
  专家观点
  
  OLED 标准值得关注
  
  浙大三色仪器有限公司董事长牟同升
  
  OLED( 有机发光二极管 )技术、产业、应用是互相依赖和促进的,标准是规范行业、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随着 3G (第三代移动通信 )手机、移动视频显示等消费电子产品的发展, OLED会有较好的发展。 OLED大尺寸产业化、柔性显示技术、 PLED(高分子发光二极管 )技术的发展,将为下一阶段的 OLED产业带来巨大的商机。
  在 IECTC110/WG5OLED国际标准中,中国是与日本、韩国三足鼎立的重要一角。尽管我国的 OLED产业与日韩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在国际标准中我们并非弱势。我国不仅从一开始就参与了 OLED国际标准工作组的组建,所有标准的立案、讨论和投票工作,而且还主导两项国际标准的制订,清华大学 (北京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和浙江大学 (杭州浙大三色仪器有限公司 )分别承担了 IEC62341-6-1和 IEC62341-6-3两份标准的起草,分别担任了项目的组长。应该说是我国在国际标准中取得的标准话语权最好的少数几个领域之一。
  清华大学负责的标准已通过了国际投票,即将发布。目前,浙江大学负责的标准是“ OLED图像质量测试方法”,在该标准中提出了“运动图像分辨率”的测试方法,这是一个新的概念。平板显示器对运动图像的表现能力一直是行业关注的焦点之一。 LCD(液晶显示器 )由于响应速度和显示模式的问题,显示运动图像会存在一定的拖尾。观看静态或慢速运动图像,非常清晰,而高速运动图像,画面的清晰度就大大下降了。因此,如何评价动态图像的清晰度,一直是国际标准讨论的热点话题。早期,更多的是用响应时间表示,前段时间讨论更多的是运动边界模糊宽度,包括最近正在投票的国际标准“ LCD运动伪像测试方法”都是采用运动模糊宽度参数。而我们制订的“运动图像分辨率”更直观、真实地表示了显示屏的运动图像清晰度。对于实现 OLED的优势将有一定作用。当然 LCD的技术也在发展,尤其是新的 LED(发光二极管 )背光技术的应用,也将明显提升 LCD的运动图像特性。
  (信息来源:中国电子报)
  

主办单位: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4300000013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新韶路467号    邮编:410004
备案号:湘ICP备10004984号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530号

  • 值班电话 0731-88955310
  • 信访问题服务电话 0731-88955363

OLED研发生产热度不减 提高成品率是关注点

7690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