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工业基地“二次腾飞”的“衡阳密码”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gxt.hunan.gov.cn 时间:2023年06月28日 08:09 【字体:
  

    央视网消息(记者 欧峰)我国首台100千瓦工业光纤激光器在湖南衡阳研制成功;衡阳钢管公司海底管线管创造中国海管铺设新纪录,刻下1542米“中国深度”;金杯电工自主研发的新型中压防火贯通电缆,应用在我国第一条长途高速铁路(武广)、我国首条智能化高铁线路(京张);恒飞电缆(原衡阳电线厂)长期为中国航天事业承担相关元器件配套的研制建设工作,在“长征”系列火箭、“神舟”系列载人航天工程中均做出贡献……

    在衡阳,类似国内或者国际领先的工业产品绝不仅仅于此。6月17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召开的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特变电工衡变公司”)新产品鉴定会上,该公司18项新产品一次性通过国家级鉴定。2021-2023年,特变电工衡变公司共研发新品86项,近五年鉴定新品64项,均达到国内乃至国际领先水平,成为输变电行业自主研发新产品数量最多的企业之一。

    “衡阳工业从新中国建立初期的辉煌、改革开放时期的稳健发展,到20世纪九十年代的徘徊,再到近些年的复苏和不断腾飞,2021年、2022年两度上榜‘制造业全国百强城市’,衡阳走出了一条跌宕起伏的工业发展之路。”衡阳市工信局局长邹锟如是说。

    作为“制造业全国百强城市”之一,衡阳见证着中国工业发展的艰辛与辉煌、初心与未来,书写了重要辉煌的篇章。 从曾经的“衰败落寞”到如今的“全国百强”,衡阳蕴藏了哪些“发展密码”?

    利用基础资源 “引大引强”做长产业链

    常宁市是衡阳下辖县级市,地下蕴藏着丰富的铅、锌、金、银、铜、硫等45种矿产资源。其中,铅锌居全国之首,黄金储量占湖南一半以上。该市的水口山地区被誉为“世界铅都”“中国铅锌工业的摇篮”。

    2010年12月,衡阳市委、市政府与中国五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水口山金铜综合回收产业升级技术改造项目落户水口山经开区。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达30亿元,是中国五矿2009年战略重组湖南有色以来在湘建设的第一个重大项目。2016年5月,项目正式投产,填补了湖南铜冶炼的空白。2023年1-4月,该项目实现营业收入31.22亿元,利润6700余万元。

    2014年,国家发改委颁布21个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计划,坐落在株洲清水塘地区的湖南株冶有色金属有限公司也在搬迁之列。2017年,衡阳市积极推动株冶铅锌冶炼产能全部搬迁至水口山经开区。2019年投产至今,累计实现营收240亿元,创税14亿元。

    据统计,“十四五”期间,湖南有色在衡阳产业发展将实施“632”计划,即在衡完成投资不少于60亿元;推进五矿铜业、株冶有色、水口山有色金属三家企业迈入百亿元企业行列;推动五矿铍业和氟化学两家企业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推动工业企业“原地倍增” 实现“老树发新芽”

    近年来,衡阳市在做好新企业新项目招引的同时,也注重服务现有企业,制定支持企业“原地倍增”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全力支持有规模、有市场、有效益的“老衡企”投资倍增、产值倍增、税收倍增,实现“老树发新芽”。2022年,衡阳市新增年产值过10亿元制造业企业9家,总数达28家。  

    衡阳合力工业车辆有限公司(以下称“衡阳合力”)于2007年11月19日入驻衡阳,是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安徽合力”)在衡阳投资设立的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各类防爆工业车辆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20年,衡阳合力完成叉车产销23000台,实现销售收入12.6亿元。为支持企业“做大做强”,2022年,衡阳市推动安徽合力投资6.6亿元在衡阳建设以电动叉车、内燃叉车及防爆叉车为主导的南方生产基地。该项目已于今年3月开工建设,预计将形成年产6万台的叉车生产能力。

    特变电工衡变公司“大本营”原本在位于衡阳中心城区的雁峰区,发展空间受限。2021年,衡阳市委、市政府推动特变电工输变电产业集团总部落户衡阳,在衡南高新产业园规划用地1000亩,建设全国输变电行业首家智慧工厂——特变电工云集5G科技产业园。2021年,特变电工云集5G科技产业园荣获湖南省首批“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   

    “从一家企业的内部横向联系,产线的扩能、项目的增加、产业群的‘链变’,衡阳推动工业企业的‘原地倍增’,这种‘老树发新芽’的模式,除了让现有企业焕发新活力。同时,也让衡阳这个老工业基地的传统产业升级,闯出了一条新路子。”衡阳市企业(家)联合会会长、南华大学输变电现代产业学院副院长晏华衡说。

    抢抓产业转移机遇 “整链引进”打造特色产业园

    近年来,衡阳充分发挥湘南湘西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示范区平台作用,整链引入纺织服装、钟表等一批产业,吸引衡阳籍外地企业家在家门口投资兴业。

    据统计,常宁市在外从事纺织服装产业的人员多达5万人。2017年,得知广州增城、新塘牛仔服饰产业链有意向内地整体迁移的信息,常宁市大手笔规划建设湘南纺织产业基地,并创造性地在该基地打造了“两个园区”——环保设施园和服饰生产园。环保设施园是整条产业链的“链核”,园区采用工业生产、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等“多位一体”循环经济产业链,洗水印染形成流转闭环,90%的废水经处理后可循环使用。目前湘南纺织产业基地一期已签约企业28家,其中入驻服饰生产园18家。

    衡阳县以“船山时间谷”钟表产业园为平台,整链引入广东地区钟表产业集群。据统计,衡阳籍钟表企业家占广东省钟表企业家人数的15%以上,至少在珠三角落户钟表企业500家;衡阳籍钟表产业工人至少5万人,占全广东省钟表工人20%以上。截至目前,园区已累计签约引进钟表企业141家。据衡阳西渡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市钟表产业链推进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傅天意介绍,衡阳钟表产业正在逐步成长为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钟表产业集群。

    在傅天意看来,这是承接产业转移升级极其宝贵的人脉资源,“事实上,头部企业进行产业转移不再看重短期内地方政府的招商优惠政策的多少,而更关注当地是否有齐全的产业配套基础。”傅天意告诉记者。

    “股东式”服务优化营商环境  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衡阳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政务服务,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做强产业的“铺路石”。

    2022年9月,衡阳市委、市政府出台《衡阳市优化营商环境“九严禁”》,包含“严禁落实政策‘打折扣’、严禁涉企服务‘踢皮球’、严禁审批监管‘设路障’、严禁市场准入‘搞歧视’等政策。中国电子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衡阳负责人邹祁零告诉记者,“政策出台,一方面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另外一方面也保护企业免受打扰。”

    2023年,衡阳市开展市、县两级领导联点帮扶重点工业企业行动,40位市级领导对全市101家重点工业企业进行联点帮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人才是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根本要素

    在人才引育方面,衡阳市积极创建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实施“人才雁阵”计划,聚焦科研、医工等领域创新推出“市校企”三方合作等“柔性引才”模式,把人才政策落脚点从“引进为主”向“引育用留”转移,为人才在“讲台与平台”“课间与车间”架起一座桥梁,打造“中部匠都”。

    近三年,衡阳累计引进招聘大专(中级工)及以上学历(职业资格)青年人才3.2万人,其中博士人才833人;为制造业输送人才2.1万余人,占70%以上。同时,还引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春熹教授、日本工程院院士李颉教授等11个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带动光纤陀螺产业和5G新材料产业崛起。

    衡阳运输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70多年带式输送机生产历史的专业厂家。受地域限制,引进的人才原来每年只会在寒暑假才能来到公司,但在公司“柔性”引进湖南工学院两名机械专业的博士之后,可随时随地就近进行咨询 。该公司工作人员说:“因为是‘家门口’的博士,今后我们对接起来更方便,博士们能发挥的作用会更大。”

    衡阳市委书记刘越高说:“衡阳作为国家区域重点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既是全国老工业基地,也是全省制造业大市,历史荣光在工业,未来希望也在工业,我们坚持‘制造立市’、重现‘制造荣光’有底气、有潜力、更有责任。”

    “在全国各地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的大潮当中,衡阳市能够冷静坚持‘制造立市’方针,注重制造业龙头企业的引入、扩大投资和营商环境建设,终于走出了一条制造业崛起、带动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衡阳之路’。”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研究员曹建海说。

    湖南省输变电产业集群和常宁市水口山铜铅锌产业集群入选湖南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衡阳被国家确定为长江中游城市群5个汽车零部件基地之一、3个航空航天配套产业集群之一……近年来,衡阳奋力建设国家区域重点城市和湖南省域副中心城市,“一核两电三色四新”十大主导产业、14条产业链蓄势腾飞,综合实力稳居全省前列。


主办单位: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4300000013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新韶路467号    邮编:410004
备案号:湘ICP备10004984号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530号

  • 值班电话 0731-88955310
  • 信访问题服务电话 0731-88955363

老工业基地“二次腾飞”的“衡阳密码”

29385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