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工业在探索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已进入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迈进的关键阶段,处于宏观政策针对性最强、企业转型方向最明确、兼并重组招大引强机会最多、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条件最好的时期。如果错失机遇,湘西经济快速发展将缺失动力,在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将难以抓住后发赶超的主动权。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新型工业强州理念,做到抓工业发展的步伐一刻也不能停歇,抓转型升级的劲头一刻也不能松懈,抓规模企业培育和工业招商的力度一刻也不能减弱。
新型工业化,是质量、效益、速度相统一,创新且可持续的工业化。新常态下走出具有湘西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之路,做大总量、提升质量是面临的两大主要任务,关键在于深入实施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对接《中国制造 2025》,大力实施工业“151”计划,既加快改造提质传统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又注重引进“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大集团、发展“铺天盖地”的中小微企业,努力实现工业发展换挡不失速、量增质更优。
当前,创新是发展的第一驱动力,绿色是发展的内在要求,开放是发展的重要活力,我们要因势而谋、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持续精准发力。重点在于用世界眼光和科学思维,提高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推动产品、管理、营销、业态和商业模式的全面升级,不断创办新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实现新发展。
特别是要在产业升级上做“加法”,在污染排放上做“减法”,既为加快产业发展、做大经济总量创造更大的生态环境“容器”,又为吸引新兴产业、高端人才、项目资金打造更强的绿色湘西“磁场”。
走湘西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既要把握新型工业化的一般性规律,又要切合州情实际扬长避短、戮力攻坚。要着力提升供给质量,推动矿产品、食品、旅游商品、轻工建材等传统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做大做强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在“四化”同步协调发展中拓展工业更大空间。要做强园区平台,更加注重各县市工业园区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提升产业聚集度、配套完善度、管理灵活度,打造更多更好特色园区、生态园区、高科技园区,加快实现工业园区化、园区城市化、产城一体化。要优化服务保障,坚持企业为本、服务至上,优化企业营商环境,发挥好企业的主体作用和政府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
宏图绘就,正当扬帆启航 ;实现愿景,更需策马扬鞭。只要我们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全州工业经济发展,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创新实干,锐意进取,就一定能走出一条具有湘西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为决胜脱贫攻坚、建成全面小康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