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工信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聚焦制造业提质增效,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构建“4×4”现代化产业体系,以高地建设三大标志性工程为引领,抓实企业、产业、产业链、产业生态“四个着力点”,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各地涌现了一批好经验好做法。为总结经验、推介典型,“湖南工信”微信公众号特推出“制造高地看市县”专题,今天发布2025年第17期(总第35期):益阳:先进制造业提质升级再加速。敬请垂注。
近年来,益阳市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始终把产业发展摆在首位,坚定不移走好产业强市之路,加快建设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持续深化改革创新,保持久久为功的战略定力,益阳正不断在湖南乃至全国制造业版图上刻下越来越清晰的坐标。
今年以来,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规下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工业税收、工业用电等反映工业发展实效的指标增速稳居全省前列,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2.7%,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2.7%,居全省第3位。
坚持高位推动,筑牢工业经济“压舱石”
建立市领导联系产业链“三个一”工作机制(一名链长、一批链主企业、一个工作专班)。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等11位市领导挂帅当链长,纷纷深入一线调研,听取企业情况、了解实际需求、精准推动产业发展。
今年以来,开展“链长到一线”活动20余次,全市共收集涉企问题1898个、已解决1480个。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位协调消防验收、城区公交等共性诉求,实现“发现一个问题、化解一类问题”。
2025年4月17日市委主要领导主持召开碳基材料产业链一季度工作推进会
围绕产业发展特点、短板和潜力,聚焦“334”现代化产业体系、先进制造业发展、创新创业、人才引育、要素保障、行政审批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不断完善推动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9月1日,《支持益阳市高端电子元器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已通过省政府常务会研究,计划从产业布局、科技创新等九个方面支持益阳高端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修订先进制造业政策27条,5757.5万元奖补资金精准滴灌481家企业712个项目;印发实施《益阳市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若干措施(试行)》,从用能、用地等8个维度发力,预计全年为企业降低综合运营成本超4.4亿元。
今年以来,帮助全市工业企业兑现惠企政策资金超12亿元。
深化链群建设,激活产业竞争“动力源”
通过紧盯五大战略性产业集群、十大产业链,持续擦亮电容器、碳基材料、PCB三张产业金名片,益阳制造业正呈现出“群”峰耸立、链式发展良好态势。
上半年,全市十大产业链中,PCB、工程机械、先进储能材料产业链分别同比增长17.3%、8.2%、8.0%。
目前,拥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个(铝电解电容器、黑茶制造),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3个(船舶制造、电子电路板、先进碳基材料)、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1个(生态竹木制造)。沅江内河中小型船艇制造正冲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南县稻虾精深加工、桃江绿色建材、安化钨钴锂循环利用、赫山家纺校服参加了全省产业集群竞赛答辩。
益阳市碳谷产业园鸟瞰图
全市新签约项目66个(其中“三类500强”项目6个),湘商回归投资新注册企业70家、累计到位资金107.3亿元。
1-7月,197个市级重点工业及高新技术项目完成投资122.3亿元,为全年目标任务的66.2%。
培育发展动能,抓牢科技创新“牛鼻子”
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今年以来,全市工业企业新增有效发明专利133项;83个项目纳入工信部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清单;新增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2项、省级首套件基础电子元器件产品10个、省级首批次重点新材料产品9个。
福德电气获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总数达5个);艾华集团(高可靠电容先进制造工艺)、奥士康科技(高端印制电路板先进制造工艺)被认定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生力材料阻燃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等15个“揭榜挂帅”项目加速攻关;奥士康网格屏蔽结构的阻抗计算方法填补了国内理论空白;湘投金天突破大口径薄壁钛焊管多项技术瓶颈,成为国内唯一具备宇航级钛焊管生产能力企业。
黑茶产业建设了国家黑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电容器产业建设了国家电容器质量检测与认证中心(目前在试运行);益阳高新区与湖南师范大学在益阳共同建设湖南未来光电技术研究院,助力布局未来光电产业;江丰电子在益阳建立江丰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开设高纯金属制备、数控加工技术、工业产品质量检测三大专业,已招收学生超过600人。
奥士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鸟瞰图
加速数字赋能,驱动转型升级“新引擎”
持续开展“智赋万企”行动,抓培训、搭平台、树标杆,引导企业关键业务环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
协同华为、金蝶、用友、深拓和东之等数字化服务商,打造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20多个,助力企业连接工业设备超30万台(套);累计培育上云企业43600家、上平台企业2643家、智能制造企业385家、智能制造生产线580条、智能工位3728个。
今年以来,阳光电子等2个项目入选省“数字新基建”标志性项目;奥士康等8家企业获评省先进级智能工厂;200余家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通用评估,数字技术成为产业升级的关键支撑。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5G基站9888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26.47个,所有乡镇全部实现5G覆盖;建成算力中心6个,部署标准机架2500多个,网络“高速路”承载能力明显增强。
精准培优企业,打造优质生态“蓄水池”
全市现有上市企业8家,上市后备企业60家。今年以来,生力材料计划今年年底冲刺北交所;胜宏科技现金收购益阳维胜100%股权;苏州珂玛材料现金收购铠欣新材73%股权;中化装备拟通过发行股份方式收购益阳橡机100%股权。
艾华集团、奥士康科技等12家企业深化与华为合作;金博股份、伟源科技等16家企业进入比亚迪供应体系;金博股份碳陶刹车盘用于小米、比亚迪、广汽埃安等车型;湘投金天成为国产大飞机C919钛焊管国内唯一供应商;屹林材料为时代新材定点供应风电联轴器摩擦片;科力远镍氢动力电池产品成功进入丰田供应链。
全市现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49家。
今年以来,新增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3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培育重点企业4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7家、创新型中小企业51家。
1-7月,全市1040家规工企业产值正增长,同创普润等330家规工企业增长30%以上,渣滓溪矿业等166家规工企业增长50%以上。
1-7月,全市进出口额40.8亿元,同比增长19%,居全省第2位;有外贸实绩企业180家,同比增加8家;鸿源稀土、生力材料、维胜科技等企业出口额增长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