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水羊股份)成立于2012年11月,总部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新区,是一家以研发与数字双科技驱动的美妆企业。在“研发赋能品牌,数字赋能组织”的双科技赋能下,水羊股份参与了13项国家与行业标准制定,有4000多项质量管理流程和内部标准,申请了超过350项国家专利,持续投资14亿建成水羊智能制造产业园。
“公司始终坚信,在市场高度内卷,大环境不确定性的环境下,对品牌、研发和组织的长期投入,才能以长期的确定性对抗短期的不确定性。”水羊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水羊股份高度重视研发投入,今年上半年研发费用率提升至1.75%,同比提升0.36个百分点,整体研发费用的投入占自有品牌营业收入的比重为4.2%。
“研发赋能品牌”作为水羊股份的第一大战略,通过体系化、多元化、全球化研发提升品牌在市场的竞争力。为此,水羊股份制定并执行了“三体两翼一平台”大研发创新体系,深度围绕肌肤机理探索、原料开发及产品应用研发,结合外部大学科研院所、上下游供应链合作伙伴共建两翼,打造集成化与开放式高效协同的一体化研发平台,并建立了一揽子研发创新激励制度,保障大研发体系的有效落地执行。
在研发质量方面,水羊股份获评“省长质量奖提名奖”,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入选“湖南省生物医药产业重点企业”;产品检测中心获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评定。在数字赋能方面,成功揭榜“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并先后获评“全国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全国首批数字商务企业”、“湖南省移动互联网重点企业”等荣誉。
近日,央视记者探访了水羊股份的智能工厂:
在湖南长沙的这家美妆工厂里,有一座“配方图书馆”——这里收纳了8000多个自主研发的配方样本,涵盖面膜、乳霜等各类美妆产品。
总台央视记者 张丛婧:我手里拿的这个面膜,就是刚刚在智能工厂里新鲜出炉的,它的美丽密码就来自于这瓶配方,一个面膜从研发到生产需要经历怎样的过程,我们去工厂里一探究竟。
要将“配方图书馆”里的“美丽密码”变成实实在在的产品,生产环节的智能化尤为关键。在这里,制作面膜就像一场高科技“烹饪秀”——工作人员只需在屏幕上轻轻一点,选出对应的“配方菜谱”,原材料便顺着管道自动“流”进36个“乳化锅”。
美妆智能制造工厂配制主管 龚本祥:这个乳化罐,会根据系统的配方和搅拌方式、时间等各种参数,选择最合适的比例和“火候”,自动做好这一锅“菜”,完全不需要人工干预了。
经过乳化罐精准调配的精华液,会被暂存在几十个储罐中,等待进入“上菜”环节——灌装生产。
而连接储罐与灌装线的“阀阵”,就像训练有素的“传菜员”,通过自动化开关的灵活组合,能精准判断哪条灌装线有空位,自动将精华液输送过去,实现“按需分配”。
总台央视记者 张丛婧:刚在“乳化锅”里“调好味”的精华液,不用人工来搬运,会自己顺着这些管道到该去的位置,哪条灌装线有空,它就知道往哪跑,是不是非常聪明?
在车间里,记者还发现了一项“黑科技”:一条产线能同时兼容多种产品生产。无论是不同规格的面膜,还是各类乳霜,经过独立灌装、封口后,都会精准汇入同一条集成包装线,实现多品类、多规格的统一封装。这种柔性生产模式,让工厂效率比行业平均水平提升30%以上。
美妆智能制造工厂车间主管 杨静:可以设置成5片装、10片装,整合在一条产线上,变成不同的产品结构。
高效运转的背后,是“AI大脑”在统一指挥。
总台央视记者 张丛婧:这个大屏幕上的生产速度是实时跳动的,这其实是AI在调度产线,哪个产线该腾出来做面膜,哪个产线该多生产点乳霜,AI都给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随着AI大模型、数字孪生等技术的深度应用,这座美妆工厂的生产效率、柔性定制能力与绿色制造水平持续提升。
美妆智能制造工厂负责人 张虎儿:美妆企业是千人千面,需要去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用AI把配方效率提升,做好智能排产链接到消费者,把整个生产交付流程大幅缩短,智能AI的应用,对美妆产业,会有一个革命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