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湘电股份宣布成立湖南湘电强磁科技有限公司,同时启动中小型高速电机核心制造基地建设。而不久前披露的湘电股份2025年半年报显示,其上半年营收与净利润实现双增长。
作为老牌上市国企,湘电股份在特种产品、电机产品、电控产品等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电机老将”加速未来,如何在高端电机制造领域破局?
(图源网络)
1业绩表现
湘电股份在电机、电控及电磁能领域积淀深厚,旗下船舶综合电力推进系统和特种发射系统两大核心技术,主要为我国船舶提供高性能的电气动力装备,使其在相关领域具备独占性优势,特种产品订单持续增长。
在当前绿色低碳发展主基调下,湘电股份聚焦“三电”——电磁能、电机、电控三大核心业务板块,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
湘电股份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44亿元,同比增长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8亿元,同比增长12.98%。
而在扣除包括政府补助等在内的非经常性损益之后,湘电股份的净利润为1.05亿元,同比下降28.84%。
2转型布局
新成立的湖南湘电强磁科技有限公司采用了创新的"国企控股+高校技术入股+核心团队持股"模式,由湘电股份全资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资产运营平台和磁悬浮技术团队核心成员共同出资设立。
同时,启动的中小型高速电机核心制造基地,旨在打造牵引、航空、磁浮三大电机板块的制造与验证能力,构建中小型高速电机研发制造平台。
其产品将广泛应用于无人机、纯电动及混合动力飞机、特种航空飞行器等航空领域,以及磁悬浮鼓风机、磁悬浮真空泵、磁悬浮空压机、磁悬浮冷水/热泵机组、磁悬浮大功率高速电机系统等工业领域。
今年,湘电股份在电磁能领域实现重大突破。6月开展的磁悬浮实验中,科研人员用时7秒成功在1000米距离内将1.1吨重的试验车加速至650公里/小时,创造了同类型平台的全球新纪录。
这位“电机老将”,正努力在巩固传统优势的基础上,通过航空电气化和磁悬浮高速电机等技术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航空电气化被视为继喷气式发动机后的重大变革。湘电已开发无人机及起飞器电机产品并实现交付,并通过定增募资9.7亿元用于航空电气系统的研制及产业化,未来将受益于军机、民航及低空经济需求增长。
3现实挑战
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湘电股份2025年上半年短期债务占总债务比例高达79.75%,面临一定的短期偿债压力。在现金流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如何平衡日常经营与创新投入将成为湘电股份需谨慎应对的课题。
但同时也要看到,公司获得了政府补助6469.16万元,表明其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方向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可与支持。这一资金支持将有助于缓解研发投入压力。
突围之路机遇与挑战并存。未来军用典型应用场景,如电磁弹射、电磁轨道炮等有望加速放量。相关数据显示,到2049年我国相关产业空间预计达3738亿元。但如何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持续的市场需求和规模化效益,仍需时间验证。
湘电股份正处于传统业务与创新转型的关键时期,既需要维持现有业务的稳定发展,又要为未来增长培育新动能。如何持续保持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能力,将直接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