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器轰鸣的造纸车间里,机器人正给纸卷“穿衣服”,摄像头像“老中医”一样给纸张“把脉”……这不是科幻片,而是岳阳林纸的生产日常。这家有60多年历史的老牌纸企,凭借智能制造领域的突出成果,成功揭榜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如今,企业依托“最强大脑”逆袭成行业“科技网红”,一年省下近百万元质量损失费,连碳排放都玩起了“动态平衡”。
让我们走进这座充满科技感的智能工厂,探寻传统造纸业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焕发新生。
岳阳林纸智能生产线。岳阳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婷摄
智能产线:机器人包揽包装质检
步入改造一新的智能车间,科技感扑面而来。在卷筒纸包装区,两台橘红色的机械臂正以每分钟12卷的节奏“翩翩起舞”,完成打包、贴标等系列动作,精准度堪比外科手术。完成部工长王充贤通过工作站简单操作,即可指挥这些“钢铁搭档”完成各项任务,“它们干活又快又准,让我这个老工人有更多精力琢磨工艺优化。”
移步至质检区域,变化更为惊艳。曾经需要质检员手持强光手电、弯腰逐张检查的传统工序,如今被智能在线检测系统全面取代。这套价值千万元的“火眼金睛”系统,采用高精度工业相机和视频分析算法,能瞬间捕捉毫米级的纸病瑕疵,连头发丝细的裂纹都无所遁形。
中央智控:5分钟完成智能排产
步入工厂的“神经中枢”——中央控制室,巨大的电子屏上跳动着实时数据流,这里汇聚着整个智能工厂的“最强大脑”。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APS 智能排产如同一位运筹帷幄的“数字军师”,接到订单后仅需5分钟就能完成复杂运算,不仅给出最优生产排期,还能精准给出最优排刀方案。
“DCS+QCS”控制系统则像一位不知疲倦的“外科医生”,24小时监测着漂白温度、浆料浓度等138个关键生产参数。一旦检测到指标异常,系统立即报警,工作人员通过及时调整相关参数,保障生产稳定。
智慧仓储:老仓库的范式
步入智能仓储区,一场静悄悄的变革正在上演。WMS 仓库管理系统彻底改变了传统作业模式,叉车沿着系统规划的最优路径自如穿梭,成品库容利用率较改造前提升30%。在原料检验区,自动机械手精准完成取样工作,大幅提升检验效率,让工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接下来是能源原材料仓库——煤棚,通过实施行车控制系统改造,实现行车远程无人自动控制。煤棚安全监控管理系统运用UWB 定位、视频监控、门禁、激光雷达防撞等技术手段,作业流程实现数字化、标准化管理,不仅降低作业安全风险,而且实现配煤和库存管理的精准、实时。
示范引领:为行业发展探路
“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的认定,是对我们数字化转型成果的最高认可。”岳阳林纸数字化工作负责人刘俊乐站在中央控制室的大屏前说道。这块实时显示着全厂生产数据的大屏,如今已成为行业其他企业参观学习的“网红打卡点”。
在环保监测中心,实时跳动的能耗数据揭示着更深层的意义。“岳阳林纸吨纸综合能耗节降的实践,为整个行业提供了绿色转型的可行路径。”市工信部门负责人曹冠军评价道,“这种示范效应比任何政策文件都更有说服力。”
“我们现在做的每一项改进都在为行业探路。”岳阳林纸技术团队负责人杨彬表示。新投入使用的WMS智能出入库系统,可实现人车分离,仅通过叉车就能实现出入库业务,这项技术有望成为行业新的标准。智能排产方面积累的经验,也正在被编写进行业指导手册。
随着第二批智能制造场景的落地,岳阳林纸正将示范应用从生产制造向研发设计、供应链协同等领域延伸。这座持续进化的智能工厂,正在为中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书写新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