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科创企业已初具规模,涌现了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但与之匹配的金融供给端还存在不少短板,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能亟须提升。”1月16日,省人大代表、民建省委会委员、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李红权建议,大力发展科创金融服务体系,为新质生产力注入“源头活水”。
李红权建议,积极构建覆盖全省乃至区域性的金融平台,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提升金融服务的能级和竞争力。同时,进一步提升基金小镇的规模和能力,引进总部经济做大做强。
“还应进一步优化投融资机制,构建多层次金融支持体系。”李红权建议,大力培育并发展科创基金等市场化投资主体,并在产业基金方面加大力度引进国内外产业资本,形成“基金丛林”;鼓励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以支持不同成长阶段的科技型企业。
对于国有创投机构与科创类基金,李红权建议,应建立容错机制,优化全链条、全生命周期考核评价体系,不以单个项目成败论英雄,容许一定的项目投资失败率。特别是对于投向种子期、初创期项目的基金,可以设置适当较高的容亏率。唯有如此,才能培养耐心资本,打破国有资本“不敢投”“不愿投”的困境,激活投资活水。
“也期待着能大力扶植长沙争取入围并建成国家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这不仅能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也契合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内在要求。”李红权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