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划》编制背景
智能农机产业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现代农机服务业深度融合的产业,是先进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涵盖农机工业、农机作业服务、农机流通、农机运营保障、智慧农业综合管理等多个领域,是助力乡村振兴,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产业。“十三五”期间,在全国农机产业深度下行调整与转型升级的大环境下,湖南省农机产业在体量规模、发展质量、产业效益方面均取得不同程度的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成效明显,为制造强省建设作出了贡献。“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湖南省智能农机产业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引导行业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省工信厅、省农业农村厅编制了《规划》。
二、《规划》总体思路
《规划》以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湖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工作系列重要指示和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依托湖南省农机产业在技术创新、生产规模和产品品牌等方面的优势,锻长板、补短板,以智能农机为主攻方向,引育农机装备人才,攻克农机装备关键核心技术,延伸农机产业链、贯通应用链、提升价值链,推进湖南省农业机械化供给侧改革,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湖南农机装备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智能农机产业的集聚辐射和产业高地效应
《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我省智能农机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为“创新引领,先进适用;扶优扶强,完善配套;布局合理,全面提升;绿色低碳,示范引领”。
三、《规划》明确的发展目标和重点
《规划》立足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把握智能农机产业发展趋势,提出了未来5年发展目标和重点。
具体目标为:到2025年,力争全省农机产业营业收入超过330亿元,智能农机占比超过50%,初步建成全国一流的丘陵山区专用农机“智”造中心,全国领先的智能农机研发创新中心,辐射中部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智能农机服务中心和应用中心。到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智能农机产业体系,彻底改变不同程度存在的“无机可用”“无好机用”“有机难用”难题,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的全程机械化。
《规划》围绕实现湖南农业现代化的现实需求,提出了基础通用农业机械、农业机器人、粮油作物农业机械、畜禽水产设施农业机械、特色经济作物农业机械等领域重点发展的农机产品。
四、《规划》部署的主要任务
为推动“十四五”发展目标落实落地,《规划》部署了七项主要任务。
一是全面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从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标准与知识产权建设等方面着手,全面强化湖南智能农机的创新引领和支撑能力。
二是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强农业机械领域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重大农机产品的创新研发,加快水田机械通用底盘、液压机械式无级变速器(HMT)、自动换挡同步器、高性能橡胶履带、电动精密排种器等关键零部件配套能力建设。
三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引导企业加快数字化改造、智能化升级,全面提升我省智能农机企业生产制造水平和产品质量;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智能农机产业绿色化发展;引导企业延伸服务链条,由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服务”转变,加快智能农机服务化转型。
四是培育壮大农机产业市场主体。制造主体方面,着力依托“制机新势力”培育龙头企业,打造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应用主体方面,鼓励农机合作社与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农业企业等建立机具共享的生产联合体;服务主体方面,积极引导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农机大户走“集约化经营、规模化作业、规范化管理”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新途径。
五是引育农机创新人才。组建产业高端智囊团,引培农机高端人才,推进学科创新人才培养,加快培育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
六是开展智能农机应用示范。主要开展稻油连作全程无人化应用示范、油茶生产全程机械化应用示范、设施农业智能化管控应用示范、智慧农业综合管理平台应用示范等领域的应用示范,建设南方丘陵山区适用农机技术推广应用先导区。
七是加快开放发展步伐。围绕省内农机行业主机企业需求,积极招引相关配套企业和服务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推动企业和产品“走出去”,提升湖南智能农机的国际竞争力;办好中南农机机电产品展示交易会、湖南省农业机械矿山机械电子陶瓷产品博览会等智能农机开放发展重大活动。
五、推动《规划》贯彻实施的保障措施
为强化《规划》贯彻实施,提出了5各方面的保障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落实省领导联系产业链(群)工作机制,建立农业机械化发展协调推进机制,统筹协调智能农机产业发展和具体措施的推进落实。
二是完善技术攻关和激励机制。加快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各方力量,协同开展“卡脖子”、“补短板”任务科研攻关,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
三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引导。在研发补助、金融、土地等方面对智能农机产业重大项目建设、示范应用推广、关键技术研发倾斜,推动智能农机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和成果落地。
四是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建立覆盖农业生产全过程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农机服务主体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建农机农事服务联合体,支持建设集中育秧、农机具存放以及农产品产地储藏、烘干、分等分级等设施和农机维修中心。
五是拓展农机装备推广应用机制。强化农机推广公益性定位,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构的能力建设;推行政府购买服务,鼓励农机科研推广人员与农机生产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技术合作,支持产学研单位与农机服务组织等广泛参与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