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工信人工智能〔2025〕325号
各市州、财政省直管县(市)工信部门、财政部门:
《深化“智赋万企”行动 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湖南省财政厅
2025年9月3日
深化“智赋万企”行动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化推进“智赋万企”行动工作要求,以场景应用为牵引,大力推进企业数字化改造,推动智能化设备和软件应用,全面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以深化“智赋万企”行动为抓手,以夯实数字基础设施为支撑,以推进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为方向,深化数字技术在制造业大规模普及应用,加快数据和安全双向赋能,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注入强劲动力。到2027年,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5%,全省工业大市和重点园区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改造全覆盖,数字赋能、管理创新步伐明显加快。
二、重点任务
(一)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1、提升智能算力供给。支持工业企业建设智算中心,鼓励重点地区和工业园区建设智算中心为企业提供算力服务,推动传统数据中心改造升级为智能计算中心。在严格落实国家关于算力基础设施布局要求的基础上,支持工业企业部署工业算力设备及面向特定场景的边缘计算设施。鼓励产学研合作开展工业算力创新应用部署,研发满足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的算法应用产品。支持全省算力调度和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和运营,鼓励企业利用算力平台对接资源方购买算力。
2、完善新型网络设施。鼓励工业企业内外网改造,支持工业企业建设5G独立专网,综合运用5G/5G-A、边缘计算、IPv6、时间敏感网络(TSN)等技术,部署新型工业路由器、交换机、网关、网管、标识中间件和算网一体化设备与系统。持续壮大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推动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和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支持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湖南分中心。开展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贯通”行动,支持链主企业建设运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防护能力建设,提升安全防护水平。
(二)推动产业“智改数转网联”
3、健全数字服务体系。省市协同对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基础和需求“建档立卡”,并进行动态评估和监测。推动服务商为数字化转型意向企业开展咨询诊断,提供“一企一策”数字化解决方案。持续更新省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生态供给资源池,培育一批数字化、智能化等领域解决方案供应商,鼓励供应商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优秀解决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单位建设深耕行业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促进先进生产方式推广普及。
4、“点线面”协同推进。“点”上培育数字化转型标杆。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企业的深度融合应用,持续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每年培育一批省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项目、“5G+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分级建设一批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深入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数字化转型贯标、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贯标(DCMM)。“线”上打造数字化供应链产业链。推动供应链龙头企业以商业订单为牵引构建数字化供应链体系,打造优势行业领域产业大脑和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一批供应链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形成一批高质量制造业数据集,赋能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上推进重点集群和园区数字化转型。在国家级和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核心承载园区等区域,加快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的规模化建设应用,推动万兆园区建设,加快重点集群数字化转型,促进资源在线化、产能柔性化。推动建设高标准数字园区,探索园区数字化整体提升路径。
(三)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和智能装备推广
5、推广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加快发展高性能智能芯片和传感器、智能机器人(含人形机器人)、智能移动终端、数字人等,培育一批人工智能终端产品;实施人工智能大模型建设计划,加强行业大模型的研发布局。开展“人工智能+制造”行动,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研发设计、中试验证、生产制造、营销服务、运营管理等环节的深度融合应用,打造一批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应用场景。鼓励省内龙头企业建设具身智能训练场。
6、加快智能装备部署应用。推广智能制造装备,重点推动装备制造业更新面向特定场景的智能成套生产线和柔性生产单元;电子信息制造业推进电子产品专用智能制造装备与自动化装配线集成应用;原材料制造业加快无人运输车辆等新型智能装备部署应用,推进催化裂化、冶炼等重大工艺装备智能化改造升级;消费品制造业推广面向柔性生产、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智能装备。梯度培育建设一批智能工厂,引导数字化水平较高的企业加快推进单机设备、制造单元、生产线、制造车间等智能化升级,持续建设一批智能工位、智能制造生产线(车间)和智能制造企业。
(四)推动软硬件更新和安全防护
7、推动基础软硬件一体化更新。推动重点产业链(集群)企业全面更新信息系统,重点推进计算整机、中央处理器(CPU)、图形处理器(GPU)、智能传感器、操作系统、数据库、办公软件等基础软硬件一体化迭代升级。鼓励省重点软件企业参与工业企业基础软硬件更新换代系统集成项目。加快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版次”软件产品、“首轮次”工程流片芯片、“首套件”基础电子元器件推广应用。加强软硬件耦合适配,重点推进上位机、工作站、实时数据库等基础软硬件一体化更新换代,全面更新智能操作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时序数据库、消息中间件等产品。
8、加快工业软件应用迭代。推动重点产业链(集群)企业全面更新换代研发设计(CAD、CAE、PLM)、资源管理(ERP)、生产运营(MES、QMS、WMS)等各类工业软件。鼓励企业应用部署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等工业操作系统。鼓励产业链龙头企业和工业软件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供需结对攻关、产学研联合攻关。遴选推广省级优秀工业软件、工业操作系统产品和应用解决方案,建成动态更新的优秀工业软件资源池。推动组建省工业软件产业创新联盟,加快建设工业软件专业园区和工业技术软件化创新中心。鼓励本省工业软件企业布局和参与开源项目建设,基于开源项目开发定制化产品。鼓励重点产业链(集群)龙头企业牵头建设工业软件中试验证平台。
9、提升工业信息安全防护能力。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安全深度行”、“工业信息安全服务月”、“铸网”攻防演练等活动,依托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协调机制平台,深入开展工业互联网安全分类分级管理和数据安全分类分级管理工作。建设省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监测平台,加强企业网络安全设备更新改造,推动部署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平台。加快建设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长沙),培育工业领域网络和数据安全服务机构资源池,打造网络和数据安全产业新高地。
三、支持措施
(一)支持开展评估诊断。支持各市州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组织服务商对具有数字化转型意向的工业企业开展诊断服务,省级财政对各市州购买诊断服务费用给予补贴,每家企业不超过2万元,已获得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资金支持的企业不重复纳入评估诊断。
(二)支持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推动新型研发机构、软件企业研发算法产品和数据产品,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满足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并推广应用的优秀算法产品、数据产品和人工智能高质量数据集,按项目投资额的20%给予支持,最高不超过100万元。支持通用大模型、行业大模型以及通用人工智能其他路径探索的应用研究,对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国家人工智能揭榜挂帅优胜单位,按项目投资额的30%给予支持,最高不超过300万元;对获评省级人工智能终端产品、省级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单位,按项目投资额的20%给予支持,最高不超过100万元。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对获评省级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应用场景的企业,按项目投资额的20%给予支持,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三)支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加快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对获评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企业,分别按项目投资额的30%、20%给予支持,最高不超过300万元、100万元。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对获评省级“5G+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的企业,按项目投资额的20%给予支持,最高不超过100万元。支持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对取得“互联网域名服务”许可证并投入解析服务运营的企业,按项目投资额的20%给予支持,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四)支持建设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培育专业化服务机构,对获评国家级、省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的单位,分别按项目投资额的30%、20%给予支持,最高不超过300万元、100万元。
(五)支持建设高标准数字园区。推动重点园区数字化转型,对获评国家级、省级数字园区的园区,分别按项目投资额的30%、20%给予支持,最高不超过300万元、100万元。
(六)支持争创国家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标杆。对获评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物联网赋能行业等国家级数字化典型案例的企业,以及入选“数据要素×工业制造”等国家级赛事奖项的企业,按项目投资额的30%给予支持,最高不超过300万元。对获评卓越级智能工厂的企业,按项目投资额的30%给予支持,最高不超过300万元;对通过国家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揭榜挂帅”项目验收的企业,按项目投资额的30%给予支持,最高不超过300万元。
省开展“智赋万企”行动工作专班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协调、调度,各地同步建立工作推进机制,研究制定具体措施,抓好重点任务落实。积极向金融机构推荐有融资需求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重点项目。组织开展供需对接会、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智能制造进园区等活动。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加强对“智赋万企”行动的政策支持,及时总结工作进展和成效,培育一批标杆企业及项目,推广典型经验和模式。
四、本方案自公布之日起实施,有效期3年。
相关链接:《深化“智赋万企”行动 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一图读懂《深化“智赋万企”行动 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