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工信提案函〔2024〕302号
刘导波委员:
您提出的《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产业集群,推动湖南科技创新高地》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以体系化方式壮大和培育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为主要抓手,全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决策部署和要求,出台湖南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十四五”发展规划、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管理办法、产业集群竞赛实施办法、集群发展促进组织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压实省市县三级大抓产业集群工作责任,构建世界级-国家级-省级产业集群梯度培育体系,突出企业、产业、产业链、产业生态“四个着力点”,推动全省产业集群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工程机械等4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向世界级集群跃升,先进能源材料、输变电装备等6个重点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积极争创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8个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15个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14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但诚如本提案所言,我省产业集群建设在顶层规划、核心竞争力、产业生态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尤其“4+6”先进制造业集群还普遍存在产值规模不大、龙头企业竞争力不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产品本地配套率较低、要素保障不足等短板弱项。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产业集群是我省加快构建“4×4”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目标,下一步,我厅将积极会同省发改、教育、科技、商务、金融办等各相关部门,认真吸纳提案所提建设性建议,结合部门职能职责,加强部门协调联动,采取更加务实有效的工作举措,推动湖南科技创新高地,促进产业集群建设与发展,加快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集群。
一、加强整体规划,进一步理顺产业集群建设发展多方关系。省委省政府将“4+6”先进制造业集群列为“三个高地”标志性工程之一进行重点打造,全力推动工程机械等4个国家集群加快向世界级集群跃升,输变电装备等6个重点省级集群争创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1、建立协调推进机制。落实省领导联系产业链(群)制度,由相关省领导和省直相关部门共同参与“4+6”先进制造业集群标志性工程建设工作。省工信厅牵头,会同相关市州工信局、集群核心承载园区、集群促进组织开展日常工作。集群所在7个市均建立工作协调推进机制,确保具体工作落实落地。省发改、科技、工信等部门将围绕打造“4+6”先进制造业集群,深入实施科技创新攻坚、产业集群提质、数实融合升级、基础设施提效等“四大行动”,抓好重点产业倍增计划,着力打造7个万亿级产业,壮大产业集群规模,持续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2、强化规划引领,压实工作责任,协同联动推进。省工信厅牵头制定了《打造“4+6”先进制造业集群标志性工程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要点,明确年度发展目标,确定培育壮大链主企业、统筹培育链上企业、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推动技术创新发展、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等9项重点任务,逐项明确牵头单位和责任部门,全省形成由工信牵头,各相关部门通力协作配合的工作格局。与此同时,省工信厅正着手开展全省产业集群建设与高质量发展思路研究,总结近年来我省产业集群建设发展成效,进一步分析面临的困难及问题,提出“十五五”时期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路径和举措,在此基础上科学编制我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十五五”发展规划。3、实施专题推进。召开“4+6”先进制造业集群标志性工程建设专题推进会,逐项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对《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要点明确的重点任务实行清单管理,明确责任人员和完成时限,由省工信厅定期开展日常调度,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4、实施专项督查。省委督查室对“三个高地”标志性工程建设工作进行专项督查,“4+6”先进制造业集群标志性工程建设工作是其重点督查事项之一。
二、协同全球研发中心建设,构建全球顶级创新链。省直相关部门将以实施支持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等“五大标志性工程”为总揽,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突破,以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目标,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为支撑,高质量引育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高效率转化一批高价值科技成果,以一流的开放创新生态和发展环境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动能,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产业集群,推动湖南科技创新高地。重点抓好以下工作:1、在科创平台建设方面。加快推进“4+4科创工程”,加强人才团队引进和科研任务布局。积极推动在湘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和发展,加快在湘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入列。系统梳理重点产业领域创新平台,加大培育支持力度,定向委托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为现代化产业发展提供战略性基础性支撑。深入推进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推动高新园区提质增效,加快构建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高标准规划建设湘江科学城,前瞻布局“算网大脑”、高重频超强激光与激光驱动加速器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量子测量、智能制造、控制网络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建设一批总部创新中心、中试基地、成果孵化中心和产业转化基地,建设一流科教融合协同创新体,打造世界级战略性新兴未来产业策源地。2、在成果转化应用方面,出台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协同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及单列管理、尽职免责等政策落地,进一步激发高校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活力。深化校地(园、企)合作机制,推动省层面与部属高校、市县(园区)与省内高校建立合作机制,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和比较优势学科,共建国家大学科技园、未来产业科技园、应用技术研究院(机构)等,布局概念验证中心、中试熟化基地等,校企合作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完善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依托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建设技术进场交易平台,定期梳理凝练、发布推介高校科技成果清单,组织开展投融资路演,为高校与投资机构架设“桥梁”。
三、搭平台、开放朋友圈,让产业集群在沃土中成长壮大。1、加快培育高水平产业集群发展促进组织,为集群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支持。近年来,我省在推进产业集群建设工作中,按照“一集群一促进组织”原则,共培育产业集群发展促进组织77个,这些专业服务产业集群建设发展的第三方法人组织在增进集群沟通交流、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市场互动、行业自律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加强对促进组织的工作指引和管理,省工信厅制定出台了《湖南省产业集群发展促进组织管理办法》,下一步将按照该办法的要求,引导促进组织积极当好集群发展方向的“领航员”、决策部署的“参谋员”、沟通交流的“联络员”、政企对接的“信息员”、协同创新的“协调员”、开放合作的“组织员”、自律发展的“监督员”等“七大员”,为集群内的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支持,促进产业集群内部协作交流。发挥促进组织“七大员”作用,为集群内的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品测试、市场调查、市场营销、市场拓展、开放合作等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2、做好融资服务,为集群内的企业提供融资担保、融资租赁、股权投资等方面支持。省金融办积极支持地方金融组织为先进制造业集群提供融资服务。一是进一步推动融资担保公司服务先进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性推出服务先进制造业的“科技担”“股保担”等系列担保产品,探索开展“担投贷联动”业务,实行“担+投+贷”的组合业务模式,推动设立湖南省科技融资担保公司。二是鼓励融资租赁公司支持制造业发展。通过融资租赁方式推动我省先进制造企业企业扩大销售额度、优化财务结构,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三是帮助企业获取股权融资。大力发展湘江基金小镇等私募基金聚集区,支持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投资先进制造业等科技创新型企业,实现快速发展。四是加大奖补力度。进一步鼓励和引导融资担保公司、融资租赁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投资服务制造业相关优质企业,对符合条件的机构按相关政策给予相应资本金补充、风险补偿、保费补贴和业务奖补等。3、加强人才培养,为集群内的企业提供人才培训、人才引进和人才交流等服务。省教育厅将围绕我省先进制造业发展需求,继续引导高校主动对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趋势动态,主动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大力支持先进制造业相关学科专业发展,推动我省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接产业链加强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鼓励我省高校与先进制造业领军骨干企业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引导和推动普通高校对接行业产业发展人才需求,充分利用行业企业教育资源,大力加强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积极探索育人新模式和新机制,为我省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产业集群贡献高校力量。省科技厅将制定吸引湘籍高层次产业创新人才和科研人才回湘发展的支持政策,大力支持引导湘商总部回归和海外优秀湘籍人才回归。实施“三尖”创新人才工程,引培高层次科技人才。优化学科设置,推动学科体系、技术体系、产业体系深度融合。深化产教融合,鼓励领军企业与高校共建一批现代产业学院,支持职业院校聚焦产业紧缺人才需求,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推动人才供给和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建设一批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完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培养更多先进制造领域的高素质工匠型技术技能人才。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4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