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工信提案函〔2024〕280号
高鸽子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创新推动产业链经济发展的建议》(第0349号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加快创新推动产业链经济发展是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重要路径,是全面落实“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加快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重要举措。你们提出的建议对我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部分建议我们已在工作中落实,部分建议我们将在后续工作中充分吸纳,我厅将会同省直相关部门持续推进和完善各项工作,大力推进产业链创新相关工作。
一、关于聚力“点上突破”
省工信厅会同省科技厅等围绕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等方面,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着力夯实产业基础。坚持锻长板、补短板、强基础,围绕国家所需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以重大创新攻关项目为抓手,聚焦工业“五基”,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累计承担国家工业强基、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36项,高阻尼桥梁橡胶隔震支座等关键技术打破国外垄断,服务港珠澳大桥、探月工程等重大项目;聚焦重点产业领域,主动对接国家任务,13家企业入围工信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和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重点任务揭榜名单。二是实施核心技术攻关。精准识别我省产业链“卡脖子”薄弱环节,连续三年滚动实施“十大技术攻关项目”,累计突破关键核心技术147项,授权专利267件,建设创新平台32个。其中,2023年“十大技术攻关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7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20.5%,突破8英寸SiC外延设备及工艺、算力网络融合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铝钪合金均匀性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三是实施制造业关键产品“揭榜挂帅”。聚焦国家有需要、湖南有优势的领域,发挥产业体系和市场优势,针对重点领域产业链供应链存在的“堵点”“卡点”,累计立项制造业关键产品攻关项目48个,已完成攻关投入15.5亿元,突破关键技术109项,研制了工程机械深度集成低成本轻量化电驱动关键部件,实现了高速列车智能控制系统全国产芯片软件替代,打破了集成电路装备用陶瓷手臂、PCB微钻用高均匀性硬质合金棒材国外垄断,解决了轨道交通、工程机械领域设计仿真CAE软件“卡脖子”问题。
下一阶段,我们将按照委员的建议,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一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创新研发全覆盖活动为统领,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关键技术攻关工程,滚动实施制造业关键产品“揭榜挂帅”项目,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二是深化科技成果转化。开展科技成果承接能力提升行动,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创新转型,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布局创建一批制造业中试平台基地。强化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推广,落实新产品奖励支持政策,打通产学研创新链价值链。三是完善产业链群共生发展生态。推动产业链群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组建一批产业链创新联合体,共建一批共性创新平台,实施一批协同创新项目,着力打造强韧、安全、自主和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
二、关于强化“链上协同”
省工信厅会同省科技厅等围绕加快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深化融合,促进产业协同水平持续提升,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实施重点产业倍增计划。筛选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工程机械、音视频、航天航空及北斗、先进钢铁材料、轨道交通装备、磁浮、新能源、现代石化、装配式建筑、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等重点产业链,按照一名省级领导牵头、一个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一个实体化专班落实的方式,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行业协会、领军企业、院士专家和金融机构共同参与,高位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目前,已经在12条产业链中明确了242家链主、链上重点企业和重点推进的294个重点项目,通过常态化调度,实行台账化清单化管理,细化问题协调交办机制,实质性推进重点产业链加快发展。二是开展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省工信厅等7部门联合印发《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制定发布全省“两优”清单,4月29日发布湖南省第一批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产品名录,相关产品覆盖设备更新七大领域、耐用消费品三大领域,包括1300多家企业、3000多种产品。开展政银企和产业对接,省工信厅会同人民银行湖南省分行共同主办“政策益万企”政银企融资暨产业对接活动,由银行推介金融产品、制造业企业推介优势产品,100家银行、担保、基金等金融机构和14个市州1000多家制造业企业现场对接,1.3万多家企业在线上对接。活动当日现场达成贷款融资意向100亿元、产品采购意向1亿元。三是加强创新平台赋能。省工信厅坚持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推进规模工业企业创新研发活动全覆盖,围绕“4×4”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起“1个国家级+11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76家国家级+139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加快“产学研”协同联动,优化要素配给,提升产业链联通效率。传统产业中,支持省内高校、企业布局创建首批省级新材料中试平台18个,着力打通新材料技术到产品转化“最后一公里”。优势产业中,发挥轨道交通装备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作用,突破了无线无源MEMS传感器、自复位液磁断路器等多项“卡脖子”关键共性技术。新兴产业中,发挥湖南作为北斗技术重要策源地作用,聚集了国内北斗产业80%以上的核心技术资源;信创产业进入全国第一方阵,“两芯一生态”成为国内信创主流技术路线。未来产业中,建成全国首个智能网联汽车预期功能安全测试基地,长沙是国内唯一拿到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四块国家级“牌照”的城市。四是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承接能力提升行动,推进“大校、大院、大企业”协同创新,举办校企合作“双进双转”活动,组织企业走进高校、高校专家团队走进企业,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创新转型。在全国率先出台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高端软件、首轮次工程流片芯片、首套件基础电子元器件等“五首”创新产品应用支持政策,5年共认定“五首”产品超千个,船用550kW抱轴式大功率永磁发电机等整体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下一阶段,我们将按照委员的建议,继续围绕产业链培育、设备更新及技术改造、产业合作对接等方面开展工作,强化部门合力、政策协同,不断积蓄发展动能,提升产业链整体实力。一是做好省领导联系产业链协调服务工作。统筹做好省领导联系的12条重点产业链(产业集群)协调服务,重点抓好我厅牵头组建工作专班的5条产业链,聚焦重点企业清单、项目清单和任务清单,强化台账化清单化管理,优化问题协调交办机制,加快推进我省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二是做好“两新”工作。全面落实国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对企业设备更新再贷款贴息和奖补资金支持,推动省级专项资金加大对设备更新支持力度,提升产业链发展能级。三是加强产业合作对接。充分利用世界计算大会、中非经贸博览会等展会平台,分行业分领域组织开展产业链供应链对接,着力推进政银企融资对接合作,持续推进产业链精准招商,促进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
三、关于注重“面上提升”
省工信厅会同省科技厅等聚焦规划引领,加快产业集群培育,持续完善产业链要素保障,主要开展了以下方面工作:一是强化规划引领。2021年省政府出台《湖南省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十四五”发展规划——湖南省制造强省建设“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动四大区域差异化协同发展,长株潭地区强化长沙龙头带动作用,共建世界级产业集群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洞庭湖地区,发挥临江临湖区位优势和湖南整体融入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桥头堡作用,积极发展与长株潭相衔接的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促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绿色发展;湘南地区充分发挥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平台功能,打造新兴产业承接带和科技产业配套基地;大湘西地区打造武陵山片区植物提取和中药材加工示范基地、全省重要的绿色生态食品和保健养生食品生产基地。二是培育产业集群。省工信厅坚持世界级、国家级、省级产业集群系统培育思路,实施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形成省、市、县三级大抓产业集群建设的强大合力,长沙工程机械等4个产业集群成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居全国第3位、中西部第1位,8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进入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梯次培育体系不断完善,系统编制“4+6”优势产业集群“一图四库一清单”、4个国家级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率先开展省级产业集群竞赛,截至目前,共培育创建15个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14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36个省级产业集群培育对象。通过政府引导推动建立77家集群发展促进组织,集群产业生态持续优化。三是推动“两重”工作。根据国省关于做好“两重”工作精神(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省工信厅前期已多次衔接国家有关部委,根据有关工作要求,全面梳理了我省有比较优势的12个领域,认真筛选了一批符合要求的重点项目,做实了项目基础和前期工作。四是加强要素保障。省科技厅聚焦“4×4”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高层次创新人才引培,实施“芙蓉计划”“三尖”创新人才工程,出台《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青年科技人才奋力打造青年科技湘军的若干措施》,出台“一事一议”引进顶尖人才的实施办法等政策,明确科技人才项目经费的20%可对个人生活进行补助。畅通成果转化,新建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县市区、行业工作站82家、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6家,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工作站县市覆盖率提升至76.7%。完善金融保障,全面推进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改革“增量、提质、扩面”,为6500多家科技型企业发放纯信用贷款超170亿元,有效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为超1040家企业兑现奖补资金近8亿元,有力支持企业创新。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委员的建议,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一是科学布局抓规划,扎实做好“十四五”规划实施效果评估,开展“十五五”规划编制前期研究工作,谋划推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二是做强做大抓集群,推动4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向世界级集群跃升,6个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向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跃升,重点支持先进能源材料、输变电装备、先进硬质材料等产业集群参加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培育一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三是抓好“两重”工作。配合省直有关部门,着力推荐一批优势项目进入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超长期特别国债笼子,推动更多项目在我省布局。四是培育动能抓保障。以高能级平台建设为抓手、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突破、以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目标,大力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积极抢占产业、技术、人才、平台制高点,着力补短板、锻长板、促畅通、优生态,推动构建灵活高效、强韧安全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感谢高鸽子等委员对我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4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