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工信提案函〔2024〕135号
省科技厅:
民建省委会提出的《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助力我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收悉。经研究,现将我厅会办意见函告如下:
近年来,我厅坚持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以推进规模工业企业创新研发活动全覆盖为主线,完善创新平台系统,加快创新产品攻关,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提供了坚实支撑。
一是深入推进规模工业企业创新研发活动全覆盖。系统谋划创新全覆盖五年工作计划,召开全省创新全覆盖工作推进大会,会同8个省直单位协同推进创新全覆盖工作。建立省市交流机制,指导各市州相继出台工作计划方案,层层动员部署,层层分解任务,层层传导压力。举办湖南省100项重点工业新产品发布暨“创新全覆盖 赋智深度行”活动启动仪式,指导各市州先后开展质量品牌训练营、创新产品服务对接等活动200余场,在全省掀起了创新全覆盖工作热潮,企业创新活力持续迸发,自主创新能力有效提升。
二是大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工业“五基”,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承担国家工业强基、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36项,高阻尼桥梁橡胶隔震支座等关键技术打破国外垄断,服务港珠澳大桥、探月工程等重大项目。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13家企业入围工信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和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重点任务揭榜名单,4个项目获批国家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重大攻关项目。探索运用“揭榜挂帅”“赛马”方式,实施湖南省制造业关键产品攻关项目48个,打造了全球最大的盾构机主轴承工况模拟试验台,解决了大型低速重载主轴承难以验证的世界性难题,打破了PCB微钻硬质合金棒材国外垄断,在高速列车控制与诊断技术、国产高性能DSP内核技术等“卡脖子”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
三是持续优化创新平台体系。从区域、行业、企业层面着手,着力构建多类型多层次制造业创新平台。区域层面,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建设取得新成果,基于车路协同和自动驾驶技术应用场景的智能网联云控技术取得突破,出行规划、交通预警分析等数字出行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行业层面,构建了“1家国家级+10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发展格局,新增布局创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4个,国家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连续两年考评优秀,3项先进制造工艺取得重大突破,4项新制式产品研制成功。企业层面,累计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392家、省级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74家、企业“六有”研发机构986家,逐步构建起覆盖全面的企业技术创新基础支撑网络。
四是着力开展创新成果产业化攻坚。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承接能力提升行动,与国防科大、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8所省内高校建立了科技成果产业化联系机制,举办校企合作“双进双转”活动,组织走进中南大学首场产业创新对接活动,200余家企业走进中南大学,现场签约成果转化项目成交金额达2.3亿元。先后出台“五首”创新产品应用支持政策,5年共认定“五首”产品超千个,船用550kW抱轴式大功率永磁发电机整体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麒麟信安云服务器操作系统、迈曦工程CAE仿真分析软件突破国外“卡脖子”技术封锁。
下一步,我厅将认真吸取民建省委会的意见建议,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着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助力我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一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创新研发全覆盖活动为统领,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关键技术攻关工程,滚动实施制造业关键产品“揭榜挂帅”项目,全力创建国家工程机械制造业创新中心。二是完善产业链群共生发展生态。推动产业链群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组建一批产业链创新联合体,共建一批共性创新平台,实施一批协同创新项目,着力打造强韧、安全、自主和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三是深化科技成果转化。开展校企合作“双进双转”活动,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创新转型。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布局创建一批制造业中试平台基地。强化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推广,落实“五首”产品奖励支持政策。四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围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大力实施产业培塑行动和重点产业倍增计划,重点做好人工智能、生命工程、量子科技、前沿材料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加快标准制定,加强技术研发,为形成新质生产力预留更多空间。
以上意见供你单位统一答复提案者时参考。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4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