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工信提案函〔2023〕316号
民建湖南省委会:
你们提出的《以双碳目标为引领,推进我省制造业低碳化转型》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意见答复如下:
一、我省制造业低碳化转型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我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部署,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坚持以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主线,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抓手,深入开展制造业绿色低碳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工业节能降碳,制造业低碳化转型取得积极成效。
(一)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一是认真编制碳达峰实施方案。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成立了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由省发改委统一协调,编制形成了“1+N”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在制造业领域,由我厅牵头,对全省工业领域重点行业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印发出台了《湖南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了行业达峰目标和路径,同时,形成了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4个分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指导我省传统产业碳达峰工作的开展。二是加强双碳“六库”建设。省发改委牵头成立了“湖南省碳达峰碳中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充分发挥专家的智力支撑作用,积极参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重大问题基础研究、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应用,目前正在积极推进碳达峰城市和碳达峰园区试点工作。我厅积极推进“六库”建设。成立了“湖南省工业领域碳达峰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了“双碳”专家库。搜集汇总了192个重大碳达峰碳中和项目,建立了“双碳”项目库。完成钢铁、建材、石化、有色、消费品、装备、电子、大数据等行业411项技术清单的征集工作,建立了“双碳”技术库。完成了工业领域重点行业85项问题清单的征集工作,建立了“双碳”问题库。完成了国家、省级出台碳达峰文件的汇总,建立了“双碳”政策库。目前正在积极推进数据库的建设和工业碳减排标杆企业的创建。
(二)全面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一是强化绿色制造顶层设计。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制造业绿色发展。2022年3月1日,在全国率先施行《湖南省先进制造业促进条例》,明确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节能监察和节能诊断,推广绿色设计、绿色制造和清洁生产,加快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构造绿色制造体系,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支持企业、园区、行业间合作开展绿色制造技术改造,发展绿色循环经济。”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制度保证。我厅先后出台了《湖南省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管理办法》、《湖南省绿色设计产品评价管理办法》、《湖南省政府采购两型(绿色)产品首购办法》等法律和规范性文件,编制印发了《湖南省工业绿色“十四五”发展规划》和《湖南省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方案》,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谋篇布局。二是工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截止2022年年底,全省已累计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136家,绿色园区13家,绿色设计产品122个,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16家,绿色制造体系培育工作均排名全国前列。累计创建省级绿色工厂358家、绿色园区43家、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19家、绿色设计产品108个。争取国家绿色供应链资金4.2亿元,投入省级制造强省财政引导资金1.66亿元,以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设计产品和绿色供应链为支撑的绿色制造体系正在逐步完善。积极推进工业领域清洁生产工作,我厅牵头完成了1676家工业企业自愿性清洁生产,省生态环境厅牵头完成了2000余家工业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为我省生态环境的改善作出了较大贡献。
(三)持续深入推进工业节能降耗。“十三五”期间,我省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7.5%,提前1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2021、2022年,我省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4.6%、7.8%,累计已完成“十四五”目标进度的79.28%。一是加强政策引导。2022年3月,省发改委会同省工信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市场监管局出台了《关于切实做好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工作的实施意见》,强调推广先进成熟共性低碳技术,开展前沿低碳技术攻关,鼓励建立体系化、任务化创新联合体,共建绿色低碳产业生态,打造绿色制造体系,加强低碳示范引领。二是推进落后产能退出。我厅牵头每年动态管理年耗能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274家,发挥节能监察监督保障作用,依据强制性节能标准,推动重点行业阶梯电价政策的实行和落后产能的退出。三是全面推进节能监察。省发改委组织对存量“两高”项目能效水平、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意见落实情况等进行现场节能监察。我厅严格执行节能法律、法规及有关强制性政策、标准,聚焦工业高耗能高排放行业,高耗能设备生产和使用环节等重点领域,加强综合评估和动态监测,对全省重点用能企业实现节能监察“全覆盖”。四是积极推进节能诊断。近年来,我厅共组织61家节能诊断服务机构完成了548家企业的节能诊断任务,提出了1729条节能建议和措施,全部实施后每年可产生55万吨标准煤的节能效果,实现经济效益近5亿元。同时,我厅依托“湖南省重点企业能耗数据监测智慧云平台”,加强对能耗在10000吨标煤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能耗数据开展监测分析,及时掌握全省重点领域能耗情况,并提出针对性改进工作建议。五是推广节能“三新”项目。我厅在全省广泛征集节能“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目前已编制完成104项推广目录。大力开展节能宣传“进园区、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活动,提升了全社会节能意识。推荐的远大锅炉低品位烟气余热深度回收技术、湘潭电机永磁同步电动机等11项技术装备和产品分别纳入工信部工业节能技术、信息化领域节能技术和高效节能装备和产品目录。六是开展工业节水减排工作。我厅联合省水利厅对列入全省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的企业开展节水调研,分析节水潜力,指导企业推进节水技术改造、废水资源化利用,已在全省评选出71家节水型企业。
(四)大力推动建立和完善碳交易标准规则体系。自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以来,经过第一个履约周期的建设和运行,全国碳市场已经建立起基本的框架制度,打通了各关键流程环节,初步发挥了碳价发现机制作用,有效提升了企业减排温室气体和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意识和能力。目前,全国碳市场运行的主要立法依据是部门规章《碳排放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以及《碳排放权登记管理规划(试行)》《碳排放权交易管理规划(试行)》《碳排放权结算管理规划(试行)》等规范性文件。国家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建设和运行了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正持续推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的出台,同时推进完善相关的配套制度和相关的技术规范。按照国家的要求,我省统一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近年来,省生态环境厅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领会建设全国碳市场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认识,狠抓工作落实,以数据质量管理为重点,加快完善制度机制建设,建立健全了碳市场数据质量日常管理机制。同时,引导控排企业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有序推进重点企业碳排放报告与核查机制,引导重点企业对标建立碳排放报告和信息披露制度。在碳金融方面,2022年8月,我省湘潭市成功入选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通过试点建设工作,将推动我省建成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努力实现资金、人才、技术、信息、数据等各类要素资源向气候投资领域初步聚焦,达到气候投融资试点示范作用明显、金融机构积极响应、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目标效果。
(五)积极推动绿色低碳节能标准制定。近年来,结合和依托现有的绿色制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我厅先后制定了《烧结墙体材料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和《硬质合金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等一批节能地方标准,为我省工业双碳工作的实施提供了标准依据。同时,我厅积极鼓励支持企业、行业协会参与地方标准制定和修订,鼓励支持企业和行业协会制定联盟或团体性标准,促进了我省工业技术标准化和标准产业化。加大标准的宣贯力度,发挥标准的引领作用。强化标准实施,建立了企业绿色制造标准自我声明制度推进标准实施效果评价。目前,我厅正在积极推进绿色设计产品标准制定,已有164个标准列入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标准出台计划,80个团体标准纳入标准清单。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你们从构建以低碳服务平台、人才智库、示范工程、服务体系为支撑,协同推进大脑枢纽、人才磁石、产业名片、源头活水等四位一体发展提出的“以双碳目标为引领推进我省制造业低碳化转型”的提案,对深入推进我省双碳工作具有重要的积极的意义。下一步,在汲取建议的基础上,我们将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全面推动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为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积极贡献力量。
(一)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一是牵头抓好制造业碳达峰工作,制定实施任务分工计划,及时总结经验,扎实推进各项具体工作落实。二是落实工业领域以及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鼓励企业因地制宜积极研究低碳发展路线,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分业施策、持续推进,全力推进制造业实现碳达峰。三是推进重大低碳技术、工艺、装备创新突破和改造应用,以技术工艺革新、生产流程再造促进制造业减碳去碳。四是深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建立数字化碳管理体系,全面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赋能工业绿色化。五是强化节能监察和节能诊断“双轮驱动”,聚集重点企业、重点用能设备,加强节能监察和节能诊断成果运用。六是认定推广一批碳达峰试点园区和一批碳减排示范企业,通过示范工程引领行业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
(二)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一是积极贯彻落实《湖南省工业绿色“十四五”发展规划》和《湖南省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方案(2022-2025年)》,加快推动制造业全面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快绿色标准制定和实施,探索建立工业产品碳足迹计算和碳标签认证体系,加快能耗限额、产品设备能效等节能地方标准的制修订。三是统筹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继续深入开展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绿色供应商认定和绿色设计产品创建。四是积极促进中小企业全面绿色低碳发展,重点在绿色低碳领域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产品,为工业降碳提供产业支撑。五是充分发挥绿色低碳产品和装备在推进双碳工作中的核心支撑作用,全面提升绿色低碳产品在能源、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领域的供给能力,引导绿色食品、绿色家居、绿色服装等领域的绿色消费。
(三)积极培育绿色低碳产业。聚焦我省优势产业领域,巩固提升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领先优势,加快推进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培育壮大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现代石化、生物医药、通用航空等新兴产业,发展和布局先进储能、氢能、新材料、智能网联汽车、节能环保、新能源及电力装备等绿色低碳产业。
(四)推进绿色低碳平台建设。重点推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协作、上下游协同的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创新体系。支持在可再生能源、新材料、高效清洁发电等领域布局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中试基地。鼓励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组建碳达峰碳中和研发机构。支持省内高等院校、职业学院加强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学科建设。
(五)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成果转化。积极推进“政产学研用金服”深度融合,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交易和服务机制,建设低碳技术领域专业孵化器、创业创新基地,加快绿色低碳科技成果转化。定期发布绿色低碳技术推广目录,组织制定技术推广方案和供需对接指南,促进先进适用的工业绿色低碳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产业化和推广应用。围绕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实施生产工艺深度脱碳、工业流程再造、电气化改造、碳捕集利用封存等技术示范工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技术案例。
(六)构建金融支持长效机制。积极发展绿色信贷、能效信贷,合理降低企业融资综合成本。鼓励企业发行中长期绿色债券,支持绿色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现代石化等行业绿色低碳金融产品。加强绿色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鼓励将保险资金投向绿色企业和项目。鼓励社会资本设立工业绿色发展基金。
(七)构建绿色低碳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提升推进制造业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特色和优势,在注重发挥传统人才积淀优势的基础上,加快构建与新发展环境相适应的人才体系。
感谢你们对我省制造业低碳化转型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3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