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0172号提案的答复

  • 索引号:430S00/2023-082459
  • 题裁分类:
  • 发布机构:
  • 发文日期:2023-06-12 09:03
  • 主题分类:
  • 主题词:
  • 名称: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0172号提案的答复

湘工信提案函〔2023〕311号


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员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推动我省供应链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意见答复如下:
    一、我省工业绿色发展取得的成效
    “十三五”以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扎实推进工业领域绿色制造、产业结构调整、低碳发展、节能降耗、数字转型等重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高度重视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一是强化绿色制造顶层设计。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工业绿色发展工作。2022年3月1日,在全国率先施行《湖南省先进制造业促进条例》,明确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节能监察和节能诊断,推广绿色设计、绿色制造和清洁生产,加快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构造绿色制造体系,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支持企业、园区、行业间合作开展绿色制造技术改造,发展绿色循环经济。”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制度保证。我厅先后出台了《湖南省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管理办法》、《湖南省绿色设计产品评价管理办法》、《湖南省政府采购两型(绿色)产品首购办法》等法律和规范性文件,编制印发了《湖南省工业绿色“十四五”发展规划》和《湖南省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方案》,省发改委印发实施了《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湖南)数字化低碳化发展规划》、《湖南省数据中心和5G等新型基础设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一揽子政策,并认真组织实施,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谋篇布局。二是工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截止2022年年底,全省已累计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136家,绿色园区13家,绿色设计产品122个,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16家,绿色制造体系培育工作均排名全国前列。累计创建省级绿色工厂358家、绿色园区43家、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19家、绿色设计产品108个,164个标准列入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标准出台计划,80个团体标准纳入标准清单。争取国家绿色供应链资金4.2亿元,投入省级制造强省财政引导资金1.66亿元,以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设计产品和绿色供应链为支撑的绿色制造体系正在逐步完善。积极推进工业领域清洁生产工作,出台了《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办法》,我厅牵头完成了1676家工业企业自愿性清洁生产,省生态环境厅牵头完成了2000余家工业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为我省生态环境的改善作出了较大贡献。
    (二)持续优化升级工业产业结构。一是积极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成功打造装备制造、消费品、材料3个万亿行业以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15个千亿产业。长沙工程机械、株洲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集群在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中胜出,三大产业集群正逐步走向中高端。“十三五”期间,全省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11.7%。二是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制定发布了《关于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的实施意见》,公告完成落后产能退出企业共2724家。查处“地条钢”企业24家,淘汰粗钢产能约500万吨。关闭粘土砖厂2107家、石灰土窑372家,淘汰轮窑企业94家。沿江化工企业搬迁改造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一批安全环保达标、市场竞争力较强的沿江化工企业搬迁入园,彻底消除56家沿江化工企业对“一江一湖四水”的环境污染风险,有效破解了“化工围江”的问题,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腾出了发展空间。三是积极推进“散乱污”企业整治。出台了整治工作方案,建立了联席会议工作制度,累计完成整治“散乱污”企业3675家。株洲清水塘、娄底锡矿山等湘江流域五大重点区域实现绿色搬迁和升级改造,正逐步推动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调整。
    (三)以双碳工作为牵引推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一是认真编制碳达峰实施方案。落实中央和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工作部署,认真研究了我省工业领域重点行业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情况,对全省工业领域达峰目标、路径进行了分析,形成了《湖南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和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4个行业以及数据中心和5G等碳达峰实施方案,并印发全省实施。二是建立“双碳”工作“六库”。省发改委牵头成立了“湖南省碳达峰碳中和专家咨询委员会”,我厅牵头成立了“湖南省工业领域碳达峰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了“双碳”专家库。搜集汇总了192个重大碳达峰碳中和项目,建立了“双碳”项目库。完成钢铁、建材、石化、有色、消费品、装备、电子、大数据等行业411项技术清单的征集工作,建立了“双碳”技术库。完成工业领域重点行业85项问题清单的征集工作,建立了“双碳”问题库。完成了国家级、省级出台碳达峰文件的汇总工作,建立了“双碳”政策库。目前正在积极推进数据库的建设。三是积极推进低碳产业发展。聚焦我省优势产业集群,围绕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巩固工程机械、轨道交通、中小航空发动机产业,建设和培育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现代石化、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省委省政府正在加快推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我厅目前已出台了《湖南省新能源与节能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湖南省环境治理技术及应用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积极打造节能环保新能源产业集群,推动构建以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主导、环境治理服务为支撑、创新要素协同推进的新型环境治理产业发展体系。
    (四)持续推进工业节能降耗。“十三五”期间,全省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7.5%,提前1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2021、2022年,全省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4.6%、7.8%,累计已完成“十四五”目标进度的79.28%。一是依法利用能耗标准推进落后产能退出。动态管理年耗能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274家,发挥节能监察监督保障作用,依据强制性节能标准,推动重点行业阶梯电价政策的实行和落后产能的退出。二是全面推进节能监察。省发改委组织对存量“两高”项目能效水平、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意见落实情况等进行现场节能监察。我厅严格执行节能法律、法规及有关强制性政策、标准,聚焦工业高耗能高排放行业,高耗能设备生产和使用环节等重点领域,加强综合评估和动态监测,对全省重点用能企业实现节能监察“全覆盖”。“十三五”以来,我厅共出动节能监察人员500余人次,共监察企业1767家,对208家违规企业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书,查出淘汰落后设备4.5万台。三是积极推进节能诊断。近年来,我厅共组织61家节能诊断服务机构完成了548家企业的节能诊断任务,提出了1729条节能建议和措施,全部实施后每年可产生55万吨标准煤的节能效果,实现经济效益近5亿元。同时,我厅依托“湖南省重点企业能耗数据监测智慧云平台”,加强对能耗在10000吨标煤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能耗数据开展监测分析,及时掌握全省重点领域能耗情况,并提出针对性改进工作建议。四是推广节能“三新”项目。我厅在全省广泛征集节能“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目前已编制完成104项推广目录。大力开展节能宣传“进园区、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活动,提升了全社会节能意识。推荐的远大锅炉低品位烟气余热深度回收技术、湘潭电机永磁同步电动机等11项技术装备和产品分别纳入工信部工业节能技术、信息化领域节能技术和高效节能装备和产品目录。五是开展工业节水减排工作。我厅联合省水利厅对列入全省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的企业开展节水调研,分析节水潜力,指导企业推进节水技术改造、废水资源化利用,已在全省评选出71家节水型企业。
    (五)加速生产方式数字化转型。一是研究制定系列政策措施。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就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快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我厅联合省工商联、省国资委印发《湖南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2022-2024年)》,明确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具体目标和重点任务。今年3月,我厅正式开启“智赋万企”行动,正在积极加速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二是大力推动重大平台落地。全力推进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示范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创建,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国家级平台。中电互联的“中电云网BachOS〈巴赫OS〉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2022年国家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了我省本土培育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重大突破。积极争取国家级智库研究机构在湖南落地,中国信通院中南基地落户长沙经开区,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湖南分院和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湖南分中心落户湘江新区。三是深入推进重点行业数字化攻坚。2021、2022年分两批培育认定20家湖南省“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在新能源、装备、矿山、电子信息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典型工业应用场景。2021年以来,在全省组织实施了1095个制造业数字化改造、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升级重点项目,总投资超过490亿元,以重点项目为牵引加快了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四是持续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全省现有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50个,2019以来,我厅分四批认定了64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涵盖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电子信息、原材料等多个行业领域,全省主要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工业设备已超过520万台(套),已累计推动51.15万家企业上云、2.53万家企业上平台。五是构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优质生态。我厅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在产业集群的融合应用,指导长沙经开区建设湖南省首个“5G+工业互联网”先导区。在工信部的指导支持下,我厅成功举办4次世界计算大会,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成为大会焦点。2020年起连续三年成功举办全国工业APP和信息消费大赛。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针对你们提出的关于推动我省供应链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的建议,我厅将联合省直有关单位加强研究,认真汲取建议的内容并组织好实施。
    一是持续强化工业节能监察。聚焦重点企业、重点用能设备,加强节能法律法规和强制性节能标准执行情况监督检查,依法依规查处违法用能行为。综合运用行政处罚、信用监管、阶梯电价等政策措施,推进合理用能、科学用能。全面实施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审计,加强节能诊断及成果运用,鼓励企业在合同能源管理、能源托管等进行数字化改造。支持以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等为代表产业链龙头企业,在供应链整合、创新低碳管理等关键领域发挥引领作用,建设和实施数据支撑、网络共享、智能协作系统,构建涵盖采购、生产、营销、物流、回收等环节的绿色供应链。
    二是深入推进工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持续开展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和绿色设计产品创建,深入实施清洁生产,打造一批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示范单位。持续推动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巩固提升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空发动机及航空航天装备等优势产业集群国际先进地位。着力打造一批参与国际竞争的世界级产业集群和具有影响力的国家级产业集群,发挥重点企业绿色建设示范的“领头羊”作用,充分利用绿博会、地球日、节能宣传周等大型活动和平台,大力推广绿色发展的成熟经验,推动我省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三是推动打造绿色供应链生态圈。我们将加强以绿色数据中心为核心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统筹绿色低碳基础数据和工业大数据资源,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推动数据汇聚、共享和应用。探索建设碳达峰碳中和综合服务平台,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基础数据库,深化重点行业碳排放实时监测,整合先进实用绿色低碳技术供应商、绿色金融服务机构和需求企业三方资源,实现资技术、资金、项目精准对接。争取创建更多的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企业,为今后打造绿色制造示范城市打下基础。
    四是积极推动工业数字绿色赋能。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领域,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建设一批显著改善生产和服务能力的数字化示范应用工程,形成一批可推广的场景应用模式。依托各行业主管部门政务信息系统建设,不断提升管理平台在各领域覆盖广度和深度,以管理智能化倒逼生产服务数字化融合应用转型。在数字化等重点领域争取和新增布局一批国省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
    感谢你们对我省工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3年5月26日


主办单位: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4300000013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新韶路467号    邮编:410004
备案号:湘ICP备10004984号-4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值班电话(24小时):0731-88955310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530号

  • 信访问题服务电话:0731-88955363 (工作日上午8:00-12:00,下午3:00-6:00)

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0172号提案的答复

29457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