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工信提案〔2022〕273号
杨洪明等3位委员:
您们提出的《搭建新能源装备产业链图谱大数据平台,助力培塑我省绿色低碳制造业新优势》收悉,现答复如下:
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产业,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和关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的重要举措。我省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基础好、产业链较为完善、部分细分领域行业领先,加快新能源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根本性、基础性、战略性意义。
您们的提案深入分析了我省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定制化打造产业链图谱大数据平台、完善产业政策和市场商业模式、加大科研创新支持力度等三项措施,符合国家政策方向,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我们在编制《湖南省“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湖南省新能源与节能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湖南省强化“三力”支撑规划(2022—2025年)》等文件时予以了充分吸纳,并为下一步建设湖南工业数据云平台、能源大数据监测预警平台和碳资产管理平台等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借鉴。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型能源及电力装备产业的发展,新型能源及电力装备产业链(集群)是省委省政府重点支持打造的优势产业链(集群),建立了省领导联系产业链(集群)、“八个一”工作推进机制。省人民政府印发的《湖南省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十四五”发展规划---湖南省制造强省建设“十四五”发展规划》、《湖南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都已经将新型能源及电力装备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纳入了规划。目前,全省新型能源及电力装备产业已形成了门类齐全、规模较大、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2021年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风电、光伏、智能电网、储能等新能源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全省新型能源及电力装备产业实现快速增长,行业1004家规模以上企业完成营收2178亿元,同比增长17.5%,高于全省规模工业营收增速2.6个百分点。全行业发展形成以下优势特点。
一是产业基础较为雄厚。我省新型能源及电力装备产业已形成以智能电网装备、风力发电装备、光伏发电装备为核心的千亿级产业集群,行业拥有上市企业16家,占全省上市企业总数的13%,涌现出特变电工衡变公司、中车风电、三一重能、威胜集团、金杯电工、长高高压、长缆科技等一批具有行业竞争力的企业。
二是细分领域优势突出。智能电网装备发展势头强劲,形成了智能输电、变电、配电、调度、用电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是国内最大的输变电产业集群之一,相关企业达到300余家,特高压变压器、电抗器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5%,高压隔离开关及接地开关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8%,扁线电磁线产量居国内第一位,35千伏及以下电缆附件、110千伏级以上高压超高压电缆附件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3%和20%,能源智能计量装备市场占有率超过20%。风力发电装备链条完整,是全国为数不多拥有强大产业链综合配套能力和永磁直驱、半直驱永磁同步、双馈异步三种技术路线研究及生产能力的省份,具备功率从1.5MW到10MW全覆盖、高低风速产品全覆盖和陆海风电研发能力,省内主机企业的本地配套率达90%以上,2020年中车风电、三一重能风电装机容量位居全球第9、第10位,时代新材风电叶片制造规模位居国内第二,中车株洲电机风力发电机国内海上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飞沃新能源风电叶片预埋螺套在全球风电紧固件占据70%以上的市场份额。光伏制造装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太阳能光伏电池制造装备在全国名列前茅,国内市场占有率领先,威胜能源入选国家智能光伏试点示范企业。
三是产业集聚态势明显。形成了衡阳高新区、长沙高新区、株洲高新区、湘潭高新区等四个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集聚区。衡阳高新区是国家输变电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以特变电工衡变公司为引领,集聚了一批输配电配套企业。长沙高新区是国家科技部电力智能控制与设备创新型产业集群,集聚了威胜集团、华自科技、金杯电工等一批上市企业,规模以上相关企业近100家。株洲高新区以中车株洲所风电事业部风电整机企业为引领,有中车株洲电机、时代新材、时代电气等风电领域关键零部件企业,规模以上相关企业50余家。湘潭高新区是国家新能源装备制造高技术产业基地,以湘电集团、哈电风能为龙头,集聚规模以上相关企业60余家,基本形成“主机制造+零配件制造+开发+服务”完整的风电产业链条。
四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拥有世界一流的特高压变压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能源风力发电机研发(实验)中心,国家风电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光伏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技术载体34家,省级技术载体58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个。主持及参与制定国家及以上标准218项、行业及地方标准117项,拥有有效发明专利超过2300件,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34项,省部级科技奖励80项。
五是转型升级成效显著。新型能源及电力装备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水平不断提升,拥有5家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7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14个智能制造示范车间、18家国家级绿色工厂,重点企业逐步向系统集成和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正如您们所说,湖南省新型能源及电力装备产业存在整体规模不大、产业链存在短板环节、“卡脖子”环节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围绕短板痛点,根据你们的建议,扎实采取以下举措,推进新型能源及电力装备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一、在定制化打造产业链图谱大数据平台方面
省工信厅印发了《湖南省新型能源及电力装备产业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编制了产业链全景图、现状图、重点企业库和重点项目库。产业链全景图全面梳理了国内外新型能源电力装备产业链各环节主要企业、龙头企业、专业园区、国家级平台,各主要地区光伏装备、风电装备、燃气装备、智能电网装备、核电装备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和产品分布情况。产业链现状图全面梳理了湖南省光伏装备、风电装备、核电装备、生物质能装备、燃气装备、充电桩装备、智能电网装备产业链各环节情况,明确了所需突破的关键环节、短板环节。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湖南工业数据云”大数据平台,逐步将新型能源及电力装备产业链相关情况融入大数据平台,进一步明确产业链关键环节、短板环节。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支持开展产业链企业生产用电情况分析,辅助决策分析新能源装备产业链各行业发展阶段和趋势,为各类企业提供用能在线监测、节能等方面的用电增值服务。
二、在完善产业政策和市场商业模式方面
一是完善新能源发电消纳管理政策。“十三五”期间,湖南电力交易中心组织召开“减弃扩需”“扩需增发”专场交易,优化利用清洁能源,扩大省内用电需求:充分利用跨省联络通道外送能力,向省外售出部分富裕风电水电,促进清洁能源电量消纳,最大限度地减少弃风弃水损失。当前,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按照政府要求,正在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电力市场,支持包括新能源和储能参与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等电力交易市场。同时,根据国家政策要求,支撑省能源主管部门尽快明确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储能的商业模式和充放电价格,推动储能产业发展。
二是强化产业运行监测。加强对新型能源及电力装备产业链相关企业的日常监测调度,了解掌握企业发展运行动态,及时研判行业发展态势,动态调整产业链现状图,有针对性的向省委省政府提出行业支持政策建议。
三、在加大科研创新支持力度方面
一是推进创新平台建设。落实《关于营造更好环境支持研发 促进科技型企业增量提质的实施方案(2022-2025年)》、“十四五”加大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行动计划等科技创新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创新平台建设。采用“运营公司+产业创新联盟”的发展模式,推动衡阳建设国家级输变电产业创新中心;加大对海上风力发电技术与检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光伏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基础研究平台的支持力度,重点研发消纳高比例新能源的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灵活交流输电技术,支持节能降碳关键技术装备和防爆型储能关键技术装备研制。
二是加强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大规模储能系统支撑电网安全高效运行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入围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深海风电输变电核心技术纳入“2022年湖南省十大技术攻关项目”。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智能电网、风电、光伏、储能等相关领域的“卡脖子”技术及零部件短板环节,在全省范围开展“卡脖子”技术、“杀手锏”技术、“反遏制”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四张清单梳理工作,摸清我省电力装备领域的研发现状和主攻方向,形成电力装备产业链急需突破的核心技术清单,通过开展技术攻关“揭榜挂帅”工作,集中优势科研力量,实施一批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不断打破电力装备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加大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奖励支持,对于成功研制国际领先或填补国内空白的重大技术装备,给与奖励。
三是加快培育优质企业。目前全省新型能源及电力产业链拥有32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下一步我们将大力推进产业发展“万千百”工程实施,在输变电装备、风电装备、太阳能发电、储能等领域培育一批集产品研发、生产制造、系统成套、工程建设与运营服务于一体的工程总承包商,建设具有生态主导力、国际竞争力的领航企业;支持“小巨人”企业成长为国际市场领先的单项冠军企业;引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为国内市场领先的“小巨人”企业。深入推进科技型企业“十百千万”培育工程,力争今年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双双净增1000家以上。畅通梯度培育机制,依托双创载体、创新创业大赛,大力孵化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通过奖励激励、高企百强评价等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做大做强。
感谢您对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2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