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工信提案〔2022〕268号
马晓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我省电力装备产业向绿色化、智慧化转型升级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电力装备是实现能源安全稳定供给和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正如您所说,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将加速能源的转型和结构调整,为电力装备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我省电力装备产业发展基础好、产业链较为完善、部分细分领域行业领先,加快电力装备产业向绿色化、智慧化转型升级,对加快推进电力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根本性、基础性、战略性意义。
一、强化顶层设计、加强规划引领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电力装备产业的发展,新型能源及电力装备产业链(集群)是省委省政府重点支持打造的优势产业链(集群),建立了省领导联系产业链(集群)、“八个一”工作推进机制。省人民政府印发的《湖南省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十四五”发展规划---湖南省制造强省建设“十四五”发展规划》、《湖南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都已经将电力装备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纳入了规划,促进电力装备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和重点产品推广应用,推动形成产业链条完备、集聚程度高、规模效应突出的优势产业集群。省工信厅印发了《湖南省新型能源及电力装备产业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编制了产业链全景图、路线图、重点企业库和重点项目库,明确了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保障措施,提出要加快行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升级。目前,全行业拥有5家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7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14个智能制造示范车间、18家国家级绿色工厂,重点企业逐步向系统集成和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二、优化产业布局、打造产业集群
湖南电力装备产业形成了衡阳高新区、长沙高新区、株洲高新区、湘潭高新区等四个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集聚区,在输变电装备、风力发电装备、光伏制造装备等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正如您所说,随着分布式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广泛运用以及新型电力系统中对微电网、数字化配用电等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我省电力装备产业集群发展的一些短板日益凸显,亟需加强。
一是加快完善产业形态布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和企业培育力度,完善产业形态布局,进一步拉长产业链长板,补齐产业链短板,打造智能输电装备→智能变电装备→智能配电装备→智能用电装备的智能电网装备全产业、构建关键零部件→整机→风能发电场的风电装备制造及应用全产业、打造高端光伏装备及零部件制造→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光伏发电逆变装置→光伏系统集成的光伏全产业。
二是加快完善产业空间布局。积极引导形成“一核、三极、多点”的产业布局,增强衡阳核心引领区功能,提升输变电核心竞争力,打造国家输变电先进制造业集群。强化长沙、株洲、湘潭三个增长极,打造风电、光伏、智能电网等装备研发制造集聚的电力装备集群。围绕产业链上下游,规划打造关键零部件、通用零部件等研发生产基地。
三是加快培育优质企业。大力推进产业发展“万千百”工程实施,在输变电装备、风电装备、太阳能发电等领域培育一批集产品研发、生产制造、系统成套、工程建设与运营服务于一体的工程总承包商,建设具有生态主导力、国际竞争力的领航企业;支持“小巨人”企业成长为国际市场领先的单项冠军企业;引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为国内市场领先的“小巨人”企业。深入推进科技型企业“十百千万”培育工程,力争今年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双双净增1000家以上。畅通梯度培育机制,依托双创载体、创新创业大赛,大力孵化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通过奖励激励、高企百强评价等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做大做强。
三、推进强链补链、提升产业链水平
一是集中资源锻长板、补短板。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驱动,增强优势领域创新整体效能,搭建产业链协同平台,加快先进实用性技术在输变电装备、风电装备、太阳能发电等领域的应用与扩散,全面提高优势领域产品质量和核心竞争力。系统梳理产业集群关键产品短板环节,集中行业优势力量解决技术瓶颈问题,实现产业集群附加值的提升。
二是推动产业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转型升级。2021年,省工信厅印发了《湖南省智能制造“十四五”发展规划》《湖南省工业绿色“十四五”发展规划》,全面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融合化方向发展,提升制造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规划的发展目标和部署安排,加大对电力装备企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的指导与支持,引导省内优秀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与电力装备企业的合作,帮助企业提升智能化水平,对符合相关要求的企业,支持创建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省级智能制造标杆车间,打造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优秀场景。引导企业从生产制造型向服务型转变,从“单台产品供应商”向“研发制造、运维服务、设备供应、技术升级”为一体的综合性制造服务型企业转变。鼓励企业加快推进绿色制造转型升级步伐,提高生产工艺水平,减少工业废气、废水和噪声污染总量,大力推广节能、高效、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制造技术的应用,对符合相关要求的企业和产品支持建设成为省级绿色工厂、省级绿色供应链企业、省级绿色设计产品。
三是加快能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目前省发改委正在着力建设能源大数据监测预警平台和碳资产管理平台。能源大数据监测预警平台已实现全省电力、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宏观数据接入,平台已具备能源总览、电网运行、辅助监管、服务双碳等7大功能模块。碳资产管理平台已建成了覆盖电力碳排放监测、能源碳排放监测、零碳电力、全国碳市场行情等综合维度的碳排放监测体系,实现碳排放监测和全国碳市场交易跟踪,并主动探索国际绿证交易,与小水电企业开展碳资产委托运营合作,构建碳资产签发、撮合销售和碳中和抵消等交易链条,提供绿证签发、交易一站式碳资产管理服务,自今年2月以来,在国际、国内市场累计交易116万张。下一步,省发改委将会同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继续完善碳资产管理平台,打造省级碳资产管理平台,建立行业碳数据支撑体系、碳配额资产管理、碳减排资产管理、碳交易管理四大服务板块,为各级政府部门、企业提供高质量的碳排放、碳资产服务互动平台。
四、强化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企业研发、技术创新、科研平台建设方面的政策。目前,全省拥有世界一流的特高压变压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能源风力发电机研发(实验)中心,国家风电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光伏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技术载体34家,省级技术载体58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个。主持及参与制定国家及以上标准218项、行业及地方标准117项,拥有有效发明专利超过2300件,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34项,省部级科技奖励80项。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等举措,大力推进企业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
一是推进创新平台建设。落实《关于营造更好环境支持研发 促进科技型企业增量提质的实施方案(2022-2025年)》、“十四五”加大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行动计划等科技创新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创新平台建设。采用“运营公司+产业创新联盟”的发展模式,推动衡阳建设国家级输变电产业创新中心;加大对海上风力发电技术与检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光伏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基础研究平台的支持力度,重点研发消纳高比例新能源的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灵活交流输电技术,支持节能降碳关键技术装备和防爆型储能关键技术装备研制。
二是加强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围绕智能电网、风电、光伏等相关领域的“卡脖子”技术及零部件短板环节,在全省范围开展“卡脖子”技术、“杀手锏”技术、“反遏制”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四张清单梳理工作,摸清我省电力装备领域的研发现状和主攻方向,形成电力装备产业链急需突破的核心技术清单,通过开展技术攻关“揭榜挂帅”工作,集中优势科研力量,实施一批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不断打破电力装备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加大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奖励支持,对于成功研制国际领先或填补国内空白的重大技术装备,给与奖励。
三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地方性法规制度,省市场监管局计划2022年出台包括专利、商标、地理标志、商业秘密、著作权等于一体的知识产权综合性地方法规《湖南省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目前电力装备产业已列入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范围,相关领域的专利申请人可依程序申请优先审查。加强对我省电力装备产业链知识产权保护,开展电力装备企业专利导航和高价值专利培育,帮助产业链上企业围绕关键核心技术做好国内布局和国际布局,加强关键领域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和储备,推动科技成果与企业科技需求有效衔接,促进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加大对科技成果试点示范和推广应用工作,鼓励企业将研发成果和技术优势转化为促进产品品质提升的技术标准。
感谢您对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2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