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工信提案函〔2021〕172号
省科技厅:
致公党省委提出的《建设湘江科创走廊打造湖南科技创新专项》收悉,现将我厅意见函告如下,请一并答复委员:
致公党省委在调研了湘江两岸现有科技创新主体和综合优势、强调建设湘江科创走廊对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高位科学谋划产业布局、创新体制机制、加强要素保障等建议,对于推动我省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实施、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具有重要意义。感谢致公党省委对湘江科技走廊建设的关心。
一、省工信厅开展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近年来,省工信厅深入贯彻实施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创新驱动开放崛起”“三高四新”战略,围绕制造强省建设、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和科技创新高地,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重要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一是科学谋划产业布局、大力推进重点产业创新发展。目前全省拥有的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143家(其中国家级21家)中位于湘江两岸长株潭衡岳五市的有国家级14家、省级40家,占比37.8%;五市拥有全省全部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目前,我省优势产业集群中,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已成长为世界级集群优势,其中我省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规模全国第一,2019年起省工信厅和长沙市政府每两年共同主办一届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信创工程、先进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3个领域融入国家战略,2019年起“世界计算大会”落户长沙每年主办一届;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食品医药、数字产业等3个领域抢先布局形成一定特色。省工信厅通过省制造强省、中小企业发展、移动互联网等厅管专项对符合相关规定要求的产业类项目予以资金支持,有力推动了我省重点产业创新发展。二是打造重点产业领域高水平创新平台。我省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智能网联汽车等优势产业(链)的创新平台已获国家战略布局和大力支持,2018年工信部批复的首个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落户长沙(湘江新区),2019年工信部批复的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落户湖南(株洲),2020年湖南(长沙)成为工信部批准创建的第三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并由此引导形成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包括工程机械、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在内的我省25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布局领域中的24个位于长沙、株洲,全省目前在建的1家国家级、10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位于长沙(7)、株洲(3)、岳阳(1)。我省3家工信部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均位于长沙市。全省59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中的53家位于五市、占比89.8%,全省32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中的206家位于五市、占比63.6%,五市(特别是长沙、株洲)具有明显的科技创新优势。三是大力培育制造业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目前,全省31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中有26个位于五市、占比84.9%;全省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0家、省级1302家近七成位于五市。截至2021年3月,全省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821家(其中千亿企业3家、百亿企业30家),其中五市拥有8768家、占比49.2%。五市在全省拥有众多的优秀企业、明显的产业规模优势和发展潜力。四是完善产业创新人才激励政策。省委组织部和省工信厅2019年发布《关于加强湖南省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明确对新创建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科研团队奖励1000万元、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科研团队200万元,至今省工信厅已下达制造业创新中心科研团队2400万元。省工信厅组织并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技术创新人员申报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专业技术职称。
二、省工信厅下一步主要工作计划
省工信厅将围绕“三高四新”战略和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科技创新高地,重点培育“3+3+2”先进制造业集群,将先进制造业倍增、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智能制造赋能、食品医药创优、军民融合发展、品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提升、产业基础再造等“八大工程”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基础研究发展、创新主体增量提质、芙蓉人才行动、创新平台建设、创新生态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等“七大计划”的相关部署及工作贯穿建设“3+3+2”先进制造业集群全过程,并形成良好的协同发展态势。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1年5月20日
联系人姓名、职务:曾学文,三级调研员 联系电话:88955375
联系地址:长沙市天心区新韶路467号 邮政编码:41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