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0163号提案的答复

  • 索引号:430S00/2020-01000500
  • 题裁分类:
  • 发布机构:
  • 发文日期:2020-07-07 09:02
  • 主题分类:
  • 主题词:
  • 名称:对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0163号提案的答复

湘工信提案函〔2020〕158号


致公党省委:
    你们提出的《关于推动湖南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根据提案办理工作分工,第0163号提案由我厅主办,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药品监管局、省中医药管理局会办。我厅高度重视提案办理工作,召开专题会议制定了办理工作实施方案,严格规范了提案办理工作程序,明确了工作要求、办理标准、工作日程及职责分工,形成了上下联动、多管齐下,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确保提案办理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位。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我省在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及中医药事业发展、发展健康服务业、推进药品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等方面出台了系列扶持政策,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下一步我们将和有关部门一道,重点推动以下工作:
    一、关于做优产品,强化核心竞争力。一是实施品种体系优化工程。建立全省药品处方、工艺等为主的信息化库,充分发挥信息化作用;加大与银信部门协调力度,探索药品专利或生产批件作为担保的无形资产质押融资、订单融资等解决方案,加大对创新型新药研发、改良型新药产业化、癌症早筛等项目的支持;鼓励和支持中药饮片企业进行单系列品种、特色品种、本省道地药材按GAP规范生产,促进我省中药饮片产业向专业化、特色化、规模化、规范化等方向发展。二是推进产品质量提升工程。继续推进开展全省药品生产、流通企业“百日整治”行动,全面落实医药生产企业主体责任,确保药品高质量发展;逐步建立集原材料采集、生产质量监测、销售于一体的药品可追溯系统,实现生物医药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发展;鼓励本省药品生产企业积极申请美国、日本、欧盟认证,推动和引导企业建设高质量的生产体系;开展中药材溯源体系建设,提升专业市场中药材溯源水平,省中医药管理局在鸿利药业和正清制药2家中药企业建立中药材追溯体系平台试点。三是落实产品市场培育工程。扩大产品影响力,推动“湘药出湘”,2020年,我们将通过举办湖南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博览会,推动中药材产业对接,生物医药国际合作;通过举办医疗器械院企对接会,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等活动,推动省内医疗器械企业走向全国、走向国际;借助国家已立项的中卢(卢森堡)中医药合作研究中心、中巴(巴基斯坦)民族药物研究中心项目,已建成的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迪拜分院等平台,帮助我省优质中药材和中成药开拓国际市场。
    二、关于做强企业,提升辐射带动力。一是支持企业创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药研发和医疗器械创新,2018年出台了《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实施意见》,今年拟在制造强省专项资金中安排创新药品产业化奖励500万元,创新药械补助150万元,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补助3000万元;积极推荐我省生物医药产业申报国家项目,对于聚焦关键技术研发的项目予以倾斜支持;在“100个重大产品创新”项目、技术改造税收增量奖补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加快培育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创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生物医药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二是推动智能制造。支持生物医药企业开展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设计服务,帮助企业制定发展目标、整体规划和实施路径,有针对性的改进和提升企业智能制造能力和水平;鼓励生物医药企业智能制造升级,对采购本省智能制造装备、系统、软件等智能化升级投入分档给予补助;加强省内外生物医药、互联网、区块链等企业合作,鼓励企业运用智能化生产管理模式,推动生物医药企业转型升级。三是坚持外引内培。引导本省医药生产企业通过省内整合、跨区域并购、引进国外先进制药企业、引进战略合作者等方式,培育形成一批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带动作用的大型企业(集团);鼓励优势企业充分利用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加快全国范围内品种的整合,促进品种、技术、市场等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推动建设一批专业的药品生产基地,积极引进并鼓励省内、省外上市许可持有人品种落地基地;坚持制造强省专项资金向生物医药龙头企业和重点园区倾斜,支持生物医药项目优先纳入制造强省建设重点项目、生物医药龙头企业优先纳入国家及省级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培育对象。
    三、关于做大产业,扩大全国影响力。一是构建生物医药产业投融资体系。加快建设省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充分发挥续贷受理中心作用,鼓励各类机构积极开展续贷业务,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支持生物医药企业优先纳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点领域专项贷款需求企业名单和产融合作制造业重点企业名单,积极协调金融机构为名单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贷款,着力缓解企业资金难题;充分发挥高创海盈基金作用,该基金是国家财政部委托湖南高新创投管理的面向生物制药和医疗器械产业的专项基金,聚焦高端医疗器械领域重点投放,支持省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加快成长;近期重点支持圣湘生物、明康中锦、可孚医疗、爱威科技和埃普特等重要企业加快上市步伐。二是打造创新服务中心。统筹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生物医药行业协会、省药学会及知名企业等优势资源,谋划布局一批创新平台,支持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支持搭建中药饮片各类检验检测、评价认定、公共实验、产业孵化等公共服务平台;指导汉森制药等龙头企业,依托省医药行业协会,创新省高端药品与绿色制药制造业创新中心。三是加快推进中药强省建设。起草出台《湖南省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意见》,明确全省中医药事业和产业的发展目标和路径;组织科研院所和企业申报科技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专题项目”,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推进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配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定一批我省国家级中药材产业扶贫示范基地;依托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省中医药研究院和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新药研究;组织省内医疗机构、中药材生产加工企业的中药专技和管理骨干人员,开展中药材种植、中药炮制、中药药膳与膏方技术培训,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四、关于做实政策,形成发展驱动力。一是构建产业发展工作推进机制。推动建立湖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由联系产业链的省领导任总召集人,发改、科技、工信、农业、商务、市场监管、卫生健康、药品监管、金融、税务、医保、中医药管理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定期召集会议,高位协调、统筹推进。在《湖南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湖南生物医药行业“十四五”规划》中,加强对创新药研发、生物智造、中药材产业发展等方面政策研究、资源统筹,进一步优化我省生物医药产业布局,突出建设具有较高科研水平的国家级或区域性医学中心,打造医研产融合的健康产业示范基地。二是组建高层次专家顾问智库。鼓励院士专家、科研院所、骨干企业等成立咨询机构,建立完善生物医药产业链发展智库;加大对我省生物医药产业领域专业技术人才支持力度,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具备领军才能和团队组织能力的科技创新人才;鼓励生物医药企业申报“湘聚计划”、湖湘精英人才、企业科技创新创业团队等人才计划,为我省生物医药产业领域人才提供创新创业服务;省中医药管理局于2019年启动全省中药发展专家智库遴选工作,从全省有关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中遴选20位首席专家、200名产业专家、100名临床专家、100名科研专家、50名管理专家,为中药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三是继续抓好《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已出台了《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该意见对全省医药产业的发展思路、发展原则和主要目标进行了全面阐述,提出了7条具体任务和8条政策措施。随后,省政府出台了《湖南省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实施意见》,《湖南省鼓励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政策措施》等政策,支持生物医药企业开展技术、工艺和产品创新,推进生物医药高质量发展。今年,为了进一步提升新兴优势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延链强链补链,我们正在组织编制《湖南生物医药产业链三年行动计划(2020年-2022年)》。今后,我们将继续抓好《实施意见》等政策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快提升我省医药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生物医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基于以上考虑,我们建议不再出台《湖南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0年6月12日



    联系人姓名、职务:黄花、副处长         联系电话:88955401
    联系地址:长沙市天心区新韶东路467号    邮政编码:410011


主办单位: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4300000013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新韶路467号    邮编:410004
备案号:湘ICP备10004984号-4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值班电话(24小时):0731-88955310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530号

  • 信访问题服务电话:0731-88955363 (工作日上午8:00-12:00,下午3:00-6:00)

对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0163号提案的答复

12619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