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工信提案函〔2020〕159号
尹向东委员:
您提出的《建设“湘江湾”,打造长株潭世界级智能制造中心》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智能制造是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是今后数十年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路径。湖南长株潭城市群抢抓新一轮工业革命机遇,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工程,短短几年内形成智能制造集聚发展之势。到2019年底,长株潭已建起85个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和示范车间,约占全省总数的70%;已获批36个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和专项项目,约占全省总数的88%。省会长沙的“国字号”智能制造项目数更是位列全国省会城市第一。国家在这里召开了全国推进中国制造2025工作现场会、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和每年举行的中国(长沙)智能制造峰会,长株潭城市群一度成为国内关注智能制造的焦点。三一集团18号厂房、博世长沙公司工业4.0生产线等一批智能制造样板工程引来络绎不绝的参观学习人群。
正如您在提案中所说,长株潭尽管在智能制造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具备了打造世界级智能制造中心的基础与潜力,但三市之间仍然存在竞争大于协同、割据大于集中、自我大于共享、同质大于差异等诸多矛盾和问题。基于这种现实,您在提案中提出省市协同建设以研发为核心,以智能制造为主题的“湘江湾”,打造世界级“长株潭智能制造中心”,我们认为很有价值和意义。下面就您提案中的三点建议分别做一个简要答复。
一、关于立足产研融合和军民融合优势,建设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集研发、成果转化、新产品开发与生产于一体的智能制造“湘江湾”
近年来,湖南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等重要论述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提出的“一带一部”战略定位,以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为抓手推进制造强省建设,重点支持长株潭地区抓住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建设等重大机遇,大力推进制造强省建设。推动制造业产研融合方面,我省着力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创建制造业创新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持续实施“315”创新计划(每年开展30项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推动100项重点新产品开发和100项专利技术转化、认定奖励50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和50项首批次重点新材料产品)、发布重点领域产业链技术创新路线图、组织产学研合作对接会等措施,推动制造业创新发展。2019年1月,株洲国创获批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开非省会城市先河。目前我们又聚集行业资源争创工程机械国家创新中心。在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方面,我省出台了《加快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文件,举办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论坛,深化与军工央企战略合作,全省军民融合产业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新增一批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持证单位,三一汽车成为我国首家拥有陆军武器总体型号研制资格的民营企业。今后工作中,我们将充分吸纳您的建议,更加注重智能制造技术的开发、推广应用和成果转化,充分利用5G、大数据、物联网、区块莲等新技术,努力将智能制造“湘江湾”建设成世界级的智能制造研发、成果转化、新产品开发与制造中心。
二、关于围绕长株潭建设世界级“智能制造中心”目标,努力将智能制造“湘江湾”建设成为长株潭智能制造中心的核心区,中国中部承接或培养国家一流乃至世界一流智能制造大企业的总部或第二总部(研发)的核心区、国家智能制造综合性科学中心、国家智能制造新兴产业与企业孵化中心
您所说的“湘江湾”区域,实际上已经是湖南和长株潭地区智能制造的核心区。一是形成了一批优势产业集群。如全国规模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基地、全国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研发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全国唯一中小航空发动机研制基地和飞机起降系统研制基地,特别是长沙先进工程机械、株洲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去年已经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决赛,具备了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的优势和特色。我们正组织株洲中小航空发动机、长沙先进储能材料、长沙安全可靠计算机及创新应用、株洲先进硬质材料等四个产业集群参加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全省重点培育发展20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也大多分布在上述区域。二是培育了一批领军企业,工程机械产业的三一集团、中联重科、铁建重工、山河智能等4家企业入围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混凝土机械、大直径硬岩掘进机等产品产销量居世界第一。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领域的中车株所、中车株机也是国际知名企业,电力机车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20%。航空航天产业链领域有中航发南方工业公司、中航起落架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中小航空发动机、起落架系统等部分领域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90%。三是产生了一批标志性地创新成果。长株潭地区创新资源丰富,聚集了国防科大、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一大批高等院校,以及黄伯云、丁荣军等一批知名科学家,取得了超级计算机、重载高速电力机车、中低速磁浮、IGBT等一批领跑世界的标志性创新成果,全球首列智轨列车、无人驾驶电动大巴等一批高端智能产品投入运行,在发展智能制造上形成了具有湖南特色的“长株潭现象”。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充分吸纳您的建议,以智能制造总部基地、产业园、研发机构为载体,推动传统制造业实现智能转型。积极支持军民融合及产研融合平台参与智能制造总部基地发展,重点围绕智能制造服务体系、产业链条和人才高地,推动长株潭制造业不断向高端、智能、绿色方向发展,将长株潭城市群和“湘江湾”建设成为湖南智能制造和制造强省建设的“桥头堡”。
三、关于在总体上实施“省市共建”、建设上实施“省统筹、市为主”,规划、布局、政策上实施“省主导、市协同”,形成打造长株潭“世界级智能制造中心”的合力
我们将积极建议省有关部门在制订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时充分采纳您的上述建议,切实推动长株潭三市协同融合发展。我们将积极建议省有关部门落实今年全国两会湖南代表团1号集体建议《支持长株潭创建国家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时吸纳您的相关建议,努力建设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的长株潭国家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同时,我厅在今后的工作中,也将充分吸纳您的建议,着力打造长株潭“世界级智能制造中心”。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创新驱动发展、军民融合发展等国家战略,以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为重点,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省。我厅和省发改委等部门将结合全省“十四五”规划和工业各行业“十四五”规划的编制,统筹布局长株潭智能制造产业融合发展,以智能制造统领产业转型升级,积极促进长株潭智能制造协同融合发展。省发改委将会同长株潭三市及省有关部门,严格贯彻落实《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2010-2030)(2018年修改)》中对绿心地区总体布局、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等相关要求,着力于将绿心打造为“以绿色产业为主导,产业结构优化,发展方式集约,资源利用节约,全面转型提质,成为长株潭绿色农业种植及体验观光基地、全省高端配套研发与孵化中心、中部商务论坛会议品质服务基地及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全国创意休闲及健康疗养基地、世界生态旅游目的地”。
感谢您对湖南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0年6月13日
联系人姓名、职务:冯济武、二级调研员 联系电话:88955398
联系地址:长沙市天心区新韶东路467号 邮政编码:41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