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104号建议的会办意见

  • 索引号:430S00/2025-112239
  • 题裁分类:
  • 发布机构:
  • 发文日期:2025-05-28 09:40
  • 主题分类:
  • 主题词:
  • 名称:对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104号建议的会办意见

湘工信建议函〔2025〕135号 

省发改委:

刘正兴代表提出的《关于在省“十五五”规划中支持衡阳进一步建设国家区域重点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建议》收悉,现将我厅意见函告如下,请一并答复代表:

一、关于支持衡阳进一步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提升区域示范引领力

一是强化区域协同发展顶层设计。紧扣全省“一核两副三带四区”区域经济格局,将衡阳定位为承接产业转移“领头雁”,纳入全省制造业规划体系重点支持。推动衡长株潭特高压输变电装备产业集群建设,形成“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平台+企业技术中心”的多层次创新体系,2024年该集群成功跻身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二是聚焦重大活动开展深化对接合作。支持衡阳建立“科创飞地”,探索“异地研发孵化、驻地成果转化”模式,引导衡阳强化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协同。2024年全省承接产业转移项目337个,投资总额3086亿元,其中70%来自大湾区。三是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统筹推进“五好”园区建设,支持衡阳松木经开区聚焦盐卤化工新材料,形成“建滔新材料+轻盐集团”双龙头带动格局。2024年衡阳市盐卤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实现总产值135.73亿元,同比增长7.33%。支持衡阳智能计量衡器产业园建设,出台专项政策推动研发设计、检测认证等服务业态集聚。

下阶段,一是深化长衡产业协同。引导衡阳加强与长株潭等市产业协作,共建“长沙研发+衡阳转化”产业合作生态。支持衡阳设立省级产业协同发展基金,重点投向跨区域产业链项目。二是强化合作对接机制。支持衡阳依托政府产业投资基金,鼓励设立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合作子基金,重点引进半导体材料、新能源装备等领域项目,探索共建产业园区利益共享机制。三是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实施“工业互联网进园区”专项行动,支持衡阳市积极申报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支持南华大学等高校与特变电工、衡钢集团共建产业学院。

二、关于支持衡阳协同互补发展优势产业,提升区域经济辐射力

一是培育国家级产业集群。输变电装备产业形成“衡变特高压变压器+金杯电缆+恒飞电缆”全链条,汇聚上下游企业749家。有色金属产业依托水口山基地,建成国内领先的铜铅锌全产业链,再生金属产量不断突破。二是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建滔新材料系列项目列入省政府十大产业项目,年产100万吨纯碱基地建成投产,带动盐卤化工产业链向精细化工延伸。轻盐集团盐穴储气项目纳入国家战略储备体系,年储气能力达5亿立方米。三是强化资金要素保障。通过先进制造业高地专项资金支持衡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2020-2024年支持衡阳市695个项目,安排资金4.35亿元。其中重点产业项目107个,安排资金1.39亿元。

下阶段,一是推动产业集群升级。支持衡长株潭特高压输变电装备集群创建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国家输变电装备创新中心,攻关1000kV以上变压器智能化技术。实施有色金属“延链强链”工程,支持衡阳打造国家级先进铜铅锌全产业链研发制造基地、钨材深加工产业基地。二是强化专项资金支持。鼓励衡阳聚焦输变电、盐卤化工、铜铅锌及航空航天配套等优势领域,加快技术创新和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积极给予支持。指导和推荐衡阳重点企业申报国家专项资金,引导衡阳重点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三是提升协调服务能级。大力实施产业发展“万千百”工程,推动衡阳加快产业发展、企业培育和项目建设。会同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协调解决衡阳制造业重点产业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大要素保障力度,确保项目尽快投产增效。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5年4月27日


主办单位: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4300000013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新韶路467号    邮编:410004
备案号:湘ICP备10004984号-4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值班电话(24小时):0731-88955310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530号

  • 信访问题服务电话:0731-88955363 (工作日上午8:00-12:00,下午3:00-6:00)

对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104号建议的会办意见

33686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