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工信建议函〔2024〕223号
石红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我省民营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增强内生动力,形成“我要转”的共识
一是加强数字化转型宣传。省委宣传部组织媒体围绕智赋万企、促进民营企业数实融合发展等主题,开设“智赋万企进行时”等专题专栏,推出《“智赋万企进行时”智赋万企 乘“数”而上》《促进湖南民营企业数实融合发展》等系列报道,展现“智赋万企”行动的务实举措、大中小企业“乘数而上”的生动场景,为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省工信厅筹备制造业重点企业专题宣传,征选“工业强国·新型工业化”短视频,在厅网站设置企业资讯专栏,在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站设置“智赋万企进行时”专栏,积极宣传企业数字化转型政策与成效。省数据局依托省政府门户网站和省政府微信公众号,积极开展常态化数字化转型工作宣传;聚焦12个全国通用应用场景和我省特色领域,筹备全国“数据要素×”大赛湖南赛区活动,引导广大民营中小企业参与;广泛征集“数据要素×”典型案例,向国家数据局推荐39个。下一步,相关部门将继续依托湖南日报、湖南广播电视台、红网等省直主要媒体,紧扣民营企业数字化主题,推出系列稿件,深入报道我省民营企业数智转型的生动实践和典型案例,充分展现数字化成绩成效,让数字化成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高频词”“热效应”。
二是积极举办数字化转型活动。连续多年举办世界计算大会、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与应用大赛、全国工业APP和信息消费大赛等论坛、展览、赛事活动,邀请国内外院士、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交流展示数字技术前沿进展和成果案例。今年,先后举办“智赋万企”数字化转型论坛、数智化峰会、“工业互联网+”赋能先进制造业应用场景对接会、“政策益万企”制造业企业大规模设备更新政银企融资对接暨产业合作对接等活动。下一步,将举办2024世界计算大会,组织专家开展“一起益企”服务活动,重点围绕数字化转型,为民营中小企业送技术送服务,推动“不愿转”的企业“尽早转”、“不会转”的企业“学会转”。
二、关于建立激励机制,放大“支持转”的政策
一是深入实施“智赋万企”行动。省政府出台《湖南省“智赋万企”行动方案(2023-2025年)》,对推进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大政策扶持。成立“智赋万企”专项行动工作专班,相关部门、各市州和县市区政府协同发力,围绕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创新平台打造、数实融合应用推广重点任务,完善配套政策举措,加大工作推进力度。省工信厅、省国资委、省工商联制定《湖南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2022-2024年)》。省数据局积极组织企业申报2024年数字化转型工程项目,重点支持交通运输、工业制造等跨领域跨行业跨区域的协同转型升级。长沙市积极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建设,市财政按照中央财政奖补资金1∶1比例配套,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目前,我省正在抓紧组织第二批城市试点申报,进一步争取中央资金政策,扩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扶持范围。
二是选树数字化转型标杆。省工信厅通过向企业征集和专家评审,发布2024年全省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应用项目建设计划21项、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项目计划29个、“智赋万企”十大应用场景典型案例48个、“数字新基建”标志性项目100个。省工商联开展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标杆和服务平台培育工作,遴选培育20家标杆企业、10家服务平台。今年2月,工信部公布2023年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产品和解决方案名单,湖南10家企业的13项产品(方案)入选。下一步,还将征集发布“上云上平台”标杆企业、“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等。通过打造企业标杆、行业标杆,展示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实现“转型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
三是加大“湘商云”建设力度。省工商联加快“网上工商联”——“湖南省民营经济服务平台”(“湘商云”)建设,尽快上线试运行,拓宽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渠道,提升服务民营企业质效。平台聚焦解决民营企业政策获取不及时、供需衔接不顺畅、服务咨询不便捷、业务查办不系统等问题,为全省民营企业提供“信得过、找得到、用得上”的综合性服务,构建直达民营企业的“数字信息高速路”。
四是开展数字化转型监测评估。建立“智赋万企”行动调度机制,每季度发布专项行动进展报告。今年一季度全省新增2.6万家企业上云、2877家企业上平台,全省已累计推动64.69万家企业上云,4万家企业上平台。组织中小企业对照《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评测指标》,从数字化基础、经营、管理、成效四个维度,综合评估数字化发展水平,补齐数字化发展短板。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和数字化转型贯标,全省累计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获证企业1114家、贯标星级评估获证企业38家。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为81.2%、57.2%。
三、关于加快人才培养,提升“转得好”的能力
一是加大数字化人才引入力度。芙蓉人才计划增设企业经营管理类项目,各市州出台人才政策,针对数字产业发展需要,加强数字化人才引进。省科技厅牵头实施“三尖”创新人才工程,省工信厅组织数字经济高端人才交流峰会等活动,促进发达地区优秀人才回流。省人社厅制定出台《湖南省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实施方案》,围绕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化管理等数字技术技能领域开展培训和等级考核评价,计划到2030年末,力争培养培训数字技术工程师1万名左右;“一产一策”试点数字产业专场职称评审,开设数字产业“湘产专场”高级职称评审,评审范围涵盖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集成电路等专业,实现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数字行业高级职称零的突破。同时,在全国首创,增设创新技术工程管理职称专业,对“智赋万企”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中在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智能工位作出突出贡献的区别评审,促进民营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人才队伍建设。下一步,省人社厅将重点围绕智能制造、大数据、区块链、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领域新职业,分职业、分方向、分等级开展规范化培训、社会化评价,开辟数字人才自主培养新赛道;落实《在职称评审中破“四唯”强化实干实力实绩评价的实施意见》精神,对数字技术产业人才实施“一产一策”,继续开展“湘产专场”产业人才评价服务年活动,开设5G+应用产业等专场职称评审,重点为民营企业提供数字技术人才评价服务。
二是加快打造数字化技术研发基地。目前,我省正在筹划沿浏阳河流域建设数字产业谷(简称“浏阳河数谷”),聚焦先进计算、新型显示、智能终端、音视频、通信设备、智能硬件、软件和新型服务、卫星互联网、量子信息等重点领域,推动区域内“大校、大院、大企业”融合创新,开展原创性引领性数字技术攻关。力争将浏阳河数谷建设成为数字技术创新重要策源地,积极配合长沙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
三是充分发挥专家智库作用。从高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选取110名数字经济领域高水平专家,建立“智赋万企”行动专家库。建立重点服务企业名单,选派干部、技术人员和专家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进行联点帮扶。组建督导服务工作组,邀请专家库成员,定期到市州和县市区开展专项行动指导和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将符合条件的专家纳入省工信厅项目评审专家库,发挥专家智库作用,指导我省数字化项目更好组织实施。
四是加强数字化人才培养。省教育厅组建2023-2028年湖南省普通本科高校教学数字化建设指导委员会,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改革;加强数字化专业建设,目前本科院校共有数字媒体艺术、数字经济、数字出版等相关专业点87个,职业院校有110余所开设数字专业30余个、备案专业点300余个,立项数字经济相关湖南高水平专业群50余个;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优化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举办大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大学生智能导航科技创新大赛等学科竞赛,提升数字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数字化相关专业产教融合发展,开展现代产业学院、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基地认定,鼓励职业院校联合高水平高等学校、头部企业组建北斗+无人机数字农业、数字餐饮、数字智能立体交通等数字经济产业相关产教融合共同体14个,参与学校600余所、科研机构10余个,行业企业500余家,探索新一代数字化人才培养新模式。下一步,省教育厅将进一步加大数字化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加强数字专业和课程建设,加快产教融合发展,鼓励职业院校联合企业开展数字化相关专业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为数字化产业发展提供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五是加强数字化社会组织建设。各相关部门加强与省数字经济促进会等社会组织的工作联系,支持各社会组织开展数字化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培养培训。省人社厅将数字产业“湘产专场”高级职称评审权限下放给省数字产业促进会,将创新技术工程管理职称评审下放给省科协承办。省工信厅支持省数字经济促进会承办“湘企英才”工业互联网应用能力培训班、数字产业高峰论坛等活动。省工商联指导省数字经济促进会举办第三届湖南省数字产业高峰论坛、“数字金融,智赋万企”2024湖南省数字赋能金融行业交流会。省数据局正在大力推动筹备湖南省数据要素发展协会。协会成立后将重点组织开展数据治理专业人才、数据经纪人、数据资产管理师等培训。
感谢您对中小企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4年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