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工信建议函〔2023〕303号
朱建新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力度创建国家工程机械创新中心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您在《建议》中分析了我省创建国家工程机械创新中心的必要性、已有工作基础和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措施建议,对于我省加快推进国家工程机械创新中心创建工作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已开展工作及成效
工程机械是我省首批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的产业集群。在工信部的指导下,我省高度重视和高位推动国家工程机械创新中心创建工作,将其列入制造强省建设“十四五”发展规划和部省合作重要内容,大力推进国家工程机械创新中心创建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1、组建了工程机械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省工信厅将“工程机械”列为省制造业创新中心22个布局建设领域之首,多次对接
长沙市和三一、中联等我省工程机械龙头企业。2021年底组建了湖南国重智联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作为工程机械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建设和运营主体。2022年2月,省工信厅批复国重智联公司创建工程机械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同年 11月正式通过认定,为创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打造了主体基础。
2、积极沟通汇报。省工信厅多次向省政府、工信部报告工程机械创新中心创建情况,省领导多次和工信部领导对接,曾得到工信部原副部长王志军的表态支持。今年4月,省工信厅向省政府呈送《关于湖南省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情况及相关事项的报告》,重点汇报了我省创建国家工程机械创新中心的已有基础、当前遇到的瓶颈困难,提出了“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高位对接工信部”等建议,请求省政府支持和加快推进国家工程机械创新中心创建工作,得到了海兵副省长的高度重视并作出批示。
3、加大资金支持。按照省委组织部和省工信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湖南省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人才队伍的若干措施》,安排200万元资金奖励省工程机械创新中心科研团队。支持国重智联公司牵头实施“揭榜挂帅”项目1项,已安排启动资金500万元,待项目验收后将给予更多支持。
4、加强交流指导。省工信厅邀请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主任李林作为专家,具体指导工程机械创新中心主任袁振对标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相关要求,组织开展建设和运营全面工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彭涛率队在株洲开展制造业创新中心调研时,安排袁振同志全程参加。
当前我省创建国家工程机械创新中心还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一是对标要求,差距较大。对标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要求,国重智联公司本身在研发能力、成果转化、重点研发项目建设等3个方面存在比较明显的薄弱环节。二是竞争形势紧迫。江苏省早在2017年就依托徐工集团积极开展创建工作,2018年认定了江苏省高端工程机械及核心零部件创新中心并全力支持其创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三是创建资金短缺。目前国重智联股东们首期实缴资金仍未全额缴纳到位,长沙市政府在2021年6月召开的长沙工程机械创新中心筹建工作会议上承诺的1000万元启动资金也未到位,资金缺口较大。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您提出的关于强化部省联动、加快软硬件建设、探索区域共建模式等措施建议,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我厅将认真研究采纳,联合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和省科技厅等部门,整合创新资源,加大要素投入,积极沟通汇报,大力推进国家工程机械创新中心创建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协调。督导长沙市工信局在长沙市政府领导下加快推进创新中心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国重智联公司的工作指导和协调服务。加强与工信部的沟通汇报,请求工信部将工程机械列入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领域总体布局并支持湖南创建国家工程机械创新中心。
二是加大政策支持。支持中试平台等创新硬件基础设施、共性技术研发和创新要素流动等软环境建设,落实已明确的制造业领域基础性检测、测试、适配平台按固定资产投资补助,重大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揭榜挂帅”项目研发投入补助,企业创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补助、财政资金购置大型科学仪器向企业开放贡献补助等政策。支持国重智联承担“高速高压液压柱塞马达”等项目,组织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及产品研发攻关,促进创新中心创新能力提升。如成功创建国家工程机械创新中心,将进一步给予配套支持。
您提出的以共性技术的优先受让权建设创新中心的股权出资视同研发经费等建议,省财政厅将会同省税务局向财政部和国家税务局总局反映。
三是探索创建模式。在指导国重智联对标加快建设工程机械省级创新中心过程中,争取工信部支持,积极探索部省共建、区域联合共建等建设模式,结合我省实际,整合外省资源,锻造长板,补齐短板,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四是推动产学研合作。支持国防科大、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双一流”建设高校,深化与工程机械创新中心的合作,建立共同引进高端人才机制,引导高校科研人员到创新中心兼职,推动高校与创新中心人才交流,联合实施关键共性技术攻关。
感谢您对我省工程机械产业及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创建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3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