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工信建议函〔2023〕307号
彭华文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株洲发展航空产业,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产业集群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高层“营销”,强化高位推动,加强与国家相关部委沟通交流,获取更多的航空产业发展政策支持。加强与中国商飞等核心整机企业的高层交流,进一步推动湖南航空企业找到更多的发展机会
近年来,伟明省长和分管副省长多次就包括株洲航空产业在内的我省航空产业发展有关事项赴工信部、国家国防科工局等国家部委沟通交流,并已把支持“通用航空发动机产业化”项目布局株洲,进一步完善湖南省通用航空产业研发、制造、销售、维修、服务等全产业链体系等相关内容列入《工信部湖南省人民政府战略合作协议》。同时,我省深化与中国商飞、航空工业集团、中国航发等央企以及与国内外航空龙头企业的对接合作,推动省政府先后与中国商飞、航空工业集团、国防科大学、中国电子签署《湖南省人民政府中国商用飞机有限公司“十四五”重点领域深化合作备忘录》《湖南省人民政府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通航产业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湖南省人民政府国防科技大学中国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发展合作协议》,进一步深化了央地、校企合作关系。其中,我省与中国商飞已共同举办2次“走进中国商飞”合作对接会和2次“中国商飞-湖南民机产业培育会”,形成了一批合作项目,先后促成我省608所、572厂、博云新材、长沙鑫航、中南大学、航天环宇等18家单位分别与中国商飞上飞院、上飞公司、北研中心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23项,涉及辅助动力装置(APU)、起落架和机轮刹车系统、增材制造、工艺装备、复合材料等重点领域,已形成了一批阶段性成果。目前,我省相关企业在中国商飞供应商库中的合格供应商由2020年的1家增长到了3家,潜在供应商7家,通用供应商由12家增加到45家,有效提高民机产业、通航产业、航空发动机领域央企在湘布局规模和层次。下阶段,我们将继续夯实与中国商飞、航空工业集团、航天科工、中国电子等央企集团战略合作,积极推进高新材料、卫星应用、集成电路、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合作项目建设,不断强化央地共建基金、专项资金、专项政策等配套支撑,促进更多军民技术在湘转化。
二、关于抓机会引进航空装备总成单位
我省大力推进产业对接合作。加强与上海、陕西、四川、辽宁、黑龙江、贵州、江西等省份航空基地对接合作,推进与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科技研发服务领域的项目合作,实现服务输出、技术引入和产业互补。深化与加拿大普惠、德国利勃海尔、美国霍尼韦尔等国际航空巨头的技术合作,先后促成了南方普惠、利勃海尔中航起、霍尼韦尔博云等中外合资公司在湖南落户。下阶段,我们将加大与法国赛峰直升机发动机、英国罗罗等国际航空发动机龙头企业的转包生产合作。利用首个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机遇和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平台,促进通航整机、通航发动机、北斗应用终端、商业卫星服务、航空航天军贸产品等产品向“一带一路”市场拓展。
三、关于加大对航空产业科技攻关项目和投资政策的支持,重点培育一批有基础、有潜力的企业,形成产业配套支撑
近年来,我们进一步深化产学研用合作等方面开展合作,协同推动在湘高校、科研机构组建联合创新研究团队;支持在湘研究机构创建民机产业领域的国家级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研发平台。重点支持推进民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研制,突破混合电推进架构、先进发电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电动飞机关键技术;开展大飞机短舱研制,就发动机短舱研制项目赴中国商飞、中国航发商发开展专题对接。目前远程宽体客机CR929起落架试验件已下线,短舱研制取得重大进展。同时,我省有效组织筛选一批技术水平高、竞争能力强、市场空间大、细分领域优势突出的后备企业,建立重点企业和后备企业动态信息台账,实施政策、市场、资源等精准扶持,着力培育一批世界先进和国内一流航空航天产业标志性领军企业、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鼓励支持他们开拓市场、跨国并购、技术交流等交流活动,进一步发展壮大。下阶段,我们将着力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加强科技成果信息搜集与交流发布,促进产学研用金对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中介、产业孵化配套、军民融合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等服务机构建设,加快产业技术创新成果和专利转化应用。重点围绕航空航天“五基”、“两机”专项、机载提升计划、大飞机专项等国家战略性领域,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和工程技术攻关,联合承担国家科技专项和产业化项目,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成果,推动一批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取得突破。
四、关于建立航空产业学术交流平台
近年来,我们先后举办湖南(国际)通航产业博览会、“三航”产业发展论坛、中国商飞-湖南民机产业培育会、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等交流合作活动,积极搭建产业合作交流平台,有效推动深化了湖南与中国商飞、航空工业、中国航发等央企的战略合作,形成了一大批新型合作关系,达成了一大批产学研合作项目,提高了民机产业、通航产业、航空发动机领域央企在湘布局规模和层次,提升省内配套水平。下阶段,我们将进一步深化与央企在大飞机配套产业领域科技创新和产学研用方面合作,加强与上海、陕西等省份航空基地的对接合作,推进与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科技研发服务领域的项目合作,实现服务输出、技术引入和产业互补。
五、关于打造航空产业创新人才高地,探索“产学结合、校企互动”的灵活用人机制,推动校企合作,引进、留住更多的航空产业人才,更好地推动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产业规模加速壮大和发展质量持续提升
近年来,我省已建立了航空航天领域“高精尖缺”人才需求目录和专家库,充分利用“启明”计划和“湖南省重大人才工程”,实施柔性引才用才制度,加强高技术人才精准引进和运用。同时,着重围绕国家战略发展需要,推动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长沙航院、张家界航院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进一步调整完善学科建设,聚焦航空新材料、复合材料和涂层修理、航空机械制造以及航空服务与管理等领域,加强人才培养与输送,目前长沙航院与中国商飞联合开设大飞机定向培训班,张家界航院与航空工业集团签署人才定向培养协议,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下阶段,我们将加强人才培育和团队建设机制体制创新,深化在产业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方面合作,探索建立培训资源和培训项目共享机制,采用学科共建、人才共育、交流互学、资源共享等形式,支持相关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依托学科专业和科研任务设立优化航空航天领域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组建完善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吸引培养一批空天、电子、通信、材料、控制、交叉学科等领域领军人才、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人才。进一步推动职业院校紧密结合企业需求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加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力度。
感谢您对中小航空发动机产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3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