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418号建议的答复

  • 索引号:430S00/2022-03011802
  • 题裁分类:
  • 发布机构:
  • 发文日期:2022-05-15 08:19
  • 主题分类:
  • 主题词:
  • 名称:对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418号建议的答复

湘工信建议〔2022192


黄钊雄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湖南省制造业基础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我们认为您提出的建议针对性强、可行性高,对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部分建议已经在我们工作中得以落实,部分建议我们将在后续工作中充分考虑采纳。综合省人社厅等部门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大力支持零部件配套产业发展

    大力发展基础零部件配套产业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的迫切需要。省委省政府历来注重零部件配套产业发展,已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突出规划引领,加强顶层设计。一是省政府出台的《湖南省制造强省建设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明确要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从产业发展需求入手,编制重点产业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础原材料、基础软件、基础工艺和基础技术目录清单,力争到2025年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等产业领域关键零部件基本得到突破。二是《湖南省装备制造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湖南省工程机械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聚焦构建一核三极多点的配套产业布局,重点发展配套产业和相关服务业,开展核心基础零部件攻关,引导省内企业加强供需对接,搭建领航企业、骨干企业和配套企业的供需交流和创新研发平台,以核心企业带动零部件、原材料企业就近发展,提升主导产业就近配套率。三是出台实施《湖南省园区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湖南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国(湖南)自贸试验区世界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规划》等规划,聚焦“3+3+2”领域,做优三大重点产业,推动全省建设45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机械产业主导园区,有力地支撑本省零部件配套产业发展。构建园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代表建议继续就加强顶层设计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着力抓好相关配套发展规划落实落地,会同有关单位研究制定促进工程机械等重点产业加强零部件就近配套等相关措施,进一步提升产业链基础水平。二是定期公布制约我省装备产业发展、需要重点研发的关键基础零部件产品清单,建设产业社会协作服务体系,提升社会协作配套能力。三是围绕《湖南省工程机械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深化主配协同,提升管理和产品质量,以探索企业非核心的共性零部件及共性技术的资源共享,鼓励企业间合作,实现统一配套、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切实推动主配企业协作和零部件管理水平以及产品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强化要素保障,加大政策资金支持。一是2021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支持先进制造业供应链配套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对工程机械、汽车制造、电力装备、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5大重点产业,实施供应链配套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努力提高重点产业省内配套率。同时完善了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政策,推进关键配套产品研发攻关,对主导制订开创性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的龙头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至100万元、20万元至50万元奖励。二是运用制造强省、中小企业发展等专项资金,加大了对零部件配套产业及配套企业的支持力度。2021年,我省共下拨5.75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制造强省重点产业类项目,其中包含三一、中联等重点零部件生产项目;下拨1.5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其中大部分流向了零部件配套行业企业。

    下阶段,根据代表建议,在要素保障方面,我们一是将围绕《支持先进制造业供应链配套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实施,制定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动力等重点产业实施供应链配套发展五年行动计划。二是将加大对零部件配套企业的支持力度,通过现有省级财政专项资金以及相关增量资金对产业链配套项目进行重点倾斜支持,推动我省零部件配套产业加快发展。三是加强政府引导,在2022年制造强省专项资金申报中,拟新增重大平台项目申报类别,支持由制造业企业自行投建和运营的制造业专业服务平台,鼓励和引导中小微设计/加工企业精细化集聚化发展,推动零部件配套企业和中小微设计/加工企业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进行分工合作,以降低零部件配套产业的产品及工艺开发成本。

(三)加强创新引领,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水平。一是搭建创新平台。深入开展创新平台体系建设行动,大力推进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智能农机省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和以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升级为代表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2021年全省制造业领域新增3个国家级产业技术基础服务平台,累计建成了1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10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326家企业技术中心,初步形成了区域、行业、企业三级制造业创新体系。二是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加强共性技术技术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设计软件,加强关键零部件核心共性技术标准、基础原材料共性技术标准等基础技术标准研究。聚焦关键领域和工业五基,深入实施“100个产品创新强基项目110项基础零部件(元器件)、97项基础材料、123项基础工艺、149项基础技术、16项基础软件取得突破。三是推动研发成果转化应用。编制发布《2021年度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重点新产品推荐目录》,加快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应用试点示范,完善首用风险补偿机制,拓展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和软件首版次政策支持范围。加快打造机器人产业集聚区,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开发智能加工装备为基础的自动化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代表建议,着力筑牢零部件配套产业发展的创新底座,一是针对先进制造业领域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共性技术、元器件、关键零部件、装备和主要依赖进口的部件等进行集中攻关和突破,力争每年在五基领域突破200项左右关键核心技术。二是以产业发展需求为牵引,以新产品开发和应用场景示范为抓手,探索建立技术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及产业化一条龙工作体系,以自主可控的创新链保障安全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

(四)聚焦制造业基础,推动零部件配套产业成链成群。一是推动配套产业补链强链延链。全面梳理产业链短板弱项,发挥链主企业带动作用,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深度融合。2021年共组织开展30多场产业链对接活动,产业链群加快壮大提升。通过固链强链补链延链,打通产业链就近配套堵点,轨道交通就近配套率超过80%,产业发展生态更加完善。二是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建立健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机制,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促进先进制造业供应链配套发展。实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开展破零倍增专项行动、湖湘精品品牌提升活动,2021年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2家、累计达232家,有力地支撑了配套产业成链成群发展。三是引导重点配套产业园区发展。围绕重点产业配套发展需要及各地产业发展实际,按照因地制宜、就近配套、资源互补的原则,由省级统筹制定先进制造业配套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引导有条件的市州集中资源培育发展1-2个特色配套产业园区,作为重点产业核心配套基地,比照湖南省工程机械配套产业园享受相关支持政策。目前我省已建成了华菱薄板、汨罗工程机械等配套产业园,大幅拉低了主配成本。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快实施集群产业链就近配套计划,支持各市州充分挖掘本地资源和支撑条件,推动全省产业链市场、资金、技术、人才、土地等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各市州间集群产业链全链条协调发展。二是继续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破零倍增等专项行动,推动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和数字化赋能,提升专业化水平。三是大力发展配套产业园区,按照《湖南省园区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聚焦工程机械、汽车制造、电力装备、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能源装备等重点产业,实施供应链配套发展行动。

    二、关于推进制造业基础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近年来,我们聚焦三高四新战略,以芙蓉人才行动计划为指引,紧扣产业发展新形势和重点领域人才新需求,着力抓好工业战线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推动产业链与人才链同频共振、深度融合。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加强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制定了《关于加强湖南省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关于自主可控计算机及信息安全产业链人才引进和培育的若干措施》等文件,推动构建一链一才的产业链人才工作体系。开展全省制造业先进产业集群(产业链)人才队伍调研、先进有色金属材料产业人才工作调研、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人才工作调研,为省委省政府加强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决策参谋。

(二)大力开展技能培训,加大制造业技能人才培养。积极搭建工程机械教育联盟,推动湖南大学工程机械产业学院、三一学院及一批职业学院等育才平台的建设,做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同时依托省内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高等院校,培育一批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高技术人才,尤其是产品开发、数字化、智能制造相关技术人才和短缺高级技工的培养。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将企业新型学徒制作为企业职工培训的重要载体,依托特色产业、重点行业,围绕劳务品牌建设,开发完善一批特色职业培训协同项目。2021年全省共开展政府补贴性职业培训156.2万人次,有力促进制造业技能人才培养。

(三)广泛开展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鼓励和支持先进制造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共建人才培养基地,以广泛深入的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围绕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础原材料、基础软件、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开展技术攻关。按照产教融合模式,引导技工院校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全省产业发展需求开办专业,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无缝对接,通过企业、院校开展深度合作,形成人才共有、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办学制度,培养中高级制造业技能人才。

    下一步,针对基础工业特殊工种,岗位工人容易流失问题,我们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文件精神,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鼓励企业与高校开展联合创新,持续推进制造业智能化升级,鼓励中小企业应用低成本、模块化、易使用、易维护的先进智能装备和系统优化工艺流程与装备技术,建设智能工位、智能生产线及智能车间,改善工人作业环境,减少人员流失。二是深入实施技能提升行动,围绕三高四新战略,支持五好园区创建,聚焦重点产业,服务重点企业,对接企业需求,突高精尖缺技能人才培训,进一步提升培训培训的精准性和实效性。三是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定期发布急需紧缺职业(工种)目录,引导培训资源向市场急需、企业必需的产业领域集中,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多措并举,加快建设适应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造业技能人才队伍。

    感谢您对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2513

     

    联系单位:省工信厅投资规划处

    联系电话:0731-88955433


主办单位: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4300000013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新韶路467号    邮编:410004
备案号:湘ICP备10004984号-4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值班电话(24小时):0731-88955310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530号

  • 信访问题服务电话:0731-88955363 (工作日上午8:00-12:00,下午3:00-6:00)

对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418号建议的答复

27571741